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换刀机构课程设计说明
任务分配总体方案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动力电机系统设计:控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电力供电系统:附上整体效果图【图片】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目录任务分配 0第1章 绪论 21.1 设计背景 21.2 立式数控铣床 2第2章 方案设计 42.1 课题内容 42.2确定其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 42.3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ATC)形式、特点及各自应用范围 52.4刀库及刀具交换装置 7刀库的形式 7刀具的选择方式 8刀具(刀座)识别装置 10刀具交换装置 15第3章 换刀机械手结构设计 173.1确定换刀机械手形式 173.2换刀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183.3机械手的自动换刀过程的动作顺序 183.4两手相互垂直的回转式单臂双手机械手 193.5机械手回转轴4上的齿轮齿条设计 203.6自动换刀装置的相关技术要求 20主轴准停装置 20换刀机械手的安装与调试 213.7确定刀库容量 21确定刀库形式 21初步估计刀库驱动转矩及选定电机 21刀库转位机构的普通蜗轮蜗杆的相关设计 23确定刀具的选择方式 24刀库结构设计 24第4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264.1机械手控制系统PLC的选择 264.2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限位开关的布局示意图 274.3机械手自动换刀系统的工作流程 274.4机械手自动换刀系统的原理 294.5 PLC的硬件I/O接口原理图 304.6自动换刀系统PLC程序的设计 30编程软件 304.6.2 PLC的控制流程图 32梯形图 334.6.4 指令表 34课程设计心得 35附录1 36附录2 37附录3 38参考文献 39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第1章 绪论1.1 设计背景加工中心(Machining Center,MC)是适应省力、省时和节能的时代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自动换刀数控机床,它是综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拖动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测量及传感技术以及通信诊断、刀具和编程技术的高科技产品由于加工中心能集中完成多种工序,因而可减少工件装夹、测量和调整时间,减少工件周转、搬运存放时间,使机床的切削利用率高于通用机床3倍~4倍,所以说,加工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是数控机床中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机床1958年,美国卡尼,特雷克(Kearney&Trecker)公司首次把铣、钻、镗等多种工序集中于一台数控机床上,通过换刀方式实现连续加工,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该产品出现后,销路惊人,引起了日、德、美、英、法、意等先进工业国家的高度重视,竞相开发生产,不断扩大和完善机床的功能,成为数控机床中发展最快、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如今,世界上出现了立式、卧式、龙门式、落地式等各种加工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0多个品种规格。
未来加工中心的发展动向是高速化、进一步提高精度和愈发完善的机能加工中心是数控机床的代表,是高新技术集成度高的典型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设备,我国的加工中心从70年代开始,已有很大发展,但技术、品种和数量上都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模具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的巨大发展,使得数控机床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加工中心更是以其高自动化程度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都是以大、中型的加工中心为主,小型加工中心几乎是空白,而机械加工业、小型模具的制造、工科院校、技工学校等对小型加工中心存在着大量的需求为加速我国加工中心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对加工中心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1.2 