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教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学习指导

文档格式:DOC| 31 页|大小 284.50KB|积分 10|2022-09-22 发布|文档ID:15514768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医院灭菌消毒 3 生命体征与营养状态 3 正常与异常血压测量 5 胸部和腹部体表标志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病人的皮肤、体位、姿势、步态和面容 5 胸部视诊与触诊 6 胸部(肺)叩诊 6 心脏叩诊 7 心脏听诊(一) 7 心脏听诊(二) 7 心脏听诊(三) 8 腹部疾患病人 8 头颈部检查(一) 10 头颈部检查(二)(颈部检查) 11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及浅表淋巴结检查 12 乳房检查及肛门、直肠、生殖器检查 12 神经系统检查 13 心电图(一) 14 心电图(二) 15 心电图(三) 15 症状学 15 问诊内容 16 问诊方法和技巧 17 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18 病历书写 19 胸腔穿刺术 19 腹腔穿刺术 21 腰椎穿刺术 22骨髓穿刺术 24 气管插管术 26 环甲膜挑开、环甲膜穿刺 27 静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 28 现场心肺复苏术 29 脊柱损伤现场搬运 29 吸痰术 30 氧气雾化吸入法 30 胃插管术 31 导尿术 31 胃肠减压术、导尿术 31 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学习指导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腹部叩诊及听诊 9 腹部视诊与触诊 9 目录 本文由 淘宝网女装,/.com 淘宝网女鞋,/ ,/,/100-,/0-,/,/ 转载。

    3医院灭菌消毒 训练要求: 1.掌握常见灭菌消毒方法的条件; 2.掌握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无菌操作观念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观看无菌操作技术的教学影片; 2. 先于临床技能中心训练1学时将学生分六组,每组5-7人,每组均由一名教师指导训练教师先示教操作方法,学生逐一操作练习 3. 再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10-12人,分别由一名教师带领到肿瘤医院见习1学时主要参观医院供应室、门诊注射室和病区的消毒设备及其方法 训练内容: (一)灭菌消毒方法: 1.高压蒸汽法: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2.煮沸法: (1)一般细菌:煮沸至100℃并持续15~20分钟 (2)带芽孢的细菌:至少煮沸1小时以上 3.药液浸泡法: (1) 2%中性戊二醛 (2)10%甲醛 (3) 70%酒精 (4) 1:1000 洗必泰 (5)1:1000新洁尔灭 4.气体消毒法:常用环氧乙烷 5.火烧法:95%酒精直接燃烧金属器械高压蒸汽法、煮沸法、药液浸泡法、气体消毒法、火烧法等 (二)无菌操作技术训练:打开和盖上无菌器皿盖、取无菌镊、夹持无菌纱布、取、戴无菌手套等 生命体征与营养状态 训练要求: 1.掌握体温、呼吸、脉搏、体重、身高的测量方法 2.掌握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3.掌握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 训练学时:2学时 技能训练方法: 1.先于临床技能中心训练1学时。

    将学生分六组,每组5-7人,每组均有一名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或自己测量生命体征,并对自己的营养状况作出评估; 2.用综合模拟人演示常见异常生命体征变化; 3.再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3-12人,分别由一名教师带领到肿瘤医院见习1学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观摩医院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方法结合不同病人,判断不同的营养状况 训练内容: 一、生命体征的测量: 4(1) 测量体温:口测法、腋测法、耳测法 (2) 测量脉搏、呼吸 二、营养状态判断: (1)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法 男性:(身高<公分> - 80) * 0.7 = 理想体重(公斤) 女性:(身高<公分> - 70) * 0.6 = 理想体重(公斤) 低于理想体重10%为体重不足,低于20%为营养不良;高于10%为超体重,高于20%为肥胖 (2)体重指数(BMI, Body Mass Index) 体重指数 = 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体重指数大于25为超重,体重指数大于30为肥胖我国科学家建议体重指数大于24为超重,体重指数大于28为肥胖 三、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

