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高校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文档格式:DOC| 22 页|大小 106.50KB|积分 20|2022-09-26 发布|文档ID:15629894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教学重、难点: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教学设计:1、谈话激趣: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2)交流,评价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试着做一做第9题3)全班订正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2)指名回答,师板书:时间单位:年、月、日质量单位:克、千克、吨(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4)全班订正5)做第3题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激趣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二、巩固探究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交流,纠正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

    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交流,解答,纠正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拓展实践,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总复习(三)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二、巩固探究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

    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交流,订正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三、拓展实践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 求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总复习(四)教学目标: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二、巩固探究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5、整体回顾: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一、复习的主要内容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及应用、认数、千克和克的认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4时计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应用、观察物体、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十部分内容另外这一册中的混合运算,是在巩固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初步教学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试题的运算顺序在量的计量方面,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着重给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观念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他们的周长,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统计与可能性方面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熟练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就、正确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重点有: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2、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3、两步应用题二、复习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三、复习的具体措施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1、计算部分: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和商中间、末尾有0的题目,2、应用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3、图形部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4、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通过千克与克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加强知识的巩固5、后进生的帮扶措施: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观察、操作、归纳、想象等形式的体验教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采取互帮互助学生帮扶,共同提高等帮扶手段。

    6、薄弱环节与突破口的查找:在落实基础的情况下,更应关注空间与图形,实践于综合运用两大板块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生活实际的综合运用四、复习时间安排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回顾与反思 1课时24时计时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千克和克 1课时加减乘除法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课时观察物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课时分数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 1课时综合练习 2课时总复习(一)教学目标:顾整理本学期所学过的内容,培养初步的整理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二、本册教材知识点梳理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验算、混合运算估算试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正确计算、验算商中间、末尾有0除法的计算认数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含退位、进位类型);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口算方法及交流算法的过程;千克、克、千克、克、吨的认识;体验1千克1克有多重,单位换算;质量单位的运用;质量单位间的关系,单位换算;结合实际正确运用质量单位加减法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含退位、进位类型);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口算方法及交流算法的过程;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换算;科学的安排时间计时法的转换计时法的转换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及基本特征和特点;认识周长、周长计算;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周长的计算已知周长求长、宽、边长的计算;实际运用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口算方法及交流算法的过程;观察物体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用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及图形相对位置的描述辨认及描述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可能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描述;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式进行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定性描述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推理分数平均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三、拓展交流按课本107页表中所列项目进行交流总复习(二)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万以内的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组成特点和大小比较,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体会1千克和1克的实际轻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各单元知识进行回顾整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二、整理回顾:(一)复习24时记时法1、单元知识点梳理(1)知识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相转化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凌晨1时 ———————— 1时早晨5时 ———————— 5时上午8时 ———————— 8时中午12时 ———— 12时下午1时 ———————— 13时晚上6时 ———————— 18时深夜12时 ———————— 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记忆: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用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时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就用时刻减去12时2)求经过时间记忆: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经过时间到达的时刻 — 出发的时刻= 经过时间2、练习:总复习的第1题(1)说一说:从图中营业时间牌上能知道些什么?采用什么计时法?(2)明确:24时记时与普通记时法的转换方法及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

    二)复习认数1、单元知识点梳理(1)知识点: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知识点: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记忆: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数 位 顺 序 表……(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③从右边起第5位是万位3)知识点:数的大小比较掌握: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4)知识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①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②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练习:总复习的第2题(1)说一说:排序时的思考过程(2)明确: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三)复习千克和克1、单元知识点梳理(1)概念:(记忆: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_克做单位千克用字母_Kg表示,克用字母_g_表示可以用天平测量。

    2)千克和克的互化 (记忆:1千克=1000克)(3)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4)知识点:千克和克的简单应用记忆:一杯水的总重量 - 空杯的重量=水的重量每袋面包的重量×面包的个数=面包的总重量2、练习:总复习的第3题(1)说一说:选择单位时的思考过程(2)比较:三种物品的轻重3)怎样比较出商品的重量?明确:比较不同单位物品的轻重时,一般应先进行必要的换算三、拓展交流总复习(三)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谈话激趣: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二、整理回顾:(一)复习加法与减法1、单元知识点梳理(1)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含退位、进位类型)(2)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2、练习:总复习的第5题(1)两人一组展开活动或竞赛(2)总结:口算方法二)复习乘法1、单元知识点梳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练习:总复习的第4题题例:200ⅹ3=?2ⅹ3=6 200ⅹ3=600题例:3ⅹ271=? 竖式题例:3ⅹ201=? 竖式题例:210ⅹ3=? 竖式3、小结:方法和注意点(计算顺序)(三)复习除法1、单元知识点梳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首位能、不能整除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除法的验算 (用乘法)2、练习:总复习的第4题选择口算还是笔算?(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首位能、不能整除的)题例:66÷3=?①口算:22ⅹ3=66 66÷3=22②笔算:60÷3=20 6÷3=2 20+2=22列竖式题例:56÷4=?(2)商末尾有0的除法题例:61÷3=? 60÷3=?(3)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题例:60÷3=?20ⅹ3=60 60÷3=203、小结:商的定位方法及依据,商末尾有0时的处理方法。