立式数控铣床立式数控铣床的主轴轴线与工作台面垂直,是数控铣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立式数控铣床一般为三坐标 ( X 、 Y 、 Z )联动 , 其各坐标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 )工作台纵、横向移动并升降,主轴只完成主运动目前小型数控铣床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2 ) 工作台纵、横向移动,主轴升降这种方式一般运用在中型数控铣床中 立式数控铣床的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一般功能是指各类数控铣床普遍所具有的功能。
如点位控制功能、刀具半径自动补偿功能、镜象加工功能、 固定循环功能等特殊功能是指数控铣床在增加了某些特殊装置或附件后,分别具有或兼备的一些特殊功能如刀具长度补偿功能、靠模加工功能、自动变换工作台功能、自适应功能、数控采集功能等数控铣床的主轴开启与停止,主轴正反转与主轴变速等都可以按输入介质上编入的程序自动执行不同的机床其变速功能与范围也不同有的采用变频机组,固定几种转速,可自选一种编入程序,但不能在运转时改变有的采用变频器调整,将转速分为几档,编程时可任选一档,在运转中可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旋钮,在本档范围内自由调节;有的则不分档,编程时可在整个范围内无级调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调速不能有大起大落的突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调高或调低,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一般都设有自动拉、退刀装置,能在数秒内完成装刀与卸刀,换刀比较方便此外,多坐标数控铣床的主轴可以绕X、Y或Z轴作数控摆动,扩大了主轴自身的运动范围,但是主轴结构更加复杂第2章 方案设计2.1 课题内容依据设计任务书,我们的任务是给数控立式铣床设计安装合适的自动换刀装置,以力涛-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为例主要技术参数为: 工作范围 X轴行程 1050mm Y轴行程 650mm Z轴行程 500mm 立柱最前端至主轴中心 650mm 工作台加工面积(长×宽) 1400×320mm 工作台承载重量 800kg 主轴最高转速 8000rpm 快速进给速度X轴 5m/min 快速进给速度Y轴 5m/min 快速进给速度Z轴 5m/min 刀库刀具数 20把 定位精度 ±0.005/300mm 重复定位精度 ±0.003mm 加工精度 0.008mm 主轴锥孔 BT40 刀具最大直径 ∮80mm 换刀时间(刀对刀) 4秒 最大进给速度 5000m/min 2.2确定其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由于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机床,且其可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也较高,比较上章介绍的几种换刀形式,决定选用带刀库的自动换刀形式。
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主轴箱上方没有好的安装位置,安装在机床外又要增加刀具运输时间,降低效率,所以安装在机床侧面最合适,有些部件交错的地方,作适当的调整设计成由由盘式刀库和回转式双臂机械手组成设计增加自动换刀装置后的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的外观图如图2-1所示 图2-1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的外观图2.3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ATC)形式、特点及各自应用范围由刀库和机械手组成的自动换刀装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是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中心上所需更换的刀具较多,从十几把到几十把.甚至上百把,故通常采用刀库形式,其结构比较复杂,自动换刀装置种类繁多由于加工中心上自动换刀次数比较频繁,故对自动换刀装置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如要求定位精度高.动作平稳,工作可靠以及精度保持性等这些要求都与加工中心的性能息息相关在使用立式数控铣床加工工件时,只要充分利用数控铣床的各种功能,就可以加工许多普通铣床难加工的工件数控铣床的主要加工对象有:平面类零件;变斜角类零件;曲面类(立体类)零件。
