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也许性比较大)一 GDP的概念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GDP的含义:1.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2.GDP计量一定期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货投资应计入GDP;3.GDP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4.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GDP;5.GDP是个地区概念,与GNP相区别;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GDP的缺陷及其修正:缺陷:GDP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1.GDP既记录好的产出,也记录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用;2.由于GDP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GDP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福利水平;3.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GDP;4.GDP没有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GDP — 坏的产出 + 未记入的好的产出 — 污染治理费用 — 资源花费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GDP,可连续GDP,国民净福利水平CPI基本上能反映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1.CPI不能准确地反映通货膨胀,由于它只涉及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2.CPI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期期是相对固定的;3.CPI未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4.CPI不能准确反映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由于未计量所有进口商品和服务;5.CPI不能观测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二 GDP核算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1.支出法:C:虽然占GDP很大比例,但该部分相对比较稳定I:投资的分类:存货投资的作用:能根据存货投资规模以及其变动来判断宏观经济运营是否均衡 (重点) 核算公式:Y = AE = C+I+G+NX = C+S+T+KR(T = T0 – TR;NX = X – M KR:国际转移支付;TR:国内转移支付)→ I总 = S+(T – G)+(M – X + KR)= SP + SG + SF = 国内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 S总2.收入法: GDP与NGP、NI、PI、DPI等指标之间的关系(辅导班讲得很具体,参考书上都有。
此部分务必搞清楚)问题:用三方面等值原理推导: I总 = S总 (从2部门经济,3部门经济,4部门经济都能推导出来)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一 宏观消费函数(非常重要)1.凯恩斯简朴收入决定模型(两部门经济)(非常重要,辅导班老师花了大量时间讲解)假设前提:(1)只分析产品市场(消费和投资市场);(2)价格水平P保持不变解释变量:(1)支出变量AE(解释变量);(2)收入变量Y(被解释变量)公式: 图示:C = C0 + c.Y C0 >0 , 0<c<1在长期:C0 = 0 , 为什么?(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在短期:C0 是正值,为什么?(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凯恩斯消费函数是个短期分析工具,前提是:在短期,有效需求是局限性的政策主张:政府对经济干预是有效的,增长G,Y会增长,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消费理论的发展:针对边际消费倾向MPC的经验结论,经济学家发现MPC在长期是趋于稳定的,而不是凯恩斯的MPC递减2.绝对收入理论:代表人物:史蒂斯.托宾基本观点:认为凯恩斯是对的的,由于凯恩斯消费函数中的收入是绝对收入,假如只从绝对收入来看,MPC是递减的。
而经验MPC趋于稳定的因素在于非收入因素的作用,比如:家庭累积财富的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城市化,生活必需品范围的扩大不容易理解,参考有关宏观经济学教材)评价:(参考有关宏观经济学教材)2.相对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高宏业 P449)代表人物:杜森贝利基本观点: 随着经济增长,C为Y的固定比率,CL = c.Y但是,消费者容易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消费,但不容易随着收入的下降而减少消费,所以出现C0 >0的短期消费函数因素是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这就是“棘轮效应”;消费行为同时也容易受到周边人消费水平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图示:评价: 3.持久收入理论: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如何判断持久收入:YP = a Yt + (1-a) Yt-1持久消费函数:CP = c.YP 当期MPC = c. a <c (c:长期消费倾向)基本观点:消费是现期收入无关,而与长期收入有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函数;短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不大;临时性减税政策对消费无影响,政府不应当对经济作过多的干预 4.生命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莫迪尼亚里公式:C = (1/T).W + (R/T).Y = aW + bY 基本观点:人们按一生来安排平稳的消费,而不仅仅依赖于暂时性的收入变动,财富也纳入到消费决策中。
