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一: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4 教学设计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一: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4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走进文本,透过作者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品析人物的品行、性情方法与过程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于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梁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感悟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感受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安排: 重点放在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来表现人 物性情难点放在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的分析上,适当挖掘、引导,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发动“公车上书”,参与“百日维新”,组织“护国运动”,发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豪言;他,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文坛奇子,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倡导了“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他,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以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学子他,就是梁启超先生今天,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大学的礼堂,聆听梁启超先生的异彩纷呈演讲,感受梁启超先生的超凡的人格魅力二.走进文本,初识任公:1,刚才我用了异彩纷呈这个形容词来形容梁启超的这次演讲,同学们赞不赞同?这次演讲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都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2)听过这次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到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3)第五自然段——我记得他开头讲了一首古诗4)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小结:时隔多年,作者仍记得梁任公演讲是如何开始的,可见印象之深刻三.研读文本,品公性情:1,为什么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能给听众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小组试着从2-9段找出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描写我读到了一位 的梁启超风神潇洒、光芒四射、谦逊自负、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忧国忧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此引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1)我读到了一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梁任公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二自然段: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梁任公的演讲稿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严谨、认真,学问和书法修养都很好)(2)我读到了一位风神潇洒、光芒四射的梁任公1.梁任公的外形外貌:明确:第三自然段: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梁任公的外形外貌?(身材——短小精悍,肖像——秃头顶宽下巴,衣着——穿着肥大的长袍,统称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梁任公的出场:明确: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是什么描写?——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梁任公怎样的精神面貌?——精神奕奕,神采飞扬)作者眼中的梁任公是这般的风神潇洒、光芒四射,这是学生对老师由衷的赞美之情3)我读到了一位谦逊又自负的梁任公1、(与众不同的开场白)请找出他的开场白,并请学生作模仿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谦逊)“可是也有一点喽!”(自负)(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 2、梁任公的声音:明确:沉着有力,宏亮激亢3,哪位同学给我们模仿一下梁任公的开场白,声音要宏亮有力度,又要读出其中的谦逊又自负的感情4)我读到了一位博闻强记、感情丰富、性情真挚的梁任公1.文中哪里表现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记?明确:第七自然: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博闻),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强记)先生背诵的时候,观众有什么反应?明确:观众反应:他记不起来,观众屏息以爱;他记起来,观众跟着他欢喜 师;观众也随着先生的演讲时而欢喜时而愁了 明确:梁任公在演讲中十分忘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太息。
《桃花扇》——痛哭流涕不能自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五:拓展延伸,感悟情怀: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 细节1: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师:《桃花扇》是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叹明朝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其中所说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五人墓碑记》称颂他为‘圣人’,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时国家是内外交困,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 师:“崇祯帝死时1644年,距先生生活年代近300年,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为何这样的悲伤流泪?” 师(引导):“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触动了内心最悲痛的地方,如此之悲痛是因为自尽殉国的崇祯帝,还是由崇祯帝想到了哪位皇帝?” 预设回答:“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绪帝光绪帝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的结束,导致戊戌变法失败。
” 预设回答:由明亡想到自己追随的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的扼杀而失败,国家贫弱,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细节2: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读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小结:国家动荡,让杜甫涕泗交流;战乱平定,让杜甫白首放歌他评价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场内热”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一段声泪俱下、读罢长笑的诵读,最见梁启超的真性情 细节3: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箜篌引》,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个白发狂夫,被水冲走劝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波涛在前,命运已定,明知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一千种不死的理由给你,但战胜不了一个死的理由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预设回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为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梁启超曾经和谭嗣同一起参加过戊戌变法,为了祖国命运和前途一起奋战他佩服他们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又为他们的牺牲而悲叹不已 总结: 一哭一笑常洒忧时伤世泪一心一世总怀报国育民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六、课堂小结: 梁启超是一个像墨翟一样的任士,虽然身处纷乱的时代,但他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为民为国的志向,不因功绩显赫或君主无道而有任何改变他一生参加过很多革命运动,虽有争议矛盾,爱国情怀感人至深古往今来,多少向梁启超一样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兴亡而奔走呼告,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因国家兴亡而豪情满怀爱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血脉的传承一般和平年代,不是每个人都会面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抉择,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直接报效祖国的机会,但家国情怀,却是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放在心里的,小到对家庭,对学校,大到对国家,做好自己的工作,维护家国的尊严和利益,以她为荣为傲,为她的富强添砖加瓦,这,难道不是爱国吗?最后让我们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附板书设计:印象--非凡深刻,记忆犹新 细节展现出场--神采飞扬,非同凡响 学者风范演讲--率性洒脱,苦笑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