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调节知识点

必修三知识点(三) 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1、沃泰默的实验:实验假设:胃酸刺激肠小神经,神经将兴奋给传胰腺,使胰腺分泌液胰I「①稀盐酸注入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过程②稀盐酸一注入T狗的血液T无胰液分泌③稀盐酸注入 > 狗的小肠肠腔(去除经)> 胰腺分泌胰液实验分析:实验中用稀酸代替胃酸,刺激肠,①与②,②与③对说明刺激小肠时才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①与对③照说明小肠内神经有的无不影响胰液分泌实验结论: 胰液分泌一是个十分顽固得神经射反2、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实验假设:在盐酸的用作下,小肠粘膜产生能了促 进 胰 腺 分 泌 胰液化的学物质,这不是神调经节 而是化学调节实验过程肠粘膜]稀盐酸j砂子研磨> 提取液注射 >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分泌胰液实验分析:该实验的照对组是沃泰默实验过中程的 ② 组 , 更 说 明 小产肠生了某种化学物质随血液进入胰腺,引胰起液分泌实验结论:小肠粘膜盐在酸的作用下分泌某化种学物质促进胰腺分胰泌液,将这种化学物质 命名为促胰液素二、激素调节1、 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2、 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注: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1)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2)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捉进肾小行、集合借对水—抗利尿的重吸收促进新陈代谢rrir和生艮发育,甲尤其对中枢神狀经察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激要影响,提高1素神经帝统的冥奋性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并抑制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降低 血糖育量胰奇血 糖素促进肝糖原分堺和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 範糖,使血糖律屋 升高胰岛分祚用于性腺甲狀服卵巢睾丸肾激素菱抻经孕激素雌性激索雄性激索促甲狀腺激歳释放濫 素、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索蛭调节中枢分促进生橈,尤其 是促进蛋口质合 成和骨的生长「 憲响代谢增强心脏活动*使 血管收缩,血压上 升;惟进肝糖原分 解*使血糖升髙★注:①激素根据化学化学本质分类可分为三类:a、 蛋白质类:由下丘脑、垂体以及胰腺分泌的激素(此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b、 固醇类:性激素(即可注射也可口服)c、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即可注射,也口服)②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a、 促XX激素释放激素一一垂体b、 促xx激素一一对应的腺体(例如:促甲状腺 激素的靶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c、 抗利尿激素一一肾小管和集合管d、 甲状腺激素一全身细胞e、 胰岛素——全身细胞、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的细胞f、 胰高血糖素一肝细胞g、 肾上腺素一全身细胞③ 植物产生的叫生长素•而动物产生的叫生长激素④ 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用于促进生长)①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用于升高体温,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用于升高血糖,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注: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 进生长;②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缓慢地调节代谢,进而影响体温,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 进而迅速影响体温,因此又有“应急激素”之称②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4)激素、酶、神经递质的区别与联系内容激素酶神经递质区产生部位不同由内分泌腺产生所有的活细胞均可产生在突触小体中产生别运输途径不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在细胞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在细 胞外通过导管运输(如:消化酶)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功能不同传递信息,调节生命活动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传递信息,将兴奋传至下一神经兀联系①、均有生物活性;②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③都不供能,不组成细胞结构;④激素和神 经递质起作用后均会失去活性(但是酶丕会)(5)验证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及常用实验模型①减量法实验模型: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 理功能实验组:除去体内] 相应的激素实验组均分为两«验组①:补充相应激验组②:补充等量溶或生理盐水动物的症状差别T得出结论对照组: 不处理[对照组:不处理②加量法实验模型:过量补充激素-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T观察现象T得出结论实验组:过量补充相应激素对照组:补充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相应的溶剂★注:常见的两种实验模型①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
'实验:如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A幼小动物切除甲状腺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B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C幼小动物不做任何处理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D只切开皮肤,不切除甲状腺②生长激素和垂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胰腺)「常用实验方法:切除法、注射法实例:探究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对照组A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T出现低血糖症状T补充糖类小鼠生活状况B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3、激素的神经调节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下丘月应 \ <肾上腺一T肾上腺素由模式图可知: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 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知 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4、激素的分级调节(1) 由模式图可知: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2) 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解读 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②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③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由此说明, 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负反馈调节④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增加;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激素分泌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大量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减少3)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着与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分级调节机制5、激素的反馈调节(1)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 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2) 分类: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3) 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 ),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静息水平静息水平负反馈(4) 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反馈调节,如6、生命活动模型分析※探※(1) 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器2) 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⑶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b(抗利 