显然MCP = b= R/T是平稳的,意味着恒常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高,a=1/T意味着来自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因此暂时性的减税政策对提高国民消费从而提高国民收入是无效的,而永久性税收政策才有作用生命周期理论与持久收入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生命周期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持久收入理论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的收入相同点:(1) 消费不仅同现期收入有关,并且是以一生或者永久性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依据;(2) 一次性暂时性的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MPC很低,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MPC很大,甚至接近“1”;(3) 若税收政策变动是临时性的,消费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政策变动才对总需求有效二 投资1.投资函数:投资函数:I = I0 – d.r , r = i-p r为真实利率 投资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假设投资只取决于投资成本投资曲线:2.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概念:预期投资收益率公式:R = ∑Ri/(1+r)i + J/(1+r)n,r>i(银行利率)时值得投资, R:资本的供应价格问题:为什么MEC会递减,即为什么投资需求会经常局限性?A短期看,资本品的供应缺少弹性,增长投资会使资本品价格上升,MEC就会下降;B.长期看,增长投资会使产品价格下降,收益率Ri会下降,MEC自然就会下降(用图形说明,参考教材);C.心理因素。
托宾“q”说:q = 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新资本重置成本;q>1时,对1元的重置资本成本,公司能出售q元价值的股票,赚取q-1元的利润,从而加速投资;q<1时,公司不投资3.投资的加速原理:(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部分放在经济周期一章阐述 ,高鸿业书上讲解得很清楚三 收入决定模型(本部分是由我自己总结的,由于封闭经济下的收入决定模型比较简朴,在这里略去,直接进入开放经济)1.简朴收入决定模型:(重点内容,注意计算,图示)(1)假设前提:A.价格水平P不变,所以:无通货膨胀;名义利率=真实利率;B.利率水平不变,即:是考虑产品市场,不考虑货币市场,投资与利率无关;C.汇率水平不变;D.四部门经济2)原理:令AD(总需求)= Y(总收入)Y = AD = C + I + G + NXC = C0 + c.YdYd = Y – T + TRT = T*(定量税) TR = TR*I = I*G = G*NX = X – MX = X*M = M0 + m.Y → 推导出:(从量税T = t.Y的情况辅导班没提,请自行推导)Y = ( C0 + I* + G*) ∕( 1 - c + m ) + ( - c. T* + c. TR*)∕( 1 - c + m ) + ( X* - M0 ) ∕( 1 - c + m)(3)图示:(请参考教材,自行给出)(4)各种乘数:投资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出乘数:辅导班给出的两个问题:A. 解释储蓄悖论。
尹伯成的绿皮书上有相关阐述)B. 推导两部门经济下的各类乘数;推导平衡预算乘数,并说明其意义推导平衡预算乘数:(1)定量税的情况:(《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466) (2)从量税的情况?(难点,辅导班老师没有提到)本人另行罗列的几个小问题:四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因素开放经济中的各个乘数为什么小于封闭经济中的各个乘数?简朴收入决定模型中的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有什么重要地位?(《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471)简朴收入决定模型中的乘数理论在现实经济中又有什么局限性?(《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471)2.扩大的收入决定模型假设前提:(1)价格水平P保持不变,所以:无通货膨胀;名义利率=真实利率;(2)同时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利率作为一个变量;(3)封闭经济体,无对外贸易,无资本流动,即:三部门经济提产品市场IS曲线:(1)I S曲线方程式的推导: Y = C + I + GC = C0 + c.YdYd = Y – T + TRT = T*(定量税)TR = TR* I = I0 – d.rG = G*→ 推导出:(从量税T = t.Y的情况辅导班没提,请自行推导)r = ( C0 + I0 + G* - c.T* + c.TR*)∕d –[(1–c)∕d].Y(2)IS曲线推导(4个图):(参考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483。