表2-1 加工中心上的换刀装置形式类别特点应用范围转塔式垂直转塔头1. 根据驱动方式不同,可分为顺序选刀或任意选刀2. 结构紧凑简单3. 容纳刀具数目少用于钻削中心水平转塔头刀库式无机械手换刀1. 利用刀库运动与主轴直接换刀,省去机械手2. 结构紧凑3. 刀库运动较多小型加工中心机械手换刀1. 刀库只做选刀运动,机械手换刀2. 布局灵活,换刀速度快各种加工中心机械手和刀具运送器1. 刀库距机床主轴较远时,用刀具运送器将刀具送至机械手2. 结构复杂大型加工中心成套更换方式更换转塔1. 利用更换转塔头,增加换刀数目2. 换刀时间基本不变扩大加工工艺的钻削中心更换主轴箱1. 利用更换主轴箱,扩大组合机床加工工艺范围2. 结构比较复杂扩大柔性的组合机床更换刀库1. 扩大加工工艺,更换刀库,另有刀库存储器2. 充分提高机床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3. 扩大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范围加工复杂零件,需刀具很多的加工中心2.4刀库及刀具交换装置刀库的功能是储存加工工序所需的各种刀具,并按程序指令,把即将要用的刀具迅速、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并接受从主轴送回的已用刀具所以说它是自动换刀装置中主要部件之一 刀库的形式根据刀库的容量和存取刀具的方式,刀库可设计成多种形式。
目前常见的刀库类型如下:盘式刀库 此刀库结构简单,应用较多此换刀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换刀可靠性较好,缺点是换刀时间长,适用于刀库容量较小的加工中心上采用如图2-2所示链式刀库 此刀库结构紧凑,刀库容量较大,链环的形状可根据机床的布局制成各种形状,也可将换刀位突出以便于换刀,能充分利用机床的占地空间,通常为轴向取刀,位置精度较低,造价也较高如图2-3所示格子箱式刀库 结构紧凑,刀库空间利用率高,换刀时间较长布局不灵活,通常刀库安装在工作台上,应用者较少如图2-4所示直线式刀库 刀库容量少,一般在十几把左右,多用于自动换刀数控车床,钻床上也有采用如图2-5所示 图2-2 盘式刀库 图2-3 链式刀库 图2-4 格子箱式刀库 图2-5 直线式刀库 刀具的选择方式在自动换刀装置换刀时,按数控装置的刀具选择指令,从刀库中将所需要的刀具准确地自动地选出,并转换到取刀位置.称为自动选刀。
从刀库中选择刀具通常采用下述方式:(1)顺序选择方式 顺序选择方式是按零件加工的预定工序要求依次将所用刀具存入刀库的刀座中,使用时按顺序将其转到取刀位置用过的刀具放回原来的刀座中,亦可以按加工顺序故入下一个刀座中这种方法不需要刀具识别装置,驱动控制也较简单,工作可靠,但刀具不能重复使用即工艺相同的不同工序,也要重新安排刀具,故增加了刀具数量和刀库容量一般用于刀具较少的中小型加工中心、加工批量较大但工件品种较少的加工中心、刀库与主抽之间直接换刀的加工中心、有自动换刀库的数控机床(当加工小批量零件时)另外,在装刀时必要认真谨慎对号入座,否则将会产生严重后果2)任意选择刀具方式 这种方法根据程序指令的要求任意选择所需要的刀具,刀具在刀库中不必按照工件的加工顺序排列,可任意存放每把刀具(或刀座)都编上代码.自动换刀时,刀库旋转,每把刀具(或刀座)都经过“刀具识别装置”接受识别当某把刀具的代码与数控指令的代码相符合时,该把刀具被选中,刀库将选中的刀具送至换刀位置,等待机械手来抓取任意选择刀具法的优点是刀库中刀具的排列顺序与工件加工顺序无关相同的刀具可重复使用,故刀具数量比顺序选择法的刀具可少一些,刀库也相应小一些。
①刀座编码式 这种编码方式是对刀库中的每个刀座都预先进行编码,刀具也编号,并将与刀座编码对应的刀具一一放入指定的刀座中,根据刀座编码选刀换刀时刀库旋转,使各个刀座依次经过刀具识别器,直至找到规定的刀座,刀库即刻停止旋转刀座编码又分永久性编码和临时性编码,前者刀座号是固定不变的;后者又称编码钥匙,即采用一种专用的编码钥匙”这种入法是按加工顺序要求事先给各刀具都缚上一“把表示法刀具号的编码钥匙,当把各刀具存放到刀库的刀座中时,将编码钥匙插进刀座旁边的钥匙孔中这样就把钥匙的号码转记到刀座中,给刀座编上了号码识别器可通过识别钥匙上的号码来选取该钥匙旁边刀座中的刀具;编码钥匙中除导向凸起外,共右16个凸起和凹下的位置,故有65535凹凸组合,可区别65535把刀具钥匙沿着水平方向的钥匙缝插人钥匙孔座,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90°,处于钥匙代码凸起的第一弹簧接触片被撑起,表承代码“1”,处于代码凹处的第二弹簧接触片保持原状,表示代码“0”由于钥匙上每个凸凹部分旁边均有相应的碳刷,故可将钥匙各个凸凹部分均识别出来,即识别出相应的刀具当取出刀具时,钥匙也随之取出,刀座码立即消失,调换钥匙可任意改变刀具编码,使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②刀具编码式 这种万式是直接对每把刀具进行编码,由换刀装置识别刀具上的编码进行选刀,出于每把刀只都有自己的代码,故可存放于刀库的任一刀座中这样刀库中的刀具在不同的工序中也就可重复使用,用过的刀具也不一定放回原刀座中避免了因刀具存放在刀库中的顺序差错而造成的事故;同时也缩短了刀库的运转时间,简化了自动换刀控制线路它还可直接在刀库与刀具主轴之间进行换刀而不致增加换刀时间其缺点是使刀具长度增加,制造田难,刚度降低,同时使机械手和刀库的结构也复杂化③编码附件法 这种选刀方式介于刀具编码与刀座编码之间刀库的刀座与刀具均无需编码只利用一种带有编码附件(如钥匙、卡片、编码杆、编码盘)与刀具合在—起,这样刀具就具有与编码附件相同的编号当带编码附件的刀具插人刀库中某一刀座时,该刀座便具有编码附件指定的编码以上选刀方式都结换刀系统带来很多不便,所以近年来在加工中心应用得很少④计算机记忆式 高档的数控加工中心,可将刀具号和刀库上存刀地址对应地记忆在计算机存储器内或可编程控制器内不论刀具放入哪个地址,均可跟踪记忆;利用刀库上装刀位置检测装置,可测得每一地址这样刀具可以任意取、存,无需编码元件,这种刀具任选方式使换刀控制大为简化。