    正常与异常血压测量 训练要求: 1.掌握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 2.学会汞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碗表式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训练学时:2学时 训练方法: 1.观看血压测量的教学影片; 2.将学生分4组,每组7-9人,每组均配有一名教师指导同学相互测量血压,并再次练习生命体征的测量,然后将所测结果记录在体温单上; 3.使用血压计模型,练习异常血压测量; 4.使用血压测量模型,教师设定血压数值,对学生进行评估,要求每个学生均达到训练目的 训练内容: 1.体温、脉搏、呼吸、身高、体重的测量和记录; 2.正常和异常血压测量; 3.常见血压计的使用 胸部和腹部体表标志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训练要求: 1.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掌握胸、腹部的体表标志、人工划线和分区 训练学时:2学时 训练方法: 1.观看视诊、触诊、叩诊的教学影片; 2.观看胸、腹部的体表标志、人工划线和分区的教学影片; 3.将学生分5组,每组5-7人,每组均配有一名教师指导先由教师示教,然后, 5学生相互于身体上指出胸、腹部的体表标志、人工划线和分区于腹部触、听训练模型上练习视诊、触诊和叩诊的基本方法和手法。

    4.教师抽查数名学生,让其当场操作并复述训练内容和要点,然后教师再一一进行讲评 训练内容: 视诊: 1.胸部主要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 、胸骨角、肋骨、肋间隙、剑突、肩胛骨、肋脊角 2.胸部垂直线标志: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3.胸部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肩胛上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 4.肺和胸膜的界限:肺尖、肺上界、肺内侧界、肺外侧界、叶间肺界、肺下界、胸膜 5.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脐、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 6.腹部的人工划线:腹正中线、 7.腹部分区:四区分法、九区分法 不同触诊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①深部滑行触诊法 ②双手触诊法 ③深压触诊法 ④冲击触诊法 叩诊方法(1)直接叩诊法、(2)间接叩诊法 叩诊音:①清音 ②鼓音 ③过清音 ④浊音 ⑤实音 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 病人的皮肤、体位、姿势、步态和面容 训练要求: 1.掌握一般情况检查内容 2.了解病人的皮肤、体位、姿势、步态和面容 训练学时:2学时 训练方法: 全体学生观看一般状况检查教学片(正常、异常)。

    学生分3组,每组10-13人分别由一名教师带领,到肿瘤医院见习各种病人的皮肤、体位、姿势、步态和面容,并与正常人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 鼓励学生课后于临床技能网站浏览相关教学内容的图片和影片,巩固复习,开阔视野 训练内容: 1.皮肤: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毛发、皮下出血、水肿、瘢痕、皮下结节 2.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3.姿势:了解因为疾病的影响而出现的姿势改变 4.步态:满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跨步态、剪刀步态、间歇性行 65.面容: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二尖瓣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 胸部视诊与触诊 训练要求: 1.掌握胸部视诊与触诊的内容和方法 2.复习胸部体表标志 训练学时:2学时 训练方法: 1.观看胸部视诊和触诊的教学影片; 2.学生分4组,每组7-9人,分别由一名教师指导,使用标准化病人训练先由教师示教全部内容,讲解要点,然后,学生逐一在标准化病人身上练习 3.教师归纳、总结,指出不足鼓励学生课后学习临床技能网站“医学视频” 之“阳性体征”栏目,开阔眼界,巩固所学知识 训练内容: 1.胸壁:皮肤、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

