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高考化学一轮课时检测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文档格式:DOCX| 11 页|大小 128.55KB|积分 12|2022-05-29 发布|文档ID:9831499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课时跟我^检测(十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 (2014阜宁中学模拟)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铝与氧化铁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D.同温同压下,H2(g) + 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AH不同2. (2014黄桥中学模拟)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 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反应进程反应进程3. (2014 锡山高级中学模拟 )对于:2C4Hio(g) + 13O2(g)===8CO2(g)+10H2O(l); AH=- 5 800 kJ/mol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AH = - 5 800 kJ/mol ,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A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式的含义为:25 C、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 放出热量5 800 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4. (2014南师附中模拟)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 + 2H2(g); AH1Cl2(g)+H2(g)===2HCl(g) ; AH22cl2(g)+2H2O(g)===4HCl(g) +O2(g); AH3则AH3与AH1和A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AH3=AHi+2AH2B. AH3=AHi+AH2C. AH3=AHi—2AH2D. AH3=AHi—AH25. (2014建湖中学模拟)fH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 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N三N为942、O===O为500、N —N为154, 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白^能量(。

    是()牧机.中网物威附总能昂反应物的总能MA. 194C. 5162N(g>+4H(c)t2O(£) I' f IA W3 A H^-2 752 kJ • molA J/F-514kJ rml ': p * 一 mc+zi&j《0B. 391D. 6586. (2014江都中学模拟)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说法正确的是()A. CH4(g) + 2O2(g)===CO2(g) + 2H2O(l) ^H = - 890 kJB. 丁烷的燃烧热是 2 878 kJ/mol,则:C4H10(g) + 13/2O2(g)===4CO 2(g) + 5H 2O(g)用=—2 878 kJ/molC. 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则:H2O(g)===H2(g)+1/2O2(g); AH = + 242 kJ mol 1D. CH3COOH(aq) + KOH(aq)===CH 3COOK(aq) + H2O(l)^H = - a kJ mol1, a就为中和热的值7. (2014南菁中学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A.已知:H2(g)+2O2(g)===H2O(l) ; AH = — 285.8 kJ m ol 1 ,则 H2 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1B.已知:S(g) + O2(g)===SO2(g) ; AHi=— Qi ; S(s)+O2(g)===SO2(g) ; AH2=—Q2, 则 Qi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能量(kJ- mol i) ■ ■■■■■■■■■■■■I — J - g ■ ■ ■■■■■ ■ ■■■■■■ ■ ■■■■ ■ ,B ■ ■"imol 由专F .七尸+Zmol 出(glLitioICHjOHU)反应过程A .该反应的 AH = + 91 kJ/molB.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均减小C.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AH变小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AH变大9. (2014泰州中学模拟)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 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M MtN AW-88.6U niN'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1(2)已知 CH3OH(l)的燃烧热为 238.6 kJ mol 1, CH30H(l) + ]O2(g)===CO2(g) + 2H2(g) AH =-a kJ mol 1,则 a 238.6(填 “乂 "〈或“=”)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 HCl和CO2,当有1 mol Cl 2参与反应时释放 出145 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 高温下煨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 + 3TiO2(s)+ 3C(s)===2Al 2O3(s)+ 3TiC(s) AH =—1 176 kJ 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 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10. (2014淮阴中学模拟)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在左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已知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57.3 kJ/mol,水的比热容为 4.2 J/(g C •),有关热量与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XcX At(Q为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用物质温度的变化值)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 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不(实验中始终保持 Vi + V2=50 mL)卜列叙述正确的是O1 22 2o R 632 2 户”赵弱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C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 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 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Vi=30 mL时HCl和NaOH恰好反应,根据题中所给数据算出的温度变化值约为(保留整数,计算时可将稀溶液的密度及比热容看成与水近似相同,且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而根据上图的温度变化可读出温度变化值约7 C;两者相比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有: 11. (2014沐阳高级中学模拟)I .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燃烧在氧气 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1)等量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 (填“金刚石”或“石墨”)放出热量更多,写出 表示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 (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写出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 ;(3)12 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 n .(1)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

