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考试 > 辅导咨询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培优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文档格式:DOCX| 19 页|大小 738.66KB|积分 12|2021-05-17 发布|文档ID:2199469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 以下文字叙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A. 等质量的 Zn、Fe 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B. 向盐酸和 CuCl2 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C.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C、由于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空气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当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此时,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反应前容器中压强,即起点纵坐标大于终点纵坐标,该图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 pH 值大于 7,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硫酸钠溶液,所以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时,溶液的pH 值要变小,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 pH 值等于 7 ,如果继续滴加则会使溶液变为酸性溶液,即溶液的pH 小于7,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2. 下列四个图像中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 图甲: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B. 图乙:足量的锌和铁分别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中C. 图丙:加热一定质量的 KMnO4 固体D. 图丁:往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 大于7,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pH 不断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故A 正确;B.足量的锌和铁分别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故B 错误;C.一定质量的 KMnO4 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不断减少,当完全分解时固体质量达到最小值,之后不再变化,故 C 正确;D、往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到室温时,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D 正确答案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的图象题,注意起点、拐点与终点的含义3. 如图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甲表示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图乙表示镁在氧气中燃烧C.图丙表示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图丁表示用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中密封集气瓶内的气压变化【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在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量不断增加,但是开始时氧气为 0,故错误;B、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增加,但是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镁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所以最终剩余镁的质量较少,故错误;,C、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故正确;D、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开始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压强会变大,最后压强变小,小于初始值,故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 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B. 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C. 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其中一份加入少量 MnO 2【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由于盐酸是足量的,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要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就较少,所以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故选项图象正确;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 B5.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C. 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高,溶剂减少,故溶质会减少,当水和氧化钙完全反应,溶质质量为零,图像不符,故 A 错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刚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质量相同,随着酸的增加金属越来越少,锌先反应完,铁再反应完,锌相对原子质量大生成氢气质量小于铁生成氢气质量,图像相符,符合题意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多少,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图像不符,不符合题意,故 C 错D、向硫酸铜溶液加入铁粉, 56 份质量铁生成 64 份质量铜,溶液质量减小,与图像不符,不符合题意,故 D 错故选: B6.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直至过量,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若以加入的锌粉质量为横坐标,则纵坐标是指A.溶液的质量B.生成气体的质量C.溶液中硫酸的质量D.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答案】 A【解析】A、由于 Zn+H2 SO4=ZnSO4+H2↑,每 65 份质量的锌参与反应就会生成 2 份质量的氢气,说明溶液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逐渐的增多至不再发生变化,但溶液本来就有,所以不会从零开始,故 A 正确;B、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即氢气,质量是从零开始,故 B 错误;C、稀硫酸是反应物,因此它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逐渐的减小,最后为零,故 C 错误;D、硫酸锌是生成物,所以其起始点应该是零.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在和稀酸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类化学反应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7.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B.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铝至过量D.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温度恢复至室温时,由于溶剂水减小,部分溶质析出,因此溶质质量减小,故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最终氧元素质量分数不为0,故正确;C、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质量相等的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 Al2( SO4)3+3H2↑、 Mg+H 2SO4═ MgSO4+H2↑,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正确;D、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100% ,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减溶液的质量小,直至硝酸钾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故错误。

    故选: D8. 图示所表示的各实验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 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高温煅烧石灰石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液 中分别(杂质不反应) 加稀盐酸中加入硫酸铜粉末 放入足量的铁片和铝片A. A B. B C. C D. 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碳酸钙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故固体质量一开始不变,然后逐渐减小至不变,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稀盐酸中本身也含有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继续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变小,不符合题意;C、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硫酸铜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逐渐增加,待达到饱和后,硫酸铜虽然不能继续溶解,但是硫酸铜能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消耗了溶液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D、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足量的铁片和铝片,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 2 +H 2 , 2Al+6HCl=2AlCl 3 +3H 2 ,铁片、铝片过量,故根据稀盐酸的质量计算生成溶液的质量,最后铁生成溶液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故选 D9. 观察实验图象,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A.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 CaOB.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C. 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 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冷却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至恢复原样,符合题意;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Mg+H 2SO4 =MgSO 4 +H 2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 2SO4 =FeSO4 +H 2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C、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同时,氢氧化钡也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由于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故一开始就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D、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是不会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故选 A10. 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B. 向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B、向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pH 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 7;故选项错误;C、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片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产生的氢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错误;故选: A11. 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 向 pH=10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B. 在久置的 NaOH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 Fe和 MgD. 在饱和的 KNO3 溶液中加入 KNO3 晶体【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 pH= 10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pH 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 7,但是不会小于 7,故 A 错误;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在久置的 NaOH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 B 正确;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 C 错误;D、在饱和的 KNO3 溶液中加入 KNO3 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 D 错误故选 B12.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B.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C.向一定量氧化铁固体中加D.向一定量氢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铁元素中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盐酸,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氢氧化钠的质量A. A B. B C. C D. 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稀盐酸前不能产生氢气,起点应从原点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氧化铁不断溶解,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减少,直至减小到 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B13. 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C.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没反应之前,没有硫酸镁,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镁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B、没反应之前,没有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C、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硫酸有剩余,最后反应结束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故错误;D、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了反应,最后反应结束后,镁条的质量是零,故正确故选 C点睛】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反应,硫酸有剩余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常温下,稀释 KOH溶液B.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C. 足量粉末状和块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 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稀释后氢氧化钾溶液的 pH 不能小于 7,选项 A 不正确;B、浓硫酸有吸水性,随着硫酸浓度的减小,吸收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小,且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为 0,选项 B 不正确;C、因为等质量、等浓度的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目相同,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二者的接触面积不同,故反应的速率不同,选项 C 正确;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小,同时有氢氧化钙析出;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析出,因此加入生石灰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增加,选项 D 不正确。

