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液压传动技术在自动化生产中应用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液压传动技术学生姓名:杨城军学 号: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 级:机械10-1班指导老师:尹明摘要液压机技术是一门研究以密封容器中的受液压体为传动介质,来实现能量传递和控制的科学液压传动应用广泛,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原子能科学、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液压技术也的到很大发展液压技术具有高速、高压、功率大、高效率、低噪音、平稳、反应速度快、冲击小、操作简单、久经耐用、高度集成化等特点,在现代自动化生产中的到了普遍应用,如在工程机械与物料搬运、机床、塑料加工机械、汽车、金属材料设备、金属二次加工设备与铸造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及其他领域广泛应用 目 录第一章 概述 11.1液压传动的早期发展 11.2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及特点 11.3液压传动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概况 3第二章 传动在自动化生产中应用概况及发展前景 42.1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及自动化生产的概述 42.2 液压传动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的应用 52.3 液压技术未来发展 10总 结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 概述1.1液压传动的早期发展1925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究;19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虽然晚了欧美等国家近20多年,但在1955年前后,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20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不断增长,使液压技术很快转入民用工业,在机械制造、起重运输机械及各类施工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液压技术在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得到了发展,60年代出现了板式、叠加式液压阀系列,发展了以比例电磁铁为电气-机械转换器的电液比例控制阀并被广泛用于工业控制中,提高了电液控制系统的抗污染能力和性能价格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环保、能源危机意识的提高,近来,人们重新认识和研究历史上以纯水作为工作介质的纯水液压传动技术,并在理论上和应用研究上,都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复苏与发展,正在逐渐成为现代液压传动技术中的热点技术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1.2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及特点液压传动原理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利用有压力的油液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能量转换和传递动力的其中的液体称为工作介质,一般为矿物油,它的作用和机械传动中的皮带、链条和齿轮等传动元件相类似;液压传动技术是利用帕斯卡原理,在密闭环境中,向液体施加一个力,这个液体会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力,力的大小不变液压传动如图1-1所示就是利用这个物理性质,向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 主要是指利用液压泵将原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液体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最后通过各种类型的控制阀以及管路的传递,结合相关的液压执行元件(例如液压缸和马达),将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驱动工作机构,实现工作机构的回转或者直线往复运动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如图1-2所示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传动介质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以驱使执行元件运作,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它们的性能比较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
控制元件(即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村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又分为益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圈、压力表、油位油温计等传动介质即液压油,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图1-1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1-工作台 2-液压缸 3-活塞4-换向手柄 5-换向阀 6,8,16-回油管 7-节流阀 9-开停手柄 10-开停阀11-压力管 12-压力支管13-溢流阀14-钢球15-弹簧 17-液压泵18-滤油器19-油箱图1-2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图1-工作台 2-液压缸 3-油塞 4-换向阀 5-节流阀 6-开停阀 7-溢流阀 8-液压泵9-滤油器10-油箱1、动的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因此惯性力较小,当突然过载或停车时,不会发生大的冲击。
2)能在给定范围内平稳的自动调节牵引速度,并可实现无极调速3)换向容易,在不改变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较方便地实现工作机构旋转和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用油管连接,在空间布置上彼此不受严格限制5)由于采用油液为工作介质,元件相对运动表面间能自行润滑,磨损小,使用寿命长6)操纵控制简便,自动化程度高7)容易实现过载保护 2、液压传动的缺点 (1)使用液压传动对维护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终保持清洁2)对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3)液压元件维修较复杂,且需有较高的技术水平4)用油做工作介质,在工作面存在火灾隐患5)传动效率低1.3液压传动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概况正因为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 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 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矿山机械中的液压钻机、采煤机、提升机、 液压支架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大 洋采矿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 、船头 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 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 控制装置等。