    当1 g 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 kJ试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含KOH 28.0 g稀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 28.65 kJ的热量,试写出该反应 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12. (2014江浦高级中学模拟)已知化学反应A2(g) + 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fiEJil. /kJ niul 12 nu 4 AB S)1 mol Aa(g)+1 mo]也 @A .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 AH = + (a—b) kJ/mol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变大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13. (2014如皋中学模拟)(1)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 mol该物质与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Fe2O3(s)+3/2C(s)===3/2CO2(g) + 2Fe(s) AH = + 234.1 kJ mol 1C(s)+O2(g)===CO2(g)AH = - 393.5 kJ mol 1则 2Fe(s)+3/2O2(g)===Fe2O3(s)的 AH 是 kJ mol 1。

    3)意大利罗马大学的 Fuk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分子N4分子结 构如下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 -N吸收167 kJ热量,生成1 mol N三N放出942 kJ根据 以上信息和数据,写出 N4气体转变为 N2的热化学方程式:(4)下图是丙烷(C3H8)、二甲醛(CH 3OCH3)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其中 对应的系数根据该图写出二甲醛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x为各自反应中答案1. 选 C A 项,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的总能量,错误; B 项,铝与氧化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 D 项,反应热只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与条件无关,错误2. 选 B 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选B 3. 选 D 燃烧热是指完全燃烧1 mol 可燃物的时所放出的热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 2 900 kJ/mol ,因此, D 错误4. 选A 第三个方程式等于:方程式 ①+2X方程式②,由盖斯定律知:AH3=^Hi +2 AH25 .选B 利用图示可知肿和氧气变成原子时断键需要的能量为2 752 kJ— 534 kJ= 2 218kJ。

    肿和氧气断键变为原子时要断裂1个N—N,4个N —H,1个O===O键,所以1 X 154 +4X(N —H键能)+ 1X 500 = 2 218,解得断裂1 mol N-H键所需能量为 391,单位kJ,选B6 .选C A项,AH的单位是kJ/mol,故错;B项,生成的应是液态水,故错; D项,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故错7 .选D A项,H2的燃烧热应该为 285.8 kJ mol 1; B项,S(g)转化为S(s)需要放热, 所以Qi>Q2; C项,浓硫酸遇水放热;CH3COOH反应过程电离吸热,则|周1|>| H2|; D项,利用盖斯定律可知正确8 . 选 B A 项,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错误; B 项,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均减小,正确; C 项,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错误; D 项,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 3OH ,放出更多的热量,因反应热为负极,则AH减小,错误9 . 解析: (1)M 转化为 N 是吸热反应,所以 N 的能量高,不稳定2)甲醇燃烧生成 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a<238.6。

    4)所给反应中转移12个电子,故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1 176 kJ 12= 98 kJ答案: (1)M(2)<(3)2Cl2(g)+2H2O(g)+ C(s)===4HCl(g) + CO2(g)川= — 290 kJ mol 1 (4)98 kJ(2)只有10 .解析:(1)在测定中和热时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才是最多的,溶液的温度才能最高所以根据图像可知,当盐酸的体积是30 mL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二者恰好反应,此时氢氧化钠的体积是20 mL,0.03 LX 1.0 mol/L所以氢氧化钠的浓度是 0 02 l= 1.5 mol/L,C不正确由图像可判断,温度为22 C时盐酸的体积是 5 mL,氢氧化钠是45 mL,因此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应该小于 22 C, A不正 确该实验不能说明有水生成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Bo (3)V1=30 mL时HCl和NaOH恰好反应,此时产生的水是 0.03 mol,放出的热量是 57.3 kJ/mol X 0.03 mol =Q 1 7191.719 kJ所以根据Q = mxcx At可知At=m% =50x42 = 8 ℃。

