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考试/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河北狮州市高三化学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

文档格式:DOC| 8 页|大小 185.50KB|积分 15|2022-09-16 发布|文档ID:15268419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高四第一学期第1次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某烃结构式如下:-C≡C-CH=CH-CH3,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 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 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2.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 相对原子质量:X﹥YC. 金属活动性:Y﹥X D. 消耗硫酸的质量:X﹥Y3.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 易失去电子的物质 B. 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 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 D. 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4.在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 3.3×10﹣2 mol/(L•min)B. 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 3.3×10﹣2 mol/(L•min)C. 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50%D. 反应到6 min时,c(H2O2)=0.30 mol/L5.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KOH的电子式: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C.CH4的球棍模型:D.S2ˉ的离子结构示意图:6.下列关于“S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 无机物 B. 氧化物 C. 含氧酸 D. 化合物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SO2用于熏蒸粉丝 B. Al(OH)3用作制胃酸的中和剂C. AgI用于人工降雨 D. Fe2O3用于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8.1H、2H、3H-、H+ 、H2是( )A. 氢的5种同位素 B. 5种氢元素C. 氢元素的5种不同微粒 D. 氢的5种核素9.下列有关元素存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 工业制硫酸、硝酸的关键步骤都应用了催化氧化的方法C. 硅胶吸水后不能重复再利用 D. 钠、铝、铁、硫、氯等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存在10.已知反应BeCl2+NaBeO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对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为BeOB.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为BeOC.Be(OH)2不具有两性D.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因此BeCl2一定是离子化合物11.下面是某个品牌的食用碘盐包装上的标签。

    下列关于此标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配料精盐、碘酸钾、抗结剂碘含量35±15 mg·kg-1储存方法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A. 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B. 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C. 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D. 该碘盐中碘酸钾的含量为20~50 mg·kg-112.电离度是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电离度=(己电离的物质的量/原来的总物质的量)X 100%现取20 mL pH=4的CH3COOH溶液,加入0.2 mol • L-1的氨水,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下图,则加入氨水前CH3COOH的电离度为A.0.5% B.0.1% C.1.5% D.1%13.下列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 短时间存放FeCl2溶液时,可添加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B. Na2CO3溶液存放在带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C. 氢氟酸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D. 钠单质存放在四氯化碳中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石英与烧碱溶液共热:SiO2+2OH-SiO+H2OB. 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C.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2OH-+CO2===CO+H2OD. 用NaOH溶液溶解Al2O3:Al2O3+6OH-===2[Al(OH)4]-+H2O15.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 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1)V/mLc/(mol·)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1100.15D3550.250.210A. A B. B C. C D. D1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B. 乙烯通入酸性髙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C. 乙烯通入溴的四氛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D. 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气体颜色变浅17.分子式为C8H8的两种同分异构体X和Y。

    X是一种芳香烃,分子中只有一个环;Y俗称立方烷,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吸收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Y属于不饱和烃 B. X、Y均能燃烧,都有大量浓烟产生C. X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发生加聚反应 D. Y的二氯代物有三种18.下列变化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 (  )A. I2升华 B. 粉碎食盐C. HCl溶于水 D. 闻到NH4HCO3刺激性气味19.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A. 直线形;三角锥形 B. V形;三角锥形C. 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 V形;平面三角形20.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 A B. B C. C D. D二、实验题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写出与盐酸反应最慢的金属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B中所装药品为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Na2SiO3,观察到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物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所通气体是过量的)三、推断题22.某吸水材料与聚酯纤维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①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2②RCOOR′+R″OHRCOOR″+R′OH(R、R′、R″代表烃基)请回答下列问题:(1) 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 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4) ①乙酸与化合物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G→聚酯纤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5) E的名称是___________6) 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___种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 1 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 mol CO27) 写出由合成的流程图(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参考答案CBDDC CACBA ABADD CACDB 21. 2Al+ 6H+ =2Al3+ + 3H2↑ 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3·H2O不是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KMnO4 S2-+Cl2=S↓+2Cl- 硫酸或H2SO4 SiO32- + 2CO2 + 2H2O=H2SiO3↓+ 2HCO3—22.CH3OH酯基碳碳双键取代反应对二甲苯(或1,4二甲苯)12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是甲醇,在催化剂条件下,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乙酸和M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发生加聚反应生成C,根据C的水解产物知,C的结构简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CH2=CHOOCCH3;甲醇和溴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溴甲烷D,D和甲苯反应生成E,E被氧化生成F,F和甲醇反应生成G,则F是对二苯甲酸,E是对二甲苯,1-溴甲烷和和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二甲苯;(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甲醇,其结构简式为:CH3OH;(2)B的结构简式为:CH2=CHOOCCH3,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酯基;(3)1-溴甲烷和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二甲苯;(4)①乙酸和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反应方程式为:;②G和乙二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聚酯纤维,反应方程式为:;(5)E的名称是对二甲苯;(6)G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1mol能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mol CO2气体,说明该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如果一个是甲酸基一个丙酸基,有三种结构;如果一个甲酸基一个异丙酸基,有三种结构,如果是两个乙酸基,有三种结构,如果苯环上含有一个甲基和一个-CH(COOH)2,有三种结构,所以一共有12种同分异构体;(7)在光照条件下,甲苯中甲基上氢原子为氯原子取代生成1-氯甲苯,1-氯甲苯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苯甲醇,苯甲醇被氧化生成苯甲醛,所以其合成路线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haowendan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