补充:IS曲线也可以用凯恩斯简朴收入决定模型来推导,辅导班没提)(4)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斜率为负的因素:利率下降,意味着较高的投资水平,须有较高的储蓄和产出,产品市场才干均衡决定IS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参考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484)决定IS曲线移动与移动幅度的因素:(参考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485)货币市场LM曲线:(1)货币需求理论A.古典货币数量理论:(最近物价上涨,是钱太多的问题,根据古典货币需求理论,应实行中性的货币政策)费雪方程(交易方程):P.y= M.VV:由公众支付习惯,信用范围大小,交通通讯是否便利等制度性因素决定;短期是稳定的y: 实际产出;决定于资源,技术水平;在充足就业时,不也许发生大的变化庇古方程(剑桥方程):M = k.Y = k.P.y k:经常持有的货币量,它是V的倒数该方程关心人们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因此它暗具有利率r对货币需求Md的影响,只是庇古未明确提出两个方程式的比较: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说明了相同的内容:价格水平P与货币供应M成正比;不同点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强调货币的需求方面基于“古典货币数量理论”和后来以弗里德曼为代表人物的“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a 货币供应M对名义产出Y具有决定性的作用;b 在长期中,货币数量M的作用重要在影响价格水平P以及名义工资W等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就业量和实际产出y等实际变量,;通货膨胀率p 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c 在短期中,货币供应量M可以影响实际变量y;d 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e 以需求管理为宗旨的财政政策最终都是通过货币量的扩张或收缩来实现的,而由于存在“挤出效应”,私人投资会减少,导致非生产性投资替代生产性投资,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此外,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带来通货膨胀;f 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它不仅导致通货膨胀,并且自身具有滞后性;g 力主单一货币规则,即在无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的唯一最佳选择;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
B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方程式:L = L1 + L2 = L1(y)+ L2(y)= k.y – h.i = k.y – h. r(无通货膨胀时,r = i)L曲线: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流动性陷阱:(重点,结合图示阐述)(2)货币市场LM曲线推导:L = M = k.y – h. r → r = (k∕h).y–M∕h 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 LM曲线的移动与幅度:(3)IS—LM模型:方程组:IS:r = ( C0 + I0 + G* - c.T* + c.TR*)∕d –[(1–c)∕d].YLM:r = (k∕h).Y–M∕h→ 均衡的国民收入:Y = 均衡的利率水平:r = 图示:(参考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01 图14-16;P502 表14-1)经济由非均衡点到均衡点调整的途径:(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A. 财政政策分析(移动IS):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考虑IS、LM的斜率和经济运营区间(三种情况)效果大小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从Kg 中的d来看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决定因素:(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18)B. 货币政策分析(移动LM):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考虑IS和LM的斜率dY∕dM= 1∕[(1-c).h/d + k]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22)C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25)(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践 经济政策目的:(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35) 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41) 货币政策工具:(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53)调整货币供应的四个工具(书上只有三个,现在加一个“证券市场保证金率”)3.一般的收入决定模型(加入劳动力市场的AD—AS模型)(教材上和辅导班上分析的都是封闭经济的AD—AS模型,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并且西财有一年也考过开放经济下的AD—AS模型:用AD—AS模型分析人民币贬值的效应。
所以在这里直接分析开放经济的AD—AS模型) 解释变量:P和Y假设前提:(1)价格水平P可自由变动;(2)同时考虑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利率水平可变;(3)开放经济,汇率水平可变;(4)存在一定限度的资本管制(即,资本不能完全自由流动这符合我国实际)1. AD曲线:Y = AD = C + I + G + NXC = C0 + c.YdYd = Y – T (为推导方便,这里忽略TR)T = T*(定量税) I = I0 – d.rG = G*NX = X0 – m.Y + n.(EPf∕P)→ 推导出开放经济下的IS方程:Y = (C0 + I0 + G* + X0 – c.T)∕(1-c+m) – [d.r - n.(EPf∕P)]∕(1-c+m)或者:r = [C0 + I0 + G* + X0 – c.T + n.(EPf∕P)]∕d - Y.(1-c+m)∕d开放经济下的LM方程: Y = (h∕k).r + (M∕P) ∕k联合开放经济下的IS、LM方程得到开放经济下的AD方程:(请自行推导)用IS、LM曲线推导AD线的图示:(高宏业《宏观经济学》P581 图17-1)问题:理论上为什么AD线向下倾斜(价格水平P三方面的效应):A 利率效应:P↑ → M∕P ↓ → r↑ → I↓ → AD↓ → Y↓B 真实余额效应:P↑→ 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实际价值↓ → C↓ → AD↓ → Y↓C税收效应:P↑ → 名义收入↑ → 更高的纳税档次 → Yd ↓ →C↓ → AD↓ → Y↓2.AS曲线:(1)推导长期总供应曲线LAS:(也叫古典总供应曲线)A什么是LAS曲线(充足就业,资源充足运用下的潜在总供应曲线)B LAS曲线的推导: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长期中W(名义工资)和P(价格)都具有弹性。