    2.胸廓:正常胸廓与胸廓外形的改变 3.肺和胸膜: 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4.心脏的视诊与触诊; 心脏视诊:视诊心前区、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心脏触诊: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胸部(肺)叩诊 训练要求: 1.掌握肺脏叩诊的内容; 2.掌握全肺的叩诊及肺界(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方法 训练学时:2学时 训练方法: 1.观看肺部叩诊、肺界叩诊、肺部异常叩诊音的教学影片; 2.学生分4组,每组7-9人,分别由一名教师指导,使用标准化病人训练先由教师示教全部内容,讲解要点;然后,学生逐一在标准化病人身上练习 3.教师归纳、总结,指出不足鼓励学生课后学习临床技能网站“医学视频” 之“阳性体征” 及“国外查体”栏目,开阔眼界,巩固所学知识 训练内容: 全肺叩诊:注意从上到下、左右对比,逐肋间进行比较总结影响叩诊音的因素 肺界的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 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 比较不同部位正常叩诊音的变化: 心脏叩诊 7【训练目的】 掌握心脏叩诊的方法顺序及 掌握正常心浊音界及各部的组成 熟悉心界扩大的临床意义。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分为5组,每组配备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个标准化病人(SP) 先由带教老师在SP身上演示叩诊心浊音界 每位学生在SP身上练习并标测出心浊音界值 每位学生必须写出一份所叩心浊音界值及各部组成成分表 带教老师评分后下堂课上反馈与评讲 【训练内容】 心浊音界值 心浊音界各部组成成分 心脏听诊(一) 【训练目的】 掌握使用听诊器 掌握第一、第二心音性质、听诊部位 掌握心脏叩诊顺序和各瓣膜区听诊部位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 分两组同时进行,50分钟后交换 (1)分成四个小组学生互相练习听诊部位、顺序及第一、第二心音的判断 (2)在培1(胸部网络多媒体教室)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听诊练习 2. 以上两组均由带教老师指导,并讨论听诊内容 【训练内容】 听诊器钟型及膜型的使用方法 各瓣膜区听诊部位 逆时针、倒8字形听诊顺序 怎样判断第一、第二心音及其听诊主要部位 生理性第三心音与病理性第三心音的区别 心脏听诊(二) 【训练目的】 掌握听额外心音 掌握P2分裂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在培1教室,由带教老师指导下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听诊训练 【训练内容】 81 第一心音增强与减弱。

    2 第二心音增强与减弱 3 第一心音分裂 4 第二心音分裂额外心音: 5 舒张早期奔马律 6 开瓣音 7 收缩中晚期喀刺音 8 人工机械瓣膜音 心脏听诊(三) 【训练目的】 掌握听额外心音 掌握P2分裂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同心脏听诊(二) 【训练内容】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MI、TI、AS、PS、VSD)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MS、TS) 舒张期吹风样杂音(AI) 连续性机械性杂音(PDA) 心包摩檫音 杂音部位、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腹部疾患病人 训练要求: 1.熟悉腹部检查的方法与意义 2.了解腹部疾患的临床表现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观看腹部检查的常见方法; 2.学生分3组,每组10-13人分别由一名教师带领,到肿瘤医院见习各种常见腹部疾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与正常人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 3.结合不同病人,教师示教腹部检查的不同方法和手法 4.鼓励学生课后于临床技能网站浏览医学视频栏目中的腹部阳性体征,巩固复习,开阔视野 训练内容 1.腹部检查(以视诊、触诊为主)的方法 2.常见腹部疾病的临床表现 9腹部视诊与触诊 训练要求: 1.掌握腹部视诊与触诊的内容与方法。

    2.结合视诊、触诊复习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划线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观看腹部视诊与触诊的教学影片; 2.学生分5组,每组7-9人,分别由一名教师指导,使用标准化病人训练先由教师示教全部内容,讲解要点;然后,学生逐一在标准化病人身上练习 3.教师讲评 4.鼓励学生课后学习临床技能网站“医学视频” 之“阳性体征”栏目,开阔眼界,巩固所学知识 训练内容 1.腹部的体表标志: 2.腹部分区及划线:四区分法、九区分法、七区分法 3.腹部视诊: 1)腹部外形:腹部膨隆、全腹膨隆、局部膨隆、腹部凹陷、全腹凹陷、局部凹陷等 2)呼吸运动:腹式呼吸正常、增强、减弱 3)腹壁静脉;腹壁静脉曲张及其来源鉴别 4)胃肠型和蠕动波 5)腹壁其它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癍痕、疝、脐部、腹部体毛、上腹搏动 腹部触诊; 腹壁紧张度(增加、减弱) 压痛及反跳痛 腹部常见疾病的压痛点 脏器触诊:(肝脏、脾、胆囊、肾、膀胱) 5) 腹部包块: (1)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 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 (2)异常包块: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 6) 液波震颤 7) 振水音 腹部叩诊及听诊 训练要求 1.掌握腹部叩诊、听诊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腹部听诊的内容,血管杂音,正常与异常肠鸣音的表现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01.观看腹部叩诊与听诊的教学影片; 2.学生分5组,每组7-9人,分别由一名教师指导,使用标准化病人训练先由教师示教全部内容,讲解要点;然后,学生逐一在标准化病人身上练习 3.教师讲评、小结 训练内容: 腹部叩诊:全腹部叩诊及叩诊音、肝及胆囊叩诊、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 腹部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搔弹音的方法和意义 头颈部检查(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头颅、眼、耳、鼻、口的检查内容与方法 2. 熟悉12对脑神经与头颈部相关检查的内在联系 3. 了解检眼镜、鼻镜、耳镜的使用方法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 按小班人数分为4-5组,每组5-8人,每组配备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位SP 2. 由带教老师先示教: (1)徒手在SP身上进行头颅、五官各项检查内容演示 (2)演示如何使用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用耳镜对中耳进行检查,用鼻镜检查鼻腔 (3)讲解如何在眼底检查模型上观察各种常见眼底改变和在耳部检查模型上观察中耳各种常见病变 3. 学生分别在SP身上或学生互查,带教老师在一旁指导,SP对每位学生的检查进行反馈。