故目前的加上中心绝大多数都采用这种方式 刀具(刀座)识别装置刀具(刀座)识别装置是自动换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应用广泛,特别适应于空间位置较小的刀具编码,其原理如图2—6所示在刀柄1上装有两种直径不同的编码环,规定大直径的环表示二进制的“1”,小直径的环为“0”,图中有5个编码环4,在刀库附近固定一刀具识别装置2,从中伸出几个触针3,触针数量与刀柄上的编码环个数相等每个触针连一个继电器,当大直径的编码环与触针接触,继电器通电,其数码为“1”当各继电器读出的数码与所需刀具的编码一致时,由控制装置发出信号,使刀库停转,等待换刀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结构简单,但由于使用中触针有磨损,故寿命较短,可靠性较差,且难于快速换刀2)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无机械接触、无磨损、无噪声、寿命长、反应速度快,适应于高速且换刀频繁的工作场合常用的有磁性识别法和光电识别法①非接触式磁性识别法 磁性识别法是利用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磁感应强弱不同,通过感应线圈读取代码编码环的直径相等,分别由导磁材料(如软钢)和非导磁材料(如黄铜、塑料等)制成,规定前者编码为“1”,后者编码为“0”。
图2-7所示为一种用于刀具编码的磁性识别装置图中刀柄1上装有非导磁材料编码环4和导磁材料编码环2、与编码环对应的有一组检测线圈6组成非接触式识别装置3在检测线圈6的一次线圈5中输入交流电压时,如编码环为导磁材料,则磁感应较强,在二次线圈7中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压如编码环为非导磁材料,则磁感应较弱,在二次线圈中感应的电压较弱利用感应电压的强弱,就能识别刀具的号码当编码环的号码与指令刀号相等时,控制电路便发出信号,使刀库停止运转,等待换刀刀具编码的识别装置原理如图2-8所示当数控装置接受穿孔纸带给出的选刀号T代码,由选刀控制电路使刀库快速转动,刀具依次通过识刀器,对应每个刀具的编码环感应出不同的信号,经刀号读出电路将编码环所表示的号码读出,通过输入控制门存入刀号寄存器内,然后送入比较符合电路与数控装置,对已接收的T代码进行比较若与给定的T代码不一样,则刀库仍继续转动,直到识刀器读出的刀具或刀座编码与T代码一致时,发出选刀符合信号,说明已选中刀具;此时刀库减速、定位、停止,所选刀具停在等待换刀位置图中延时清零电路用来等待识刀器读完一个编码号后再进行比较识别,以免因读出信号时间上的不一致造成失误每读完一次编码,延时清零电路经一定延时发出一次消零信号,使刀号寄存器清零复位,以便寄存下一个刀号。
图2-6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图2-7 磁性识别装置图2-8 识刀装置原理框图②光学纤维刀具识别装置 这种装置利用光导纤维很好的光传导特性,采用多束光导纤维构成阅读头用靠近的两束光导纤维来阅读二进制码的一位时,其中一束将光源投射到能反光或不能反光(被涂黑)的金属表面,另一束光导纤维将反射光送至光电转换元件转换成电信号,以判断正对这两束光导纤维的金属表面有无反射光,有反射时(表面光亮)为“1”,无反射时(表面涂黑)为“0”.如图2-8 (b)所示在刀具的某个磨光部位按二进制规律涂黑或不涂黑,就可以给刀具编上号码正当中的一小块反光部分用来发出同步信号阅读头的端面如图2-9(a)所示,共用的投光射出面为一矩形框,中间嵌进一排共9个圆形受光入射面、当阅读头端面正对刀具编码部位,沿箭头方向相对运动时,在同步信号作用下,可将刀具编码读入,并与给定的刀具号进行比较而选刀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光信号比在导体中传播的电信号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光导纤维可任意弯曲,这给机械设计、光源及光电转换元件的安装都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这种识别方法很有发展前途近年来,“图像识别”技术也开始用于刀具识别,刀具不必编码,而在刀具识别位置上利用光学系统将刀具的形状投影到许多光电元件组成的屏板上,从而将刀具的形状变为光电信号,经信息处理后存人记忆装置中。
