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其它相关建筑施工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积极修辞在公文中的运用

文档格式:DOC| 7 页|大小 29KB|积分 20|2022-10-09 发布|文档ID:15941896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积极修辞在公文中的运用摘 要 : 写文章要讲究修辞,公文属于应用文体类的文章,自然也要讲究修辞 在公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积极修辞能更准确地表达公文的主旨,增强公文的准确 性、生动性、 鲜明性,形成公文语言特有的美质和文采关键词:积极修辞,公文,运用1 引言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公务的书面行文,它以实用性 为根本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公文语言的表达必须简洁、 平实,具体体现在:公文的语气要坚定严肃,斩钉截铁;语言要典雅庄重、排列 整齐然而这个标准只是写作公文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实际公文写作中应该有更 高的标准,有效地发挥公文的作用这个更高的标准就是要讲究公文的文采本 文从积极修辞学的视角,对公文语言的修辞特点分类举例,试作分析研究从而 总结出当代公文在运用积极修辞方面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力求使公文语言在“意 惟期多,字惟期少”的基础上做到措词准确、句法严谨、句式整齐、表意鲜明 2 积极修辞在公文中运用原则公文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并不是随便地将积极修辞应用到公文 语言中便能够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特定的积极 修辞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所谓公文修辞原则是要求运用修辞手段时必须注意交际 场合、说话对象、行文内容的需要,也就是“结合实际 ,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 增强表达效果2.1 符合公文的主旨表达不管写文章还是讲话,都有一个中心意思,这就是主旨在公文写作的过程 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段,都要符合公文主旨的表达,做到修辞与文章主旨 相适应、相切合衡量修辞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看辞藻如何华丽,而是要看使用的 修辞手法是否恰当地表现了所要表达的主旨 ,是否适应了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 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 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公文修辞也要遵守这条原则,表达才能准确生动 ,达到“信、达、雅”的要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2.2 适合公文的语体特征语体是指各种文体的语言风格公文语体是适应特定的交际目的、任务、内 容等需要而于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的语言风格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是管 理国家事务的务实文章因此公文的语体具有政策性、指令性、法规性,用语必须 是庄重、准确、简洁这就要求在运用积极修辞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公文的语体 特征,否则便是华而不实、违背应用语体语言明确、简要的基本特点。

    2.3 切合公文的语境变化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上 下文等由于公文的时效性比较强,所以公文要及时的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 发展变化同时公文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和使用对象要求明确因此在运用积极 修辞时一定要根据公文语境的变化,联系语言诸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灵活调整 运用修辞手段, 可以找到恰当的修辞方式,把话说得恰到好处3 积极修辞在公文中的实际运用修辞在公文中的运用比较广泛,不同的公文在修辞的选择和运用上也有所不 同在实际写作公文的过程中,笔者要根据行文的对象、环境、条件、效果以及 行文的内部、外部要求选择适当的修辞,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文的语言更好地叙事 议事,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一般认为有两种修辞方式:一种是消极修辞,主要靠语音、词汇、句式、语 法结构等修辞手段来实现;一种是积极修辞,主要靠各种修辞格等一些特殊修辞 手段来实现由于公文语体和文艺语体在交际目的、交际领域、交际方式上有所 不同,所以二者在修辞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公文为社会管理、处理公 务所用,在法定区域内定向交际,属规定性写作,侧重于消极修辞但有时为了 使其表意更为简明扼要,公文也适当地运用积极修辞。

    常用的积极修辞主要有引 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层递等但这些积极的修辞在公文的使用中均有 一定的限制性如何能更恰当地将积极修辞运用到公文写作中,使其能更好地服 务于公文是在公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下面通过公文中一些 比较成功的实例来看一下,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如何将积极修辞运用到公文语言的 润色上3.1 引用引用是通过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与一般文 章的有所不同,公文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谚语典故,不是为了使文章生动、活 泼,而是为了简明扼要地交代行文目的和提出各种主张的依据,从而增强公文的 说服力和权威性例如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会后,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与中外记者会上关于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引用《离骚》名句明志:“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这里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真实地表达了 其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和魄力3.2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 辞格恰当运用比喻能够有效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使表达更加形象、具体、生动, 使语言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公文中的比喻 ,常常是以客观对象来象征某种主观 意识,以典型的类型化来阐明客观、普遍的真理。