液压传动与控制是现代机械工程的基础技术,由于其在功率重量比、无级调速、自动 控制、过载保护等方面的独特技液压传动与控制是现代机械工程的基础技术,由于其在功率重量比、无级调速、自动控制、过载保护等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使其成为国民经济中各行业、各类机械装备实现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第二章 传动在自动化生产中应用概况及发展前景2.1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及自动化生产的概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第一阶段:40年代--60年代初,需求动力: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批量生产需要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为单机自动化阶段,主要特点是: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出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 工业自动化纵深方向发展典型成果和产品:硬件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第二阶段:60年代中--70年代初期,需求动力: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产品更新快,产品质量高,并适应大中批量生产需要和减轻劳动强度。
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其主要特点是: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CAD、CAM等软件开始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中,此阶段硬件加工设备适合于大中批量的生产和加工 典型成果和产品:用于钻、镗、铣等加工的自动生产线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至今,需求动力: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普遍性问题愈发严重,要求自动化技术向其广度和深度发展,使其各相关技术高度综合,发挥整体最佳效能主要特点:自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首次提出CIM概念至今,自动化领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CIM已作为一种哲理、一种方法 工业自动化逐步为人们所接受;CIM也是一种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把分散独立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所谓哲理,就是企业应根据需求来分析并克服现存的“瓶颈”,从而实现不断提高实力、竞争力的思想策略;而作为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一般认为是:数据获取、分配、共享;网络和通信;车间层设备控制器;计算机硬、软件的规范、标准等同时,并行工程作为一种经营哲理和工作模式自8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和活跃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并将进一步促进单元自动化技术的集成。
典型成果和产品:CIMS工厂,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化生产的广义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点:在形式方面,制造自动化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代替或辅助人的脑力劳动,制造系统中人机及整个系统的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在功能方面,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仅仅是自动化功能目标体系的一部分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在范围方面,制造自动化不仅涉及到具体生产制造过程,而是涉及产品生命周期所有过程2.2 液压传动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的应用随着自动化生产的快速发展,行走驱动系统是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作系统相比,行走驱动系统不仅需要传输更大的功率,要求器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寿命,还希望在变速调速、差速、改变输出轴旋转方向及反向传输动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于是,采用何种传动方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各种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的需要,一直是工程机械行业所要面对的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和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机械在市场需求大大增强的同时,更面临着作业环境更为苛刻、工况条件更为复杂等所带来的挑战,也进一步推动着对其行走驱动系统的深入研究。
工程机械行走系统最初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液力机械传动(全液压挖掘机除外)方式现在,液压和电力传动的传动方式也出现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装置中,充分表明了科学技术发展对这一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纯机械传动的发动机平均负荷系数低,因此一般只能进行有级变速,并且布局方式受到限制与机械传动相比液压传动更容易实现其运动参数(流量)和动力参数(压力)的控制,而液压传动较之液力传动具有良好的低速负荷特性由于具有传递效率高,可进行恒功率输出控制,功率利用充分,系统结构简单,输出转速无级调速,可正、反向运转,速度刚性大,动作实现容易等突出优点,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工程机械装备都能见到液压技术的踪迹,其中不少已成为主要的传动和控制方式极限负荷调节闭式回路,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恒压,恒功率组合调节的变量系统开发,给液压传动应用于工程机械行走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纯机械和液力传动相比,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其调节的便捷性和布局的灵活性,可根据工程机械的形态和工况的需要,把发动机、驱动轮、工作机构等各部件分别布置在合理的部位,发动机在任一调度转速下工作,传动系统都能发挥出较大的牵引力,而且传动系统在很宽的输出转速范围内仍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并能方便地获得各种优化的动力传动特性,以适应各种作业的负荷状态。
在车速较高的行走机械中所采用的带闭式油路的行走液压驱动装置能无级调速,使车辆柔和起步、迅速变速和无冲击地变换 行驶方向对在作业中需要频繁起动和变速、经常穿梭行驶的车辆来说这一性能十分宝贵但与开式回路相比,闭式回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维护都有较高的难度和技术要求借助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的结合,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而计算机控制的引入和各类传感元件的应用,更极大地扩展了液压元件的工作范围通过传感器监测工程车辆各种状态参数,经过计算机运算输出控制目标指令,使车辆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实现自动化控制,机器的燃料经济性、动力性、作业生产率均达到最佳值因此,采用液压传动可使工程机械易于实现智能化、节能化和环保化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 在多轴运动控制中,采用SPS可编程控制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以PC机为基础的现代控制技术也和许多自动化控制领域一样,有着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动化控制软件将SPS的工作原则与操作监控两项任务集于一身操作监控技术在伺服驱动中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并且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功率在大量的应用实践中已经证明,以微机软件为基础的控制方案在不同类型的液压控制中也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案利用液压技术控制回路(控制阀、变量泵)和执行机构(液压缸、液压马达)大量不同的变型与组合配置,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特性的控制方案。