选刀时,数控指令T所指的刀具在刀具识别位置出现图形时,便与记忆装置中的图形进行比较,选中时发出选刀符合信号,刀具便停在换刀位置上这种识别方法虽有很多优点,但由于该系统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它的使用图2-9 光学纤维刀具识别装置(3)利用Pc实现随机换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软件选刀以代替传统的编码环和识刀器在这种选刀和换刀的方式中,刀库上的刀具能与主轴上的刀具任意地直接交换,即随机换刀主轴上换来的新刀号及还回刀库的刀具号,均在Pc内部相应地存储单元记忆随机换刀控制方式需要在Pc内部设量一个模拟刀库的数据表,其长度和表内设置的数据与刀库的位置数和刀具号相对应这种方法主要由软件完成选刀,从而消除了内于识刀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所带来的选刀失误①ATC(自动换刀)控制和刀号数据表 如图2—9所示,刀库有8个刀座,可存放8把刀具刀座固定位置编号为方框内1号—8号,0为主轴刀位置号,由于刀具本身不附带编码环,故刀具编号可任意没定,如图2—10中(10)—(18)的刀号一旦给某刀编号后.该编号不应随意改变为了使用方使.刀号也采用BCD码编写在PC内部建立一个模拟刀库的刀号数据表,如图2-11所示。
数据表的表序号与刀库刀座编号相对应,每个表序号中的内容就是对应刀座中所插入的刀具号图中刀号表首地址TAB单元固定存放主轴上的刀具号数,TAB+1—TAR+8存放刀库上的刀具号由于刀号数据表实际上是刀库中存放刀具位置的一种映像,所以刀号表与刀库中刀具的位置应始终保持一致 图2-10刀库中刀具位置编号 图2-11刀库的刀号数据表②刀具的识别 虽然刀具不附带任何编码装置,且采用任意换刀方式,但是,由于在PC内部设置的刀号数据表始终与刀具在刀库中的实际位置相对应,所以对刀具的识别实质上转变为对刀库位置的识别当刀库旋转,每个刀座通过换刀位置(基准位置)时,产生一个脉冲信号送至PC,作为计数脉冲同时.在PC内部设置一个刀库位置计数器,当刀库正转(cw)时,每发一个计数脉冲,使该计数器递增计数;当刀库反转(ccw)时.每发一个计数脉冲,则计数器递减计数于是计数器的计数值始终在1—8之间循环,而通过换刀位置时的计数值(当前值)总是指示刀库的现在位置立式数控铣床的主轴轴线与工作台面垂直,是数控铣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立式数控铣床一般为三坐标 ( X 、 Y 、 Z )联动 , 其各坐标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 )工作台纵、横向移动并升降,主轴只完成主运动。
目前小型数控铣床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2 ) 工作台纵、横向移动,主轴升降这种方式一般运用在中型数控铣床中 当PC接到新刀具的指令(TXX)后,在模拟刀库的刀号数据表中进行数据检索,检索到T代码给定的刀号,将该刀具号所在数据表中的表号数存放在一个缓冲存储单元中,这个表序号数就是新刀具在刀库中的目标位置刀库旋转后,测得刀库的实际位置与要求的刀库目标位置一致时,即识别了所要寻找的新刀具刀库停转并定位,等待换刀识别刀具的PC程序流程团如图2-12所示③刀具的交换及刀号数据表的修改 当前一工序加工结束后需要更换新刀加工时,NC系统发出自动换刀指令M06控制机床主轴准停机械手执行换刀动作,将主轴上用过的旧刀和刀库上选好的新刀进行交换与此同时,应通过软件修改PC内部的刀号数据表,使相应的刀号表单元中的刀号与交换后的刀号相对应图2-12 识别刀具的PC程序流程框图 刀具交换装置实现刀库与机床主轴之间装卸和传递刀具的装置称为刀具交换装置交换装置的形式和具体结构对数控机床的整体布局、生产率和工作可靠性都有直接影响交换装置的形式很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由刀库和主轴的相对运动实现刀具交换 用这种形式交换刀具时,必须将主轴上用过的刀具送回刀库,再从刀库取出新刀,但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
它适用采用40号以下刀柄的小型加工中心或换刀次数少的用重型刀具的重型机床这种换刀方式没有机械手,因而结构简单;刀库回转是在工步与工步之间,故换刀时间长,换刀动作也较多,但却免去了刀库回转时的振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在这种换刀方式中,刀库可以是圆盘型、直线排列式、也可以是格子箱式等圆盘式刀库可设在立柱顶上、立柱主轴箱的侧面,也可以设在横梁一端直线排列式刀库可设在工作台上方,也可设在工作台的一端或两端格子箱式刀库可设在双工作台的中间由机械手进行刀具交换 由于刀库及刀具交换方式不同,换刀机械手种类繁多机械手的类型如表2-2所示表2-2 换刀机械手的结构及特点类型形式应用特点单臂单手式机械手作往复直线运动用于刀具主轴与刀库刀座轴线平行的场合结构较简单,换刀时间较长机械手摆动,其轴线与刀具主轴平行用于刀库刀座轴线与主轴轴线平行的场合机械手摆动,其轴线与刀具主轴垂直用于刀库刀座轴线与主轴轴线垂直的场合单臂双手式固定双手式用于刀库刀座轴线与主轴轴线平行的场合,广泛用于加工中心可同时抓住主轴和刀库中的刀具,并进行拔出、插入,换刀时间短可伸缩双手式剪式双手式双手不成180°双手式双手平行式这种机械手还起运输作用换到时间较短,结构较复杂双手交叉式双手有回转运动第3章 换刀机械手结构设计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中,实现刀库与机床主轴之间传递和装卸刀具的装置称为刀具交换装置。