    测定结果偏低,说明装置 的保温性能较差,有热量损失其次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再就是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2 J/(g C), •密度为1 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略有不同答案:(1)环形玻璃棒 (2)B(3)8 C ①仪器保温性能差;②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③计算中 假定溶液比热容为 4.2 J/(g G),密度为1 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 的比热容、密度略有不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1 .解析:I .(1)根据图像可知,金刚石的总能量高于石墨的总能量,所以等量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热量更多根据图像可知,1 mol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10.5 kJ+ 283.0 kJ = 393.5 kJ,所以表示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石墨,s) +O2(g)===CO 2(g) AH = - 393.5 kJ/mol2)金刚石的总能量高于石墨的总能量,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根据图像可知,1 mol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放出的能量是395.4 kJ — 393.5 kJ = 1.9 kJ,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石墨,s)= C(金刚石,s) AH = +1.9 kJ/mol。

    3)设生成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和v,则x+ y= 1 mol、28x+ 44y= 36 g,解 得 x=y=0.5 mol,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是 (393.5 kJ/mol + 110.5 kJ/mol) x 0.5 mol =252.0 kJn .(1)当1 g 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50 kJ,则1 mol 丁烷即58g 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50 kJ X 58= 2 900 kJ ,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4H10(g) +川=—2 900 kJ/mol13/2O2(g)===4CO2(g) + 5H2O(l)1 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2)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28 g 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1/2H2SO4(aq) +KOH(aq)===1/2K 2SO4(aq) + H2O(l)AH = - 57.3 kJ/mol答案:I .(1)金刚石C(石墨,s) + O2(g)===CO2(g) AH=- 393.5 kJ/mol(2)石墨C(石墨,s)===C(金刚石,s) AH = + 9.1 kJ/mol(3)252.0 kJn .(1)C4H10(g)+ 13/2O2(g)===4CO2(g)+5H2O(l)川=—2 900 kJ/mol(2)1/2H 2SO4(aq)+ KOH(aq)===1/2K 2SO4(aq)+ H2O(l)^H = - 57.3 kJ/mol12 . 选 B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热是AH = +(a—b)kJ/mol,选项B正确,A不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C不正确;断键吸热, D 不正确。

    13 .解析:(1)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 Cl2O7,0.25 mol Cl2O7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 HClO4 溶液时,放出 Q kJ的热量,则1 mol Cl 2O7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 HClO4溶液时,放出4Q kJ 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l2O7(1) + H2O(1)===2HClO 4(aq)AH = - 4Q kJ mol12)已知:(1)Fe2O2(s)+3/2C(s)===3/2CO2(g) + 2Fe(s)AH = + 234.1 kJ mol 1C(s)+O2(g)===CO2(g) AH = — 393.5 kJ mol 1由盖斯定律(2)X (3/2) —(1),得:2Fe(s)+3/2O2(g)===Fe2O3(s)AH = (-393.5 kJ mol1)X (3/2)- 234.1 kJ mol 1 = - 824.35 kJ mol"1即 2Fe(s)+3/2O2(g)===Fe2O3(s)AH = — 824.35 kJ mol 13)1 mol N 4气体中含有 6 mol N — N键,可生成2 mol N 2,形成2 mol N三N键,则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化学键断裂断裂吸收的热量为6X 167 kJ= 1 002 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为1 884 kJ,所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为 1 884 kJ- 1 002 kJ= 882 kJ,故N4气体转变为N2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4(g)===N2(g) AH = — 882 kJ/mol。

    4) 由图象可知生成1 mol 水时, 二甲醚燃烧放出 485 kJ 的热量, 则生成 3 mol 水, 放出点燃的热量为 3X485 kJ= 1 455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CH3(g) + 302(g)>2CO2(g) 十3H2O(l)AH = - 1 455 kJ mol 1答案:(1)Cl2O7(l) + H2O(l)===2HClO 4(aq)^H = -4Q kJ/mol(2) - 824.4(3)N 4(g)===N 2(g) AH = - 882 kJ/mol(4)CH 3OCH3(g)+ 302(g)> 2CO2(g)+ 3H2O(l)^H = - 1 455 kJ mol 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微传科技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