    4. 带教老师最后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5. 鼓励学生课后根据老师的反馈和评估互查,反复进行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 头颅:大小、外形、有无畸形与异常运动 二、眼前节检查与Ⅱ、Ⅲ、Ⅳ、Ⅴ、Ⅵ、Ⅶ对脑神经: 1 眼睑 2 结膜与巩膜 3 角膜 4 虹膜与瞳孔:(1)瞳孔形状和大小 (2)对光反射 (3)集合反射 5 眼球运动检查 6 眼的功能检查:视力、视野、色觉检查 7 眼底检查:检眼镜的使用方法、正常眼底与常见异常 三、耳与Ⅷ对脑神经: 1 耳廓、外耳道、中耳、乳突 2 听力、音叉试验(Rinne、Weber、Schwabach检查法) 四、鼻与Ⅰ对脑神经: 1 外形、鼻翼、鼻中隔、鼻副窦 2 嗅觉检查 11五、颜面检查与Ⅴ、Ⅶ: 1 面部感觉、咀嚼运动、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2 皱额、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舌前2/3味觉 六、口与Ⅸ、Ⅹ、Ⅻ脑神经: 1.口唇、口腔粘膜、牙齿、牙龈、舌 2.咽部及扁桃体、喉、腮腺 头颈部检查(二)(颈部检查) 【目的要求】 1. 掌握颈部(重点为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方法 2. 熟悉甲状腺肿大的分度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 按小班人数分为4-5组,每组配备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位SP。

    2. 由带教老师示教:在SP身上演示颈部和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 3. 学生分别在SP身上或学生互查训练上述内容,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指导,SP对每位学生的检查内容和手法给予反馈指导 4. 带教老师最后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5. 鼓励学生课后根据老师的反馈和评估互查,反复进行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 1 .颈部检查: (1)外形和分区 (2)姿势与运动 (3)皮肤与包块 (4)血管 颈静脉有无充盈、怒张或搏动 颈动脉搏动情况 颈静脉和颈动脉的听诊 2 甲状腺检查: (1)视诊:观察其大小和对称性 ①被检查者可双手放枕后,头向后眼仰,易观察 ②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此时甲状腺向上移动 (2)触诊:①甲状腺峡部检查(环状软骨下分第2-4气管环前面) ②甲状腺侧叶(甲状软骨下方和两侧) 注:①前面触诊和后面触诊法 ②同视诊嘱被检查者在受检时做吞咽动作 (3)听诊:甲状腺肿大时,用钟型体件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听诊 3 气管检查 (1)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颈部处于自然自立状态 (2) 观察气管是否位于颈前正中部还是偏移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及浅表淋巴结检查 12训练要求: 1.掌握脊柱、四肢与关节的检查内容及方法。