    三、拓展交流总复习(四)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乘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二、整理回顾:(一)复习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1、单元知识点梳理数量关系式记忆:①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 P42第7题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②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鸡的只数 P44第4题鸡的数量+鸭的数量=一共的数量 或 鸡的数量-鸭的数量=多的数量③大汽车的数量+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 P44第6题小汽车的数量+大汽车的数量=一共的数量④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 P45第7题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⑤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便宜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P45第8题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价格⑥上午借书的本数+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 P48第11题上午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一天一共借的本数2、练习:总复习(二)复习乘法应用题1、单元知识点梳理(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估算记忆: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2)两步连乘的应用题2、练习:总复习的第6题(1)启发:练习乘除法的运算意义解释列式时的思考过程,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三)复习除法应用题1、单元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首位能整除的除法记忆: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P2第5题二、知识点:除法的验算记忆:1)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除数必须比余数大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3)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 P5第4题4)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 P6第7题三、知识点: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记忆:①书的总页数 ÷ 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 P10第5题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 P6第8题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 P4第5题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 P4第4题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 P5第5题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2、练习:总复习的第7题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拓展交流总复习的第8题进一步体会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基本方法1)看图说说:已知哪些条件?(2)解答(1):选择了哪些条件?是怎样想的?(3)解答(2):明确第二天要麦的鸡是第一天卖后剩下的鸡因此要先算什么?总复习(五)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确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二、整理回顾:一、复习观察物体1、单元知识点梳理2、练习:总复习的第9题⑴独立看图,理解图意指导学生从正面依次观察六幅图,说出看到的图案⑵再要求从侧面、上面进行观察⑶按课本中的要求练习⑷组织讨论交流⑸拓展:按教师要求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案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1、单元知识点梳理想一想:①长方形有怎样的特点?(师相机板书: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思考:正方形又有什么特点?(师相机板书: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③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分别叫做什么?(师相机板书:长方形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

    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做边长)2、练习:总复习的第1题独立看图,理解图意独立完成,组织评讲归纳总结三、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单元知识点梳理①什么叫做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样求?那么多的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是最简便的?②正方形的周长又应该怎样求?用加法算简便还是用乘法算简便?③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2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2 — 宽=长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2、练习:(1)总复习的第10题(2)总复习的第11题(3)总复习的第12题三、拓展交流(1)区别:用10个边长一厘米的小棒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用10个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2)在一个长方形里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总复习(六)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二、整理回顾:一、复习分数的知识1、单元知识点梳理①“平均分”②比较分数的大小记忆: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③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记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练习:总复习的第13题⑴引导看图,了解图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数⑵引导审题,明确题目要求⑶指导思考⑷组织交流⑸教师小结总复习的第14题二、复习统计与可能性1、单元知识点梳理① 统计 (一)画“正”字统计 (二) 画条形统计图统计②可能性 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经常 、偶尔 、差不多2、练习:总复习的第15题⑴指导理解题目意义,分小组活动⑵组织讨论题中第⑶⑷问⑶全班交流,归纳总结三、拓展交流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一、复习千米、吨1.第做109页的第7题.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2.做第109页的第8题.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1.做第109页的第9题.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比较熟练地笔算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先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过的乘、除法口算,再让学生做P108的第2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教师可提出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把时间控制在3分内.  做完的错误较多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做一些补充练习.  二、复习笔算  1.做第108页的第1题.  教师先把三道乘法题写在黑板上,请三名同学到前面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特别要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法则.对被乘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要特别强调.还要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计算可以用简便方法.  做完乘法之后,再出示三道除法题.可以采取与乘法类似的方法,对笔算除法进行复习.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和验算.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教师控制时间6分.可以指明哪道题需要验算.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先审题,再列式计算.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看谁在10分内做完.注意提醒学生要认真计算,首先要计算正确,不能只图速度.做题时,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发现错误要及时处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beifanglei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