    比喻的形式多半是暗喻和借喻 在公文中,也大多采用借喻和暗喻,以显露本质、突出特征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 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 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比喻运用得恰当、贴切、逼真、易懂,自然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将即 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我们认为查办、催办是办公室的一项基本职责……通过查办这个“窗口” 可以看出机关的工作效率这是借喻修辞方法的运用,把“办公室”比喻成“窗口”作用,使表意形象 含蓄,寓意丰富深刻虽然比喻的运用可以使公文的内容更加贴切、具体,但在公文中运用比喻要 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比喻的内容要健康高雅,不能粗俗油滑第二,不能使用 含蓄、浪漫的文学比喻手法第三,在法规性公文中尽量不要使用比喻因为行 政公文的修辞总是在叙述和评议中自然展开的,而不是有意的渲染和铺排,如果 放纵其文学色彩而忽视其实用性,就会与公文庄重严肃的文体特征相背离过度 的夸张与想象不仅会使公文失去了真实性,也会使公文失去其应有的严肃性和权 威性3.3 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者语 句并举铺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恰当运用排比,可以使语言结构整齐匀 称,音律铿锵有力,增加语言的形式美和音律美,使公文文气贯通,增强语势, 引起读者对所说问题的重视例如:“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 加维护稳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共十六大报告》前一例共用状语“倍加”,后一例连用“更加”,一气呵成而尾句字数与前 几句不同,使句构错落有致,整齐中有变化而且使得语气有所舒缓,有利于句 子的作结在公文中恰当运用一些排比句式,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而且可以使 语言表述更加准确周全紧凑公文中辞格的运用,必须切合公文表达的需要及特 定的语境和时代3.4 对比对比是指把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列出来,进行强 烈反差性对照比较,以表现某种蕴涵于其中的道理或情感它通过正反两个对立 面的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公文在交待行文缘由时通 常将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使人们警醒,以增强人们的紧迫感和危 机感例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 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 量5308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7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53 元,实际增长 9.8%和 8.5%。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段话采用对比的修辞全面地概括了同2008年相比我国在2009年所取得的 成就和进步,通过数字的对比大大加深了人们的理解和认识,也符合对立统一规 律3.5 借代借代是指在说一个人或事物时,不直接把他们的名称说出来,而用另外一个 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的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 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公文中的借代所采用的事物一般是让人一看即懂例如:要坚持“菜篮子”市长 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样使语言的表达更加活泼、鲜明、形象,加 深人们的感受再比如在《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中:"要抓紧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和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定切实措施,稳定“菜 篮子”、“米袋子”、“火炉子”价格其中用“菜篮子”代蔬菜和副食品,用“米袋子”代粮食,用“火炉子”代 燃料,皆为借代辞格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公文中的借代,要适应公文的语体特点,那些不够严重严肃和不为人们所熟 悉的借体,一般不要运用到公文中,以免造成晦涩难懂3.6 层递层递就是用结构相似的句子表示一层层递进的事理它能够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由轻到重、由低到高地把所有要表达的公务文书的内容表达清楚,使公务 文书内同层次清楚、轻重分明。

    例如:“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 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 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在这里,就使用了层递的修辞方法,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前景阐述的淋 漓尽致3.7 对偶对偶是把形式上对称、意义上相关的两个语言结构并列在一起的语言形式 在公文文体中,对偶辞格应用相当广泛对偶的恰当运用,使得语义内容凝炼集 中、概括力增强,使公文在表达重要内容时句式上整齐匀称,语意上互相映衬, 从而加强了表达效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 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 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时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 贤,反对用人为上的不正之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讲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这里的“坚持„”“反对„”组成了对偶句,两厢对照,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节奏感同时,表意上语气连贯,更有气势5 结语作为承载各种政务信息及要求的文书,公文在政令发布、实施和宣传中起到 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公务文书的写作与其他文体的写作一样,也有一个把话说得 好的问题,所谓“一样话,百样说”因此研究公文语言修辞问题的重要性是不 言而喻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公文的改革,公文中的修辞手段也不 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要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中,不断探索、研究、创造出更好、更新 的修辞形式,使公文修辞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修辞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公 文语言的修辞现象的目的就是为了从那些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中寻求 规律性的东西,并建立起有效的规则系统,使公文写作在条理明白、准确贴切、 句稳字妥、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积极修辞、运用“有限”的修辞写出无 限的好公文!参考文献⑴刘焕辉.语言运用概说(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⑵方钊著.实用公文写作规范(M).时事出版社.1996年4月⑶岳海翔.公文写作一点通(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1月⑷董力淳.公文写作[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zhuwo2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