刀具的交换方式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采用机械手交换刀具, 另一种是由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刀具交换即无机械手交换刀具无机械手交换刀具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换刀的可靠性较高;刀库因结构所限容量不多这种换刀系统多为中、小型加工中心采用刀具的交换方式及它们的具体结构对机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可靠性有直接的影响由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的结构特性决定难以实现由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刀具交换,故采用机械手交换刀具的方式机械手是当主轴上的刀具完成一个工步后,把这一工步的刀具送回刀库,并把下一道工步的所需要的刀具从刀库中取出并装入主轴继续进行加工的功能部件对机械手的具体要求是迅速可靠,准确协调3.1确定换刀机械手形式在自动换刀数控机床中,换刀机械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两手呈180°的回转式单臂双手机械手; 图3-1 机械手臂和手爪1.手爪 2.锥销 3.手臂 4.5.弹簧 6.活动销 7.长销 8.锁紧销2)两手互相垂直的回转式单臂双手机械手3)两手平行的回转式单臂双手机械手;4)双手交叉式机械手;由于不同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刀库与主轴的相对位置不同。
所以各种数控机床所使用的换刀机械手也不尽相同这次设计我选用两手互相垂直的回转式单臂双手机械手这种机械手的优点是换刀动作可靠,换好时间短,缺点是刀柄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联机调整的相关精度要求高,机械手离加工区较近一般来说,这种机械手用于刀库刀座轴线与机床主轴轴线垂直,刀库为径向存取刀具形式的自动换刀装置,因此,在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铣床的自动换刀装置中可采用这种机械手形式3.2换刀机械手的工作原理下面是以在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的自动换刀装置中采用这种上机械手换刀的工作原理该机械手安装在主轴的左侧面,随同主轴箱一起运动机械手由机械手臂与45°的斜壳体组成机械手臂形状对称固定在回转轴上,回转轴与主轴成45°角,安装在壳体上,有手臂托,可由液压缸带动(图中未标出),机械手有伸缩、回转、抓刀、松刀等动作伸缩动作:液压缸(图中未标出)带动手臂托架沿主轴轴向移动回转动作:液压缸中的齿条轮通过齿轮带动回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手臂正向和反向180°的旋转运动抓刀、松刀动作:机械手对刀具的夹紧和松开是通过液压缸碟形弹簧及拉杆、杠杆、活动爪来实现碟形弹簧实现夹紧,液压缸实现松开在活动爪中有两个销子,当夹紧刀具时,插入刀柄凸缘的孔内,确保安全、可靠。
3.3机械手的自动换刀过程的动作顺序(a) (b) (c) (d)图3-2 换刀机械手的换刀过程自动换刀装置的换刀过程由选刀和换刀两部分组成选刀即刀库按照选刀命令(或信息)自动将要用的刀具移动到换刀位置,完成选刀过程,为下面换刀做好准备,换刀即是机械手把主轴上用过的刀具取下,将选好的刀具安装在主轴之上换刀动作的大致过程为:1)主轴箱回到最高处(z坐标零点),同时实现“主轴准停”即主轴停止回转并准确停止在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方位上,保证主轴端面的键也在一个固定的方位,使刀柄上的键槽能恰好对正端面键2)机械手抓住主轴和刀库上的刀具如3-2(a)所示3)把卡紧在主轴和发库上的刀具松开4)活塞杆推动机械手下行,从主轴和刀库上取出刀具5)机械手回转180°,交换刀具位置,6)将更换后的刀具装入主轴和刀库7)分别夹紧主轴和刀库上的刀具8)机械手松开主轴和刀库上的刀具9)当机械手松开具后,限位开关发出“换刀完毕”的信号,主轴自由,可以开始加工或其他程序动作在自动换刀的整个过程中,各项运动均由限位开关控制,只有前一个动作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从而保证了运动的可靠性。
3.4两手相互垂直的回转式单臂双手机械手3.5机械手回转轴4上的齿轮齿条设计1)回转轴上齿轮采用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形式2)取模数M=1.5初取齿数z=303)下表为齿轮几何尺寸设计的基本参数: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压力角分度圆直径dD=mz=1.530=45齿顶高齿根高齿全高h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齿距p齿厚s顶隙c4) 齿条的基本尺寸,按外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6自动换刀装置的相关技术要求 主轴准停装置为了传递扭矩,在主轴的前端装有端键,当刀具刀柄装入锥孔时,刀柄上的键槽位置必须与该键对准才能装入当机械手从刀库取刀时,为了确保刀具其后能顺利地装入主轴锥孔中,必须使主轴准确地停在刀具交换位置上同时,由于工艺上的需要,也必须使主轴准停在固定位置上这种使主轴端在定位键停在固定位置的技术要求称为主轴准停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的自动换刀装置,在每次自动装卸刀具时,都必须要求主轴准确地停止在固定的周向位置上因此,可在主轴上安装电气控制的主轴准停装置以实现主轴准停功能 换刀机械手的安装与调试1)换刀机械手安装在主轴箱的左侧面,加工零件时,换刀机械手随主轴箱一起上下运动。