    2.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内容及方法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观看脊柱、四肢关节检查的教学影片; 2.观看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教学影片; 3.学生分5组,每组7-9人,分别由一名教师指导,使用标准化病人训练先由教师示教全部内容,讲解要点;然后,学生逐一在标准化病人身上练习或学生相互练习 3.教师抽查并做讲评、小结 训练内容: 脊柱、关节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动诊、量诊 视诊: 1.脊柱:脊柱弯曲度、脊柱活动度 2.四肢:上、下肢总长度与周径、形态、运动功能 3.关节:形态、活动范围 触诊、叩诊: 1.浅表淋巴结:(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及腘窝淋巴结) 2.脊柱的触诊、叩诊 3.四肢各关节的触诊 动诊、量诊: 1.颈椎、腰椎的运动及活动范围 2.肩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 3.肘关节: 4.腕及手部: 5.髋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6.膝关节: 7. 上、下肢总长度与周径的测量 乳房检查及肛门、直肠、生殖器检查 训练要求: 1.掌握乳房检查的方法与步骤 2.掌握肛门直肠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3.掌握男、女性生殖器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全体学生观看乳房检查、肛门、直肠和男、女生殖器检查的教学影片; 学生分为6组,分别为:标准化病人组(女性正常乳腺检查)、乳房训练模型(正常、异常)组、直肠指诊模型组、前列腺触诊模型组、男性生殖器检查模型组、女性盆腔检查模型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训练; 教师带领学生逐项轮流练习,教师先示教,然后学生逐一练习; 13教师考评,要求人人达到合格 5. 学生于临床技能网站学习:医学视频栏目中的“乳腺检查“及“肛门、直肠、生殖器检查”及“国外查体” 训练内容: 乳房检查: (1)视诊:对称性、皮肤情况、乳头乳晕等 (2)触诊: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按照外上、外下、内下、内上顺序进行,了解其:硬度和弹性、压痛、有无包块等 肛门直肠检查: (1)肛门视诊:肛门闭锁、肛裂、痔(内痔、外痔、混合痔)、肛门直肠瘘、直肠脱垂 (2)肛门触诊(肛门指诊或直肠指诊): 男性生殖器检查: (1)阴茎:包皮、阴茎头与阴茎颈、尿道口、阴茎大小与形态 (2)阴囊:精索、睾丸、附睾透光试验 (3)前列腺:肛门指诊进行前列腺触诊和按摩 女性生殖器检查: (1)外阴检查 1 阴阜:阴毛分布及密度。

    2 大、小阴唇:颜色、形状 3 阴蒂:阴蒂包皮、阴蒂体、阴蒂头 4 阴道前庭:形状、处女膜、尿道口、阴道口、前庭大腺开口 (2)阴道窥器使用方法: (3)内生殖器检查:双合诊、三合诊、肛腹诊 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反射与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结果判断 2. 熟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检查内容、方法及结果判断 3. 了解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方法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 将小班按人数多寡分为4-5组(每组约5-8人) 2. 每组配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位SP 3. 先由带教老师在SP身上示教上述实习内容 4. 让每位学生在SP身上训练各项检查方法,由SP反馈 5. 让学生互相训练各项项检查方法,由老师指导 6. 最后由老师点名让学生在SP身上演示各项技能,然后带教老师对各项技能操作进行讲评 7. 鼓励课后学生结合多媒体科件自行互查,加强各项检查方法的训练 【训练内容】 经反射检查: 14(1)生理反射 ①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趾反射、肛门反射 ②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踝阵挛 (2)病理反射:Babinsi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Gonda征。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3)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瓣别感觉、实体瓣别觉、体表图形觉 4. 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 (2)肌张力 (3)共济运动: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闭目难 立征 5. 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方法 (1) 眼心反射 (2) 卧立试验 (3) 皮肤划痕试验 心电图(一) 【训练目的】 掌握测量方法记忆正常值 熟悉规范地心电图操作 了解最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1. 分成5组在老师指导下操作及阅读分析心电图图片 2. 人手1份“临床基本技能心电图手册”,逐图、逐导联、逐波段观测 3. 每份心电图必须先确定出基本心律、心率,然后再找出异常波形并判断出其性质 【训练内容】 1. 正常心电图 2. 窦速 3. 窦缓 4. 房性早博 5. 室性早博 6. 心房纤颤 7. 心电图机操作 心电图(二) 【训练目的】 1. 掌握判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152. 掌握A-VB及室上速的心电图诊断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同心电图(一) 【训练内容】 一度AVB 二度Ⅰ型AVB 二度Ⅱ型AVB 三度AVB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心电图(三) 【训练目的】 掌握判断MIECG定性与定位 掌握心肌缺血心电图的表现 【训练时数】2学时 【训练方法】 同训(一)方法 找出缺血波 找出损伤波 找出坏死波 在上基础上对MI作定性、定位的判断 【训练内容】 心绞痛时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及演变过程 前壁AMI心电图表现 广泛前壁AMI心电图表现 下壁AMI心电图表现 AMI向陈旧性MI的演变过程 怎样判断第一、第二心音及其听诊主要部位 生理性第三心音与病理性第三心音的区别 6 开瓣音 7 收缩中晚期喀刺音 8 人工机械瓣膜音 症状学 【训练目的】 掌握症状学的要点及询问方法 掌握围绕每个症状问诊七要素 通过同学间相互问诊训练,达到掌握学习巩固症状学的理论知识 16【训练时数】每次讲授1学时,训练2学时X 7次 【训练方法】 1. 分两大组,,每组一位老师组织指导 2. 同学每两人组成一个小组,相互扮演病人与医生进行每个每个症状学的问诊训练 3. 最后由老师扮演病人,学生一人询问其他人补充或老师询问学生。