    故选 C15.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 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B.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 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每56 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每65 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酸过量时铁生成氢气多,故A 错误;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溶液的 pH 值先增大,然后不变,完全反应后, pH 值继续增大,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也相应的减小,不会保持不变,故 C 错误;D、催化剂仅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 D 错;故选 B点睛】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为催化剂,催化剂仅能改变反应速度,可能加快也可能是减慢,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据此分析判断。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 CMA 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此外,乙酸钾( 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氢钾( KHCO3)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研究人员配制出A、 B 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 类和NaCl 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项目技术标准A 组B 组CMA 类NaCpH6.5~9.07.27.49.07冰点 / ℃< -20.0-23.2-21.0-21.0-18.融雪化冰能力 /mL≥ 712.510.710.311溶解速度 /s≤ 190132167152106混凝土质量腐蚀 /%≤ 1.01.120.400.131.10(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MgCl2 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2) A、 B 组融雪剂均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A 组比 B 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______ 3) CMA 类融雪剂的溶液呈 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A 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B CMA 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C 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答案】 24:71 混合物 A 组比 B 组氯离子含量高 碱性 AC 【解析】【详解】(1) MgCl2 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24:( 35.5 2) =24:712)根据图示可知, A、B 组融雪剂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根据题意,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A 组中含有14%的氯化钙、36%的氯化镁,B 组只含有15%的氯化钙,A 组比 B 组氯离子含量高,故A 组比 B 组腐蚀性强 3) CMA 类融雪剂的溶液 pH=9.0,大于 7 ,故呈碱性 4)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故选项正确;B、 CMA 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对应的数字最小,能力最弱,故选项错误;C、根据表格, B 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故选项正确。

    故选 AC1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 ——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实验 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实验 2)操作步骤: ① 取淡蓝色的 BTB 溶液倒入试管A 中 ② 另取 BTB 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③ 将大烧杯中的BTB溶液倒入 B、 C、 D 试管中,在 C、D 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④ 用橡皮塞将 A、 B、C、D 4 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 D 包裹 ⑤ 将 4 个试管置于光照下,观察BTB 溶液的变色情况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A 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淡蓝色,B 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黄色,C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淡蓝色, D 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黄色小资料: 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18.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农药是一把 “双刃剑 ”,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有的农药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趋利避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普遍建立了农药登NaHCO3、醋酸等用于90 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除草醚记和淘汰退出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防范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申请农药登记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价,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效果,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由农药登记部门作出禁用或限用规定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对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做出了停产和停用的决定,等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可以达到农药使用的利弊平衡,例如有科研人员测定了三唑酮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番茄中降解规律如右下曲线去皮和烹饪可以去除果蔬中部分农药残留,蒸煮炒均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量,但部分果蔬不适用去皮和烹饪,如橄榄、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也有人研究了利用奶粉等如下图所示6 种方法去除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A.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杜绝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C. 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_____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 ______天,原因是_______答案】 BC 奶粉 1 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 ( 或分解 ) 农药残留量减少【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 A、必须合理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故 A 错误;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故 B 正确; C、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这些农药对人体危害较大,已经停止生产和禁止使用,故 C正确 (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奶粉,由题中图表知,使用奶粉农药残留最小 (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 1 天,原因是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 ( 或分解 ) 农药残留量减少。

    点睛∶合理使用农药,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 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无敌小子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