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定在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W∕P处 Nd = Nd (W∕P) → 劳动力市场始终均衡:Nd = Ns = N0 →W∕P = (W∕P)0 始终充足就业Ns = Ns (W∕P) → LAS线:Yf = Y* = F(K*,N0) 在长期中不变(资源充足运用,忽略技术进步) (2)推导短期总供应曲线SAS:(也叫凯恩斯总供应曲线) 在短期,W(名义工资)和P(价格)都具有刚性,不可调整,预期通货膨胀率=0. 短期总供应曲线SAS为水平的直线 3. 不同的流派的政策主张及其分歧:A. 凯恩斯观点:存在AD局限性,价格刚性,名义工资向下刚性B. 古典观点:价格和名义工资都具有完全的弹性四)开放经济的收入决定模型(IS—LM—BP):(非常重要)1. 开放经济下的IS方程推导:Y = AD = C + I + G + NXC = C0 + c.YdYd = Y – T (为推导方便,这里忽略TR)T = T*(定量税) I = I0 – d.rG = G*NX = X0 – m.Y + n.(EPf∕P)→ 推导出开放经济下的IS方程:Y = (C0 + I0 + G* + X0 – c.T)∕(1-c+m) – [d.r - n.(EPf∕P)]∕(1-c+m)或者:r = [C0 + I0 + G* + X0 – c.T + n.(EPf∕P)]∕d - Y.(1-c+m)∕d2.开放经济下的LM方程推导:Y = (h∕k).r + (M∕P) ∕k3.开放经济下的BP方程推导: BP = NX – F = 0 NX = X0 – m.Y + n.(EPf∕P) → r = (m∕v).Y + [ rw – (n∕v).(EPf∕P) - X0∕v ] F = v(rw – r)4.一般的IS—LM—BP模型:(《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668-672)(涉及到BP、LM曲线的斜率谁大谁小,分析起来比较复杂,辅导班老师没讲,所以命题的也许性比较小。
5. 固定汇率,资本完全流动的IS—LM—BP模型(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假设前提:(辅导班老师对假设前提没讲清楚,以下为本人补充的) A.固定利率制; B.资本完全流动(无资本管制,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可完全替代); C.国内价格水平P与工资W保持不变,意味着名义汇率=实际汇率);D. 经常项目平衡取决于收入和实际汇率EPf∕P;(这是个隐含假定)E. 官方藏汇其含义为:民间不允许私藏外汇,那么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所有的外汇收入都通过与中央银行兑换本国货币或本国债券而最终体现为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2)模型:(自行给出)(3)政策效应分析:(结合图示) A. 财政政策: 传导机制:G↑ → Y↑,IS右移 → r↑→ 资本大量内流,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抛外币,购本币,本币升值→ 中央银行为稳定汇率,发行本币,藏外汇,外汇储备↑ → 国内货币供应量↑→ LM右移,Y进一步增长 结论:LM和IS都右移,IS、LM、BP三条线在更高水平的Y上相交,因此财政政策有效 B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M↑,LM右移 → r↓ → 资本大量外流,国际收支赤字,储备↓,外汇市场有本币贬值压力 → 中央银行为稳定汇率,必须抛外币,收回本币 → M↓回移 → 货币政策无效 注意:整个过程中,IS是保持不动的,由于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反映和调整是如此迅速,以至于商品市场还来不及因本币的贬值而增长净出口。
6. 浮动汇率,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1)假设前提:(辅导班老师对此讲得很模糊,以下为本人补充总结的) A. 汇率自由浮动,调整没有任何时滞,中央银行不用稳定汇率; B. 资本完全流动(无资本管制,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可完全替代); C. 价格P和工资W都保持不变(名义汇率=实际汇率EPf∕P) D. 在保证国际收支平衡时,经常项目逆差等于资本的流入,或者相反; E. 经常项目平衡取决于收入和实际汇率EPf∕P; F. 无汇率变动的预期(针对公众) (2)模型:(自行给出)(3)政策效应分析:(结合图示) A. 财政政策: 传导机制:G↑ → Y↑,IS右移 → r↑→ 资本大量内流,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抛外币,购本币,本币升值 → IS回移,财政政策无效,但本币已经升值了 注意:此时,虽然收入Y不变,但本国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动,放弃了部分本国商品,转向外国的商品因此,这种情况下也许存在外贸赤字 B.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M↑,LM右移 → r↓ → 资本大量外流,国际收支赤字,储备↓,本币贬值 → IS右移 → Y↑,以吸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货币政策有效。
