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学案二

《祭十二郎文》学案二【学习目标】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学习重点】积累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学习过程】一、 课前准备:诵读课文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九段),体会行文中的曲折变化二、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三、 分析课文1、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用6分钟时间找出1-3段重要的实词、虚词,归纳文言常 识,并试着翻译课文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2、2、 自学指3、 讨论(1)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2)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 (第8. 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 “乎” “也” “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四、当堂练习15分钟(一)选择题:②—③—)B.诚知如此诚:如果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就B.汝不果来(成为事实、实现)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图:考虑)B.其又何尤(特别)D.先人之兆(也写作“桃”墓地),②)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①① A.不省所怙怙:依靠C.比得软脚病 比:近来探望)只有)(抚慰)② A.吾往河南省坟墓(省:C.汝来省吾,止一岁(止③ A.吊汝之孤以待终丧C.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2、 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①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D.沛公军灞上B.苍苍者欲化为白矣D.长吾女与汝女①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左右欲刃相如②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C.将成家而致汝3、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敛不凭其棺A. 使建中远具时羞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4、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B.惟兄嫂是依C.其又何尤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 对下列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一一即使让我做官高禄厚的公卿宰相,我也不肯 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啊。
B.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一一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C.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一一像你这么大的孩子,又怎样能奢望他们成立呢?D.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一一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二)提高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 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 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 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 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殁:死亡B.敛不凭其棺凭:临C.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D.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长:成长7. 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得与汝相养以生A.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只禄B.未始以为忧也C.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D.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参考答案:(1) 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 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答: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 折。
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 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 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 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 之情2) 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 (第8. 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 “乎” “也” “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答: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忆念之深第5段中, 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 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这一段中, 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三个“也”字和五个“矣”字,这 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 怒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 心当堂训练(一)1、①D ②C ③B; 2、①A ②B ; 3、C; 4、A; 5、C 6. D 7. A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 的悲痛,再详叙死因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