    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训练要点】 每个症状学必须询问下列七个要素 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起病缓急、时间、程度) 主要症状的特点(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重因素) 病因与诱因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治疗经过 病程中一般情况 【训练内容】 发热 咳嗽、咳痰 咯血、呕血 腹泻、呕吐 膀胱刺激症 惊厥、抽搐 意识障碍 吞咽困难 问诊内容 【训练目的】 1. 掌握问诊的内容 2. 熟悉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训练时数】1.5学时 【训练方法】 1. 先观看《问诊示范》不在1.5学时之内 2. 按小班人数约分为5组,每组5-8人,每组配备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位SP 3. 小组的学生轮流作为询问者向SP进行首次病史询问,旨在掌握问诊的内容,熟悉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174. 病史询问结束后,由SP对学生进行反馈(主要对问诊的内容方面,但对在问诊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也作初步反馈)和对首次问诊在内容和方法技巧方面作一评估 5. 带教老师对该组学生在首次问诊训练中的成绩和缺点进行讲评 6. 训练课后,每位学生将本次问诊采集的病史按住院大病历规范进行书写练习 【训练内容】 按以下问诊内容进行病史询问 一般项目(14-15项)缺一不可 主诉(三要素:部位、性质、时间) 现病史(主体):疾病全过程 既往史 系统回顾(八大系统+头颅五官) 个人史 婚姻史 月经生育史 家族史 二、课后将询问的病史按病历规范进行练习(不在1.5学时内) 问诊方法和技巧 【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熟悉在问诊实践中如何把握问诊模式和方法 【训练时数】1.5 学时 【训练方法】 1. 观看诊断学专家《问诊技巧20条的范例》讲解条目 2. 按小班人数分为5组,每组配备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位标准化病人 3. 由学生进行第二次问诊训练,旨在进一步掌握问诊内容并能在问诊实践中,根据具体的“病人“运用问诊技巧 4. 问诊后,有标准化病人对学生再次问诊实践,进行反馈,要点:⑴内容条目是否完整⑵ 收集资料的技能 ⑶基本交流技能 ⑷建立融洽的一环关系的技能 5. 由标准化病人对再次问诊实践作评估 6. 由带教老师对该组学生的第二次问诊实践进行讲评 7. 课后作业:将采集的病史,按住院病历规范进行书写 【训练内容】 问诊方法 问诊开始(宽松、和谐) 一般性提问(问诊之初) 患者陈述(叙述故事般) 直接提问(对特定情节) 直接选择性提问(对具体情况) 使用过渡语言(各项目之间) 18核实病人提供的信息(收集准确) 归纳小结(理顺思路、避免遗忘、提供核实) 询问病人的的经济情况及精神支持 了解病人就诊的确切目的和要求(判断病人最感兴趣和可理解的) 问诊结束(感谢合作、交代诊疗计划) 二、问诊技巧 1. 仪表、礼节和举止(助于发展和谐关系)。