补充:这里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通过贬值本币来改变对本国商品的需求水平,相反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这意味着国外收入减少和失业增长,即本国把失业输到了国外假如几个重要的贸易大国经济周期是同步的,本币的贬值意味着只影响世界需求在各国间的分派,这会引起贸易争端,甚至是国际政治压力因此,实行贬值的政策来提高国民收入并非是个好办法,所以各国应当共同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整体提高各国的总需求和收入第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 失业概述:1. 定义:2. 失业类型(3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经济学上说的失业重要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3. 自然失业率:充足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或者劳动力市场处在均衡时的失业率4. 对失业的经济学分析: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605 图18-2) 5. 失业率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 公式: 含义: 二 通货膨胀: 1. 概念: 2.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的效应) 这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失业率的影响,辅导班上没讲 3. 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
此外:需注意货币数量论如何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三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公式: gw = - e(u – u*) u*为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p) = 货币工资增长率(gw)- 劳动生产增长率 短期内实际工资不变,即:劳动生产率不便,则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p = - e(u – u*) 图示: 政策含义: 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公式:p - pe = - e(u – u*)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p = pe - e(u – u*) 图示: 性质:A预期通货膨胀会一个接一个地成为实际的通货膨胀;B当实际p与pe相等时,u处在u*的水平 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滞胀?(《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625 图18-12) 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626-627)第四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非常重要)本部分辅导班上重点只讲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和乘数加速原理。
一 增长核算: 假设前提:A 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B经济是竞争性的,则要素需求量固定在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且要素都赚到了自己的边际产品推导:Y = A. F(N,K)= A.NqK1-q △Y = MPN. △N + MPK.△K + F(N,K).△A △Y∕Y = (MPN∕Y). △N +(MPK∕Y). △K +(F(N,K)∕Y). △A △Y∕Y = (MPN.N∕Y). △N∕N + (MPK.K∕Y). △K∕K + △A∕A 令: q = MPN.N∕Y(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1-q = MPK.K∕Y(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故:△Y∕Y = q. △N∕N + (1-q). △K∕K + △A∕A 其中:△A∕A称为索洛余量 产出增长 = (劳动份额×劳动增长) + (资本份额×资本增长)二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宏观经济学》高宏业P691)三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索洛模型的基本假设:1.社会储蓄函数:S = s.Y;2.劳动按不变的比率n增长;3.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λ.Y =F(λN,λK) 边际报酬递减:FN’>0, FN〃<0 ; FK’>0, FK〃<0. 满足稻田条件:lim k → +∞ F’= 0; lim k → 0 F’= +∞4.技术为外生变量,且为劳动加强型,以固定比率g增长。
生产函数的人均形式: Y = F (A.N, K) A表达:技术进步为劳动加强型 ;A.N称为:有效劳动令λ= AN则:Y∕(AN) = F(1 ,K∕(AN)) → → 生产函数的人均形式:y = f ( 1, k ) (*)其中:y = Y∕(AN) 称为有效劳动的平均产量 ;k = K∕(AN) 称为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基本方程: 均衡的经济体中:I = S = s.Y 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投资减去折旧:△K = I - d . K (d:固定折旧率) → △K = s.Y - d . K → △K∕(AN) = s.Y∕(AN) - d . K∕(AN) → △K∕(AN) = s.y - d . k ………………(1) 由 k = K∕(AN) 得到k 的增长率 △k∕k = △K∕K - △N∕N - △A∕A = △K∕K – n – g →△K = (△k∕k). K + (n + g).K 两边同时除以AN得到:△K∕(AN) = (△k∕k ). K∕(AN) + (n + g).K∕(AN)………… (2) 联立(1)和(2)得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k = s.y - ( n + d + g ). k对此方程的理解:人均资本的增长△k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 n + d + g ). k;( n + d + g ). k可以这样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那么nk就是为新工人提供的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为g,那么ng就是为技术进步发明的效率工人提供的资本;d k是用于替代折旧的资本。