2)当初装上换刀机械手后,必须进行调试:用手动操纵主式调整换刀机械手相对于主轴的位置,使用调整心棒,有误差时可调整机械手行程、刀库位置、机械手支座、修正主轴坐标原点等安装最大重量刀具时,要进行多次刀库到主轴位置的自动交换,使机械手换刀时做到准确无误,无撞击3.7确定刀库容量刀库容量设为20把 确定刀库形式刀库容量为20,容量不大,并且用于小型立式加工中心,因此决定采用盘式刀库盘式刀库结构简单,应用较多此换刀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换刀可靠性较好整个换刀过程时间大约为4秒 初步估计刀库驱动转矩及选定电机刀库驱动电动机的选择应同时满足刀库运转时的负载扭矩和启动时的加速扭矩的要求刀库负载扭矩的计算圆盘式刀库负载扭矩估算方法:这种刀库的负载扭矩主要用来克服刀具质量的不平衡,估算按如下两种情况进行:第一,用平均重量的刀具插满圆盘的半个圆,如图4-1(a)所示,根据工艺要求所需的各种刀具,确定每个刀具的(包括刀柄)平均重量,而其重心则设定为离刀库回转中心2/3半径处第二,把三把最重的刀具放在一起,如图3-3(b)所示按加工中心规格规定的最大刀具质量算,而其重心则设定为离刀库回转中心半径处。
刀库加速扭矩的计算式中 -刀库选刀时的电动机转速(r/min);-加速时间,通常取150~200ms;-电动机转子惯量(),可查样本;-负载惯量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惯量()(a)刀具插满圆盘的半个圆 (b)三把最重的刀具插在一起图3-3 刀库负载转矩计算方法驱动电动机输出扭矩计算驱动电动机的输出扭矩应同时满足刀库负载扭矩和加速扭矩之和,将以上计算的刀库负载扭矩和加速扭矩转换为驱动电动机轴上的输出扭矩的公式为式中i-电动机轴至刀库轴的速比;-传动效率考虑到实际情况比计算时所设定的条件复杂,电动机额定转矩应为负载扭矩的1.2~1.5倍设定当两个最大刀具相邻放置时,其间距为5毫米,则相邻刀套中心距为85毫米,夹角为20度可知刀套放置半径为mm,圆整为245mm 刀库负载扭矩的计算按方法二进行估算,即将三把最重的刀放在一起,则负载扭矩==389.8245=57.624 加速扭矩的计算设刀具最大运动线速度为24m/min,则可确定刀库选刀转速为=15.6r/min,加速时间暂定为=200ms,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可查相关样本=2.14,负载惯量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惯量=30.01则可求得=0.26 驱动电动机的输出扭矩应同时满足刀库负载扭矩和加速扭矩之和电动机轴到刀库轴的速比为i=48,蜗轮蜗杆的传动效率=0.7,则可求得==1.72电动机的额定转矩>(1.2~1.5) =(2.06~2.58) 而所选电机转矩为10确定伺服电机型号为SM130-10N1500,其主要技术参数为:额定功率 1.5Kw额定转速 1500r/min额定电流 6A转子惯量 0.00214机械时间常数 2.11ms工作电压 220V 刀库转位机构的普通蜗轮蜗杆的相关设计蜗杆头数=1,初定传动比为i=48,则蜗轮齿数=i=48,模数m=3.15,蜗杆分度圆直径=48mm,蜗轮分度圆直径=m=151.2mm中心距a=(+)/2=99.6mm,圆整中心距取=100mm,蜗轮变位系数=(a-)/m=-0.127,属于1>=x>=-1的要求蜗轮齿顶高=(1-0.127) 3.15=2.75mm蜗轮齿根高=(1+0.2+0.127) 3.15=4.18mm蜗轮齿根圆直径=151.2-24.18=142.84mm蜗轮齿顶圆直径=151.2+22.75=156.7mm蜗杆齿顶圆直径=48+213.15=54.3mm蜗杆齿根圆直径=48-23.15(1+0.2)=40.44mm考虑到传递的功率不大,转速较低,选用ZA蜗杆传动,精度为5fGB10089-1988。
蜗杆材料选用35CrMo,表面淬火硬度45~55HRC,表面粗糙度Ra≤1.6μm蜗轮材料选用ZCuAl10Fe3,表面淬火硬度45~55HRC,表面粗糙度Ra≤1.6μm蜗轮蜗杆其他计算参数:蜗杆导程角r=arctan蜗杆齿形角为20°蜗杆轴向齿距积累误差=0.0085mm蜗杆轴向齿距极限偏差=±0.0048mm蜗轮齿形误差=0.0071mm 确定刀具的选择方式刀具的选择方式为任意选择方式中的计算机记忆式,可将刀具号和刀库上存刀地址对应地记忆在计算机存储器内或可编程控制器内不论刀具放入那个地址,均可跟踪记忆;利用刀库上装刀位置检测装置,可测得每一地址这样刀具可以任意存取,无需编码元件,这种刀具任选方式使换刀控制大为简化 刀库结构设计圆盘式刀库由专用的交流伺服电机14经挠性联轴器15、蜗杆24、蜗轮25,带动刀盘和盘上的20个刀套旋转,如图3-4所示刀座的滚子在不旋转的刀盘的槽中受到限位,刀盘在最下端的换刀位置开了一个缺口刀座以铰链形式与支撑板相连平时,由弹簧将滚子销压在刀套的凹槽中,使刀座定位在水平位置由于主轴是立式的,故应将处于刀库刀盘最下位置的刀套旋转90°,使刀头朝下实现这个动作靠气缸28。