    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不要当陌生人开始问诊) 危重病人采用重点问诊(其需要浓缩的病史及体查) 适当的打断(离题太远是,但不可生硬) 避免不正确的提问(诱导性、暗示性、责难性、连续性) 提问时要注意系统性和目的性(不要杂乱无章、重复过多)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恰当地评价赞扬与鼓励 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目的要求】 熟悉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训练时数】1.5学时 【训练方法】 按小班人数分为5组,每组配备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位SP(模拟上述各种特殊情况) 由学生在SP身上进行第三次问诊实践(本次的SP是模拟各种特殊情况的),旨在学生熟悉有各种特殊情况的患者,应如何运用各种技巧进行病史采集 由SP对学生在特殊情况患者的问诊技巧进行反馈,并对本次问诊进行评估 由带教老师对该组学生的第三次问诊实践进行讲评 课后作业:将本次采集的病史进行住院完整病历规范进行书写练习 【训练内容】 有以下各种特殊情况的问诊: 1. 缄默与忧伤(丧失信心、绝望、医生提问要适当、给安抚、理解) 焦虑与抑郁(鼓励、宽慰要得当,抑郁易忽略要重视) 3. 多话与唠叨(限定主题、巧妙打断、注意思维奔逸、混乱) 4. 愤怒与敌意(医生一定不能发怒、坦然理解)。

    5. 多种症状并存(抓住关键、把握实质) 6. 说谎与不信任(医生应判断理解、解释和鉴别) 7. 文化程度低下与语言障碍(语言通俗、减慢速度、如实翻译和体语手势) 8. 重危和晚期患者(浓缩病史、体查同时进行、先处理) 9. 残疾患者(理解同情弱势群体、用手势体语、书面等协助) 10. 老年人(减慢速度、简单通俗、注意思维有无障碍) 12. 精神疾病患者(有自知力问诊对象是患者,无自知力问诊对象是相人员) 【训练方法】 19按小班人数分为5组,每组配备一位带教老师和一位SP(模拟上述各种特殊情况) 由学生在SP身上进行第三次问诊实践(本次的SP是模拟各种特殊情况的),旨在学生熟悉有各种特殊情况的患者,应如何运用各种技巧进行病史采集 由SP对学生在特殊情况患者的问诊技巧进行反馈,并对本次问诊进行评估 由带教老师对该组学生的第三次问诊实践进行讲评 课后作业:将本次采集的病史进行住院完整病历规范进行书写练习 病历书写 训练目的 掌握住院病历的书写内容及格式 训练时数:3学时(分4次进行) 训练方法: 学生分为5组,每组5-7人,分别由一名教师指导,对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课后完成完整住院病历的书写(分两次进行,每次训练1.5学时,共完成2份病历)。

    学生分为5组,每组5-7人,分别由一名教师带领,到第一、第二临床学院对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课后完成完整住院病历的书写(分两次进行,每次训练3学时,共完成2份病历) 教师对学生所写病历,进行修改和评估(优、量、中、差),下次课集中反馈指导,促使学生改进、提高最后一次所写病历作为本学期技能考试成绩,记录在案 训练内容: 住院病历的书写要求、内容及格式 胸腔穿刺术 训练要求: 掌握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掌握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牢固树立无菌操作的观念 训练时数:1学时 训练方法: 1. 全体学生观看胸腔穿刺术的教学影片; 2. 学生分为6组,每组5-7人,分别配有一名教师指导,使用多功能护理操作训练模型训练教师先操作示教,讲解操作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顺序逐一操作练习要求每个学生训练1-2遍,全部达到训练要求 3. 中心于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自由练习 4. 鼓励学生于临床技能网站:“医学视频”之“诊疗技术”栏目自学、复习 训练内容:胸膜腔穿刺术的 (一)适应症: 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作诊断性穿刺; 2.大量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 203.脓胸、脓气胸患者;外伤性血气胸; 4.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二)禁忌证: 1.病情危重或不合作者; 2.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 3.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 4.对麻醉药过敏者。