有些液压控制的运动与电气驱动的运动类似,PLC可编程序数据库使得液压定位的控制和自动化工作过程的同步运行更加方便其控制电路与电气自动化控制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它同时也对操作与监控进行调节另外,液压控制软件也可在PLC的标准环境中工作,而且是全透明的运行利用这种液压控制软件可以对内部数据进行读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操作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的需要所有液压系统的控制信号均可在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接线柱中测得可以被检测的信号包括:实际位置信号,实际压力信号和控制阀的状态、设置参数所有工业液压技术的要求均可以以低廉的资金投入来得以实现所有液压控制的运动功能,它都可以实现除此以外,还提供了工作力的调节功能,利用电气伺服对输出的扭矩进行限定、调节液压系统总体功能的制定,原则上按照实际需要而制定,并以模块的形式接受PLC数据库的控制现代化的液压自动化控制软件使得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像使用电气控制软件一样方便自如地进行操作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的能力和速度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液压与电力传动在各自功率元件的特性方面各有所长因此,除了现在已普遍存在的“电子神经+液压肌肉”这种模式外,两者在功率流的复合传输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由变频或直流调速电机和高效、低脉动的定量液压泵构成的可变流量液压油源,用集成安装的电动泵-液压缸或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构成的电动液压执行单元,以及混合动力工业车辆的驱动系统等。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是通过对液压元件所进行的调节来实现液压能与机械能互相转换一般来说,它的实现是以压力耦联系统为基础的,在一次元件(泵)及二次元件(马达)间采用定压力偶合方式,依靠实时调节马达排量来平衡负荷扭矩目前,对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是对传动过程进行能量的回收和能量的重新利用,从宏观的角度对静液传动总体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改善其静液传动系统的控制特性为了使不具备双向无级变量能力的液压马达和往复运动的液压缸也能在二次调节系统的恒压网络中运行,出现了利用二次调节技术的“液压变压器”,它类似于电力变压器用来匹配用户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液压系统的功率匹配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与传统静液传动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更便于控制,能在四个象限中工作,可在不转变能量形式情况下回收能量,进行能量的存储,利用液压蓄能器加速可大大提高加速功率,且系统中无压力峰值,由于一次元件和二次元件分开安装,可通过一个泵站给多个液压动力元件提供油源,减少了冷却费用,设备的制造成本降低,系统效率高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与电力传动相比,具有闭环控制动态响应快、功率密度高、重量轻、安装空间小等优点由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具有许多优点,使它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
国外已将其成功应用于造船工业、钢铁工业、大型试验台、车辆传动等领域奔驰汽车公司已将二次调节技术应用于无人驾驶运输系统中的行驶驱动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在汽车的应用一、汽车式起重机液压系统汽车底盘上装上起重设备,完成吊装任务的汽车称为汽车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广泛的在运输、建筑、装卸、矿山及筑路工地上应用,是一种行走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完成起重任务时,作业循环通常是起吊-回转-卸载-返回,有时还加入间断的短距离行驶运动汽车式起重机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式有机械传动、电力传动和液压三大类液压传动技术在绞重车上的应用目前我国煤矿井下大量使用的JK、JT、JS等型号提升绞车普遍存在着防爆性能低、耗能高、操作复杂、散热困难、调速性能差及附属设备过多等不利因素作者把液压传动技术应用在起重绞车上,使其适合于举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液压绞车在重载起重和恶劣环境中使用比电机驱动的绞车有优越性该液压绞车只有美国的Ingersoll Rand公司生产,如图1所示由于传统的电葫芦是以电动机为驱动装置的,所以电葫芦对乙炔气体、氢气、水煤气以及煤矿井下瓦斯气体没有爆炸保护作用,即使是有防爆装置,当使用电葫芦做吊装作业时,现场的易燃易爆的气体也会渗入到电葫芦上接触器防爆接线盒中,引起强烈爆炸,引起重大事故。
由于电葫芦上述的不足之处,在其结构的基础上需设计一种新型液压绞车绞车换向与调速由电气控制改为液压控制,有级调速改进为无级平滑调速,它能有效地弥补电葫芦在使用上的缺陷 该液压绞车由于采用压力油传动,电控系统简单,防爆问题易解决,尤其在煤矿井下等高瓦斯环境,防爆性能十分可靠,适合于举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通过一些标准组件和紧凑设计,调速平稳、操作方便,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由于有液压过载保护,液压绞车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在易燃易爆的恶劣环境中使用比传统电驱绞车更有优越性 将液压传动技术应用于起重绞车上,使其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大力矩、慢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有沼气、煤尘爆炸等危险的煤矿井下及其它危险场合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液压与机械和液力传动的复合(1)串联方式串联方式是最为简单和常见的复合方式,是在液压马达或液压变速器的输出端和驱动桥之间设置机械式变速器以扩大调速的高效区,实现分段的无级变速目前已广泛用于装载机、联合收获机和某些特种车辆上对其的发展是将可在行进间变换传动比的动力换挡行星变速器直接安装在驱动轮内,实现了大变速比的轮边液压驱动,因而取消了驱动桥,更便于布局。
2)并联方式即为通常所称的“液压机械功率分流传动”,可理解为一种将液压与机械装置“并联”分别传输功率流的传动系统,也就是是利用多自由度的行星差速器把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分成液压的和机械的两股“功率流”,借助液压功率流的可控性,使这两股功率流在重新汇合时可无级调节总的输出转速这种方式将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好和机械传动的稳态效率高这两方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既有无级变速性能,又有较高效率和较宽高效区的变速装置按其结构,这种复合式传动装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利用行星齿轮差速器分流的外分流式,其中常见的分流传动机构又可分为输入分流式和输出分流式两种基本形式;第二类为利用液压泵或马达转子与外壳间的差速运动分流的内分流式日本小松公司开发的这种复合方式的液压传动变速器,已经应用在装载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上德国Fendt拖拉机生产的采用Vario型无级变速器装备的农用拖拉机,到年总销量超过了30000台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传动装置已日益成为大中功率液力传动和动力换档变速器的有力竞争者3)分时方式对于作业速度和非作业状态下转移空驶速度相差悬殊的专用车辆,采用传统机械变速器用于高速行驶、附加液压传动装置用于低速作业的方式能很好地满足这两种工况的矛盾要求。