气缸28的活塞杆带动拨叉59上升,由剖视图中可以看到,最下面的一个刀套右尾部的滚子正好进入拨叉59的缺口拨叉上升使刀套连同刀具逆时针方向旋转90°,滚子销退出支撑板的凹槽,刀座转至垂直位置,等待机械手换刀刀套的构造锥孔尾部有两个球头销钉,后有弹簧用以夹住刀具,故当刀套旋转90°后刀具不会下落刀套顶部的滚子用以在刀套处于水平位置时支撑刀套当刀具更换完毕,该刀座插入从主轴换下的刀具夹头通过气缸作用,与上述动作相反,刀座带动刀具夹头顺时针转动,直到水平位置为止,此时滚子销重新处于支撑板的凹槽中图3-4 刀套结构图第4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4.1机械手控制系统PLC的选择在系统控制器的选择上可以有多种方案,目前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主要有三种:单片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发展,PLC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LC 控制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高PLC不需要大量的活动元件和连接电子元件,它的连线大大减少与此同时,系统的维修简单,维修时间短,采用了一系列可靠性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如:冗余的设计、断电保护、故障诊断和信息保护及恢复等2、易操作性PLC 有较高的易操作性,它具有编程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等特点,一般不容易发生操作的错误。
PLC 是为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而专门设计的控制装置,它具有比通用计算机控制更简单的编程语言和更可靠的硬件采用了精简化的编程语言,编程出错率大大降低3、灵活性PLC采用的编程语言有梯形图、布尔助记符、功能图、功能模块和语句描述编程语言编程方法的多样性使编程简单、应用而拓展操作十分灵活方便,监视和控制变量十分容易经过各方面分析比较,本课题采用三菱FX2N系列PLC作为控制器,并配有相应的控制模块,来实现整个机械手的控制功能4.2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限位开关的布局示意图图4-1 限位开关的布局示意图4.3机械手自动换刀系统的工作流程机械手移动刀具的单个工作流程由复位到初始位置、将机械手移动到刀库处、夹紧刀具、将刀具移动到目标位置、放下刀具和移动到初始位置6个过程组成机械手移动刀具通过PLC平控制,可以实现这6个过程全自动依次运行如下图所示单个工作流程示意图:图4-2 自动控制原理图4.4机械手自动换刀系统的原理该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如下:(1) 按下启动按钮,系统进行自检查机械是否在初始位置,不是的话先进行复位工作,然后进行正式工作2)复位工作控制原理如下: ① 机械手首先上移,直到运动到最上端。
② 上移后,机械手开始右移 ③ 右移完成后,机械手开始左转,至此,复位工作完成3)正式工作控制原理如下: ① 机械手开始左移,一直运动到最左端 ② 运行到最左端后,机械手开始向下运动 ③ 到达最下端后,机械手开始夹紧工件,一直到把工件夹紧为止,时间由定时器控制,定时为1.0秒 ④ 机械手开始向上运动,运动到最上端 ⑤上移后,机械手开始右移 ⑥ 右移完成后,机械手开始右转,直到右转限位开关检测到信号 ⑦ 右转完成后,机械手下移 ⑧ 运行到最低位置后,机械手把工件松开,一直到放松限位开关检测到信号 ⑨ 工件松开后,机械手开始向上运动 ⑩ 到达最上端后,机械手开始左转,真到左转限位开关检测到信号,此时机械手已加到初始位置该系统进行自动连续循环工作正常停车时,要求机械手回到初始位置时才能停车急停时,切断所有电源,系统停止运行重新启动后,由于急停时机械手位置的不确定性,要进行复位工作4.5 PLC的硬件I/O接口原理图图4-3 三菱FX2N PLC接口电路图4.6自动换刀系统PLC程序的设计 编程软件采用三菱公司编程软件FXGP/WIN-C,其界面如下所示图4-4 编程软件界面图4.6.2 PLC的控制流程图图4-5 自动控制流程框图 梯形图图4-6 梯形图 指令表图4-7 指令表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结论”以前的所有正文内容都要编写在此行之前课程设计心得紧张而又辛苦的两周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了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怡,眼前豁然开朗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