    (三)穿刺体位: 通常采用反跨骑坐位,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四)穿刺点: 通常选在胸部叩诊浊音最明显部位,常用部位有: 1.肩胛线或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 2.包裹性积液要X线或B超定位 (五)操作步骤: 1.消毒、术者带消毒手套、铺无菌洞巾 2.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壁层胸膜 3.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连接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夹住(如为三通式穿刺针,则将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沿肋骨上缘垂直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将注射器接上,松开血管钳,抽吸胸液,助手协助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并配合松开或夹紧乳胶管 5.需向胸腔内注药时,在抽液后将稀释好的药液通过乳胶管缓慢注入 6.穿刺完毕,拔针,覆盖无菌纱布,压迫片刻,胶布固定嘱患者卧床休息 (六)注意事项: 1.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以诊断为目的者抽液50-100m1,以减压为目的者,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 2.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 21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 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时,应即停止抽液,并予适当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局麻要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夹紧乳胶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4.术后严密观察,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腹腔穿刺术 训练要求: 掌握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掌握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牢固树立无菌操作的观念 训练时数:1学时 训练方法: 5. 全体学生观看腹腔穿刺术的教学影片; 6. 学生分为6组,每组5-7人,分别配有一名教师指导,使用多功能护理操作训练模型训练教师先操作示教,讲解操作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顺序逐一操作练习要求每个学生训练1-2遍,全部达到训练要求 7. 中心于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自由练习 8. 鼓励学生于临床技能网站:“医学视频”之“诊疗技术”栏目自学、复习 训练内容:腹膜腔穿刺术的 (一)适应症: 1.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膜炎、腹腔积液时,行腹腔穿刺抽取腹腔液体化验检查以了解其性质,辅助诊断 2.当有大量腹水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或引致腹部胀痛时,可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3.经腹腔穿刺向腹腔内注入诊断或治疗性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利尿药等 4.重症胰腺炎时行腹穿后予腹腔灌洗引流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为重症胰腺炎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二)禁忌症: 1.腹腔粘连、包块 2.肝性脑病或脑病先兆 3.包虫病的包囊 4.卵巢囊肿 5.严重肠胀气 6.躁动不能合作者 (三)穿刺部位与体位 1.患者可取半卧位、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2.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最为常用;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22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四)操作步骤: 1.皮肤消毒,局麻 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范围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2.穿刺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以输液夹子调整放液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3.术后处理 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五)注意事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3.放液不宜过快、过多,首次不超过10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3000~4000ml,以免膈下移,影响呼吸和循环;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并要输入白蛋白以缓解 4.血性腹水,仅留取标本送检,不宜放液 5.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手协助下,稍向一旁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入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 6.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漏出 7.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腰椎穿刺术 训练要求: 1.掌握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2.掌握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3.牢固树立无菌操作的观念 训练时数:1学时 训练方法: 1.全体学生观看腰椎穿刺术的教学影片; 2.学生分为6组,每组5-7人,分别配有一名教师指导,使用多功能护理操作训 23练模型训练教师先操作示教,讲解操作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顺序逐一操作练习。

    要求每个学生训练1-2遍,全部达到训练要求 3.中心于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自由练习 4.鼓励学生于临床技能网站:“医学视频”之“诊疗技术”栏目自学、复习 训练内容:腰椎穿刺术的 (一)适应症: 1.诊断性腰穿:颅内或椎管内疾病的诊断及一些不明原因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2.治疗性腰穿: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或放出炎性血性脑脊液 (二)禁忌证: 1.颅内压增高已发生脑疝者 2.颅内占位性病变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 3.穿刺部位有感染 4.开放性颅脑损伤有脑脊液漏 5.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6.高位颈椎肿瘤 (三)穿刺部位 侧卧位,背与床面垂直,屈颈抱膝或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 (四)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 (四)操作步骤: 1.皮肤消毒,局麻 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2.穿刺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

    当针头穿过黄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3.测压 放液前先接上压力计(一般为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滴/min 4.收集送检脑脊液、术后处理 24撤去压力计,收集脑脊液2~5ml立即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去枕平卧4-6小时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六)常见的失败原因 1.穿刺因素 ①方向不当:歪斜、太深或太浅 ②部位不正确:过高或过低 ③“干穿”:穿刺部位椎管完全被肿瘤充填 2.病人因素 病人过分紧张或躁动不能配合 脊椎侧凸畸形,病人过度肥胖 椎间隙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时间煮心1991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