该方程也可表述为:资本深化 = 人均储蓄 – 资本广化稳态:△k = s.y - ( n + d + g ). K = 0 时,经济处在稳定状态,经济长期均衡参考《宏观经济学》高宏业 P696图21-5 和P703 图21-12 补充上面的图)请解释:为什么不管经济最初处在什么状态,最终它会趋于稳定状态?(参考《宏观经济学》高宏业 P696)经济处在稳态时的各种增长率:(请自行根据相应的表达式来推导) 变 量 符 号 稳定状态的增长率每一个效率工人的资本 k = K∕(AN) 0人均资本 k ′= K∕N g社会总资本 K= k.A.N n + g每一个效率工人的产出 y = Y/(AN) = f ( k ) 0人均产出y ′= Y/N = f ( k ) ′ g社会总产出 Y = y.A.N n + g储蓄率s的变化对稳态均衡点的影响,以及对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参考《宏观经济学》高宏业 P700 图21-8) 分析:储蓄率s提高,s.f(k)向上移动,提高了稳态时的效率工人人均资本和效率工人人均产量。
1.从短期看,s提高,总产量、人均产量和效率工人人均产量都增长;总产量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和效率工人人均产量增长率,都提高了;2.从长期看,总产量、人均产量和效率工人人均产量都增长;但是,由于经济最终会到达稳态,而稳态的总产量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和效率工人人均产量增长率,都是独立于储蓄率s的,所以这三个增长率最终回落到s提高之前的水平,分别为(n + g)、g和0.人口增长率n的变化对稳态均衡点的影响,以及对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参考《宏观经济学》高宏业 P700 图21-9)分析:n提高到n′,( n + d + g ). K线绕原点向上旋转,效率工人人均资本和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减少了,效率工人人均产出和人均产出也减少了;但是,稳态水平的社会总资本增长率和社会总产出增长率都的确提高了总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储蓄率s较高的国家更富;人口增长率n较高的国家更穷黄金分割律:定义表述:假如一个经济的发展目的是使稳态的效率工人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的效率工人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效率工人人均资本的净边际产品等于人口增长率加技术进步率稳态时每个效率工人的人均消费:c = f ( k ) - ( n + d + g ). K上式两边对K求导并令其等于0,有:净MP k = f ( k ) ′- d = n + g 图示:(参考《宏观经济学》高宏业 P701 图21-10和P702 图21-11)四 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周期的结识(含义与特性):(参考《宏观经济学》高宏业 P709-710)乘数—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学流派(即宏观经济学目前存在的共识和分歧一章)此部分在宏观经济学中没有讲,辅导班最后一天下午专门派了个老师讲的。
了解:货币主义的重要观点和政策主张(P73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P734) 名义粘性(P743) 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P746)思考题: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分歧,并加以评价?2.试评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理论?3.简要评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政策建议上的差异?4.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点?5.理性预期认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不能长期影响收入水平,因此也就不必要干预经济假如经济行为主体犯了预测错误,政府只需宣布一下新的记录数据,市场就会立即回到充足就水平支持这一理论的核心前提是什么?经济学方法论(此部分内容为辅导班专门安排老师讲的)需要掌握的模型:1.用序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以及函数表达式2.厂商均衡的作图,特别是短期均衡(成本函数,需求函数,古诺模型中的反映函数以及求解)3.市场供求均衡(局部均衡).4.一般均衡的综合图形5.IS—LM—BP模型,以及函数表法式6.菲利普斯曲线的函数表达式7.AD—AS模型8.索洛模型,以及相关的函数表达式9.人体器官模型(即用供求均衡分析)。
10.税收转嫁模型(即用供求均衡分析)11.火车票,飞机票,石油市场的滞后管理(此问题没怎么讲,也是用供求模型)12.政策的有效性分析:AD—AS模型,IS—LM—BP模型辅导班重点讲了古诺模型:古诺模型的假设前提:1.只有2个厂商;2.都生产完全同质的商品;3.两个厂商有相同的MC;4.面临共同的线性需求曲线;5.两厂商都分别给定对方产量的条件下,决定自己的产量;6.两厂商同时决定自己的产量(静态博弈);7.两厂商采用竞争性策略;8.两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图:求解(结论):古诺模型的演变:1.完全竞争模型(只改变第1个条件,改为无穷个厂商);2.卡特儿模型(改变第7个条件,改为合谋);3.斯塔克博格模型(改变第6个条件为先后决定产量)——此模型微观经济学老师没讲比较古诺模型,卡特儿模型和完全竞争模型(总产量,各厂商的产量,价格,各厂商的利润,总利润)答题方法:1.读懂题目所规定的范围(主流经济学还是非主流经济学,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2.各流派推导AS曲线的方法与差异要掌握;3.罗列出各流派的共识与分歧;4.对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和原理要特别给予关注5.问答题的解题环节:(1)假设前提;(2)图示;(3)函数表法式;(4)求解;(5)分析并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