尿激素),并由c(垂体后叶)释放,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 a 表示下丘脑, b、 c、 d、 e 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 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5) 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则a、c、e分别代表DNA、RNA、多肽链(蛋白质),b、d分别代表转录和翻译7、激素调节的特点(1) 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讲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①地位: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反射弧、神经递质主要是激素反应速度迅速、准确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调节方式反射诵过体液完成②区别:③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内分泌腺 所分泌的滋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调节方式调节机制举例神经调节由激素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各种反射活动体液调节体液中激素等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激素、C02、H+等的调节影响景「响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d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神经活动 彳「体内激素水平行为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神经一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体液-周节可激朿[激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血液中co J2 理■呼吸屮枢-2—呼吸反射体液调节神经调节1四、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 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其次还可以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2) 主要去路为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其次还可以用于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例如:脂肪,以及某些非必须氨基酸)★注:①合成糖原时,可同时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但糖原分解时,肝糖原才能分解用于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2、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主要的方式)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骨上腺血鋪升 高,趋 向于正_非槍物 质转化匕■冒上關 L亲增力口胰血櫥 分泌一素壇力口_月干储原 促进厂分解血潴辱 低,趋 向于正血槍简胰岛:细胞其区域 另——区域—r血牺低殴岛A细胞I分泌墳力口、厂血糖氧化分解 严进 _ 钱化为月旨庐警 - I-血桶合咸楠原抑制「肝櫥原分解 非櫥物质转化4、人体饭后三曲线变化解读:RL相 对 值鑑 相对变化关系★注: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因此在此过程中胰岛 细胞是作为效应器存在。
a表示血糖浓度、b表示胰岛素、c表示胰高血糖素*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可表示为:进食*血糖浓度 升高T胰岛素含量升高T血糖浓度降低T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T 血糖浓度升高5、糖尿病及其治疗(1) 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2) 危害: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往往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3) 治疗: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例如:注射胰岛素等),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 摄入和加强锻炼五、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调节:①低温环境②高温环境皮肤妙觉感受器传人理经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甲状腺激素粹放激素 |促甲状J腮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澈素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减少,减少散热分泌増加咼骼肌战栗; 骨上腺素分泌增力口增加矜热」増加产热传入神经皮肤温觉感受器 二亠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顼目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毛细血尊舒张条件'青花股缩增力口汗月泉 丹泌滅一少出曾力口力口力口维持最 彳氐木平力口纟隹持最 彳氐才L平毛细 血誉rfn甲状月泉G泌(1) 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条件下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 增多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而肾上腺素增多则是神经调节。
2) ①产热途径: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最多;运动时•骨骼肌 产热最多②散热途径:主要借助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3) 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4) 产生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大脑皮层(5) 体温调节的感受器位于:温度感受器包括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粘膜 和内脏器官中6) 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有:下丘脑、骨骼肌、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等(7) 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量二散热量体温调节是一个动态过程,要用变化的观点去理解例如,发热过程中(体 温持续升高),机体产热大于散热;退热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机体散热大于产热;只要体温恒定,散热就 一定等于产热8) 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9) 特别提醒:① 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② 在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了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六、水盐平衡调节1 、调节过程:2、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食物中的水和物质代谢产生的水3、 水的去路:①主要去路:肾脏排水②皮肤排汗③肺呼出水蒸气④大肠排便4、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5、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6、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1) 神经调节途径:①渗透压感受器T传入神经T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T传出神经T下丘脑分泌细胞②渗透压感受器T传入神经T大脑皮层T传出神经T主动饮水(2) 体液调节途径:抗利尿激素T肾小管、集合管7、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1) 产生(分泌)部位:下丘脑(2) 释放部位:垂体后叶(3) 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4) 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七、下丘脑的功能:1、 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 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3、 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 (1)水盐平衡:十下丘月卤 ——鱼遅一-拉利J尿.議索+UJH JL—際低(2)体温调节:夕卜界陶JECP^fl忑 ~K Fh月询雅持PK泌_. ftiflJJriitAi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8休組调节中揪通过相皮胱血巒评厝肌-1汗腺|—甲狀腺凋爷体迢-*1甲秋腮激素神经内廿酣SH胞锻就生殖制育血檢中枢IMS A细施站II细胞邑步t利Mt_*fc型亲空L耕岛疾 *凋节血躺' 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5、下丘脑与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血管 垂体⑴甲状腺激素、性jW促激素释迂元)放激素促激素激素I u-j F(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3)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