机械——液压分时驱动的方式在此类车辆上的应用已很普遍,这一技术也已被应用于飞机除冰车和田间移栽机等需要“爬行速度”的车辆和机具上4)分位方式把液压马达直接安装在车轮内的“轮边液压驱动装置”是一种辅助液压驱动装置,可以解决工程机械需要提高牵引性能,但又无法采用全轮驱动方式,难以布置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的问题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使以不同方式传动的驱动轮之间能协调同步,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一种功率分流传动:动力机的功率被分配到几组驱动轮上,经地面耦合后产生推动车辆运动的牵引力目前,许多工程机械制造厂商将这一技术用于具有部分自走驱动能力的,诸如自走式平地机和铲运机这样的工程机械上液压与电力传动的复合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的能力和速度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液压与电力传动在各自功率元件的特性方面各有所长因此,除了现在已普遍存在的“电子神经+液压肌肉”这种模式外,两者在功率流的复合传输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由变频或直流调速电机和高效、低脉动的定量液压泵构成的可变流量液压油源,用集成安装的电动泵-液压缸或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构成的电动液压执行单元,以及混合动力工业车辆的驱动系统等。
2.3 液压技术未来发展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1世纪将是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世纪,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新科技的日益进展将对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设计研究及方法、对包括液压阀在内的各类液压产品的结构与工艺、对其以其应用领域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带来革命性变化在社会和工程需求的强力推动及机械与电气传动及控制的挑战下,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将依托科学,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满足客观需求,变得更为绿色化、机械电子一体化、模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将自身推进到新的水平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21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液压传动和控制由于应用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新工艺、新材料等后取得了新的发展,使液压系统和元件在技术水平上有很大提高.本文从液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水压元件及系统、液压节能技术等方面介绍液压技术创新及发展趋势.指出液压传动向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高功率、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是不断提高它与电传动、机械传动竞争能力的关键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损耗,充分利用能量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损耗为减少能量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减少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型密封材料,减少摩擦损失;改善液压系统性能,采用负荷传感系统、二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完善质保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产品可靠性,提高产品知名度,创立名牌 针对产品品种发展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需求,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而液压产品的发展方向主要是:1.节省能耗,提高效率2.用AC电机或变频电机驱动定量泵3.发展机电一体化元件和系统4.发展具有比例阀的耐污染和伺服阀高精度、高频响的直动型电液控制阀。
5.发展内置电子系统的电液伺服比例元件、电磁阀、液压定位油缸等7.适应主机机电一体化的需要8.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提高电液压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9.大力发展水压系统和元件,扩大其应用领域要实现环保节能,液压传动技术是一种在工业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传动技术,与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相比,它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如:功率质量比大、工作压力和流量可调性好、可实现无级调速等优点但是目前各类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大多采用石油型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世界各国纷纷研究环保节能的液压传动技术,使液压传动技术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总结液压传动技术是机械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需要机械及其他门类学科的发展来推动,它的发展也能推动工业系统的整体发展它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劣势,和其他技术一样,需要不断地设计应用修改和完善液压技术渗透到很多领域,不断在民用工业、在机床、工程机械、冶金机械、塑料机械、农林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且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和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现今,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发达国家生产的95%的工程机械、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以上的自动线都采用了液压传动技术。
总之,液压技术作为便捷和廉价的自动化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液压产品不仅在机电、轻纺、家电等传统领域有着很大的市场,而且在新兴的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品业、微纳精细加工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脚踏实地,放眼未来,经过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液压工业一定能走进一个新天地0参考文献1邱庆国、张岐生主编. 液压技术与应用(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马春风主编. 液压课程设计指导书.3. 李新德. 液压与气动技术.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4. 雷天觉. 液压工程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5. 俞启荣. 液压传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6. 左健民. 液压与气动传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