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艺术学理论 一、学科概况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是艺术学门类的

1301艺术学理论一、学科概况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是艺术学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旨在研究艺术的 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其研究方法是将艺术作为一个整体, 侧重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各门艺术之间的关联,揭示艺术的规律和本质 特征,构建涵盖各门艺术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艺术学理论研究历史悠久,自我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业已开 始,但始终分布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未体现出研究的系统性和专门性美学 诞生后,艺术学理论研究在美学中被涉及最多19世纪末,鉴于美学研究对象 不能包括所有的艺术现象,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艺术学从美学中划 分出来1906年,德国学者玛克斯•德索出版《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并创办 《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更确立 了艺术学理论的基本地位这种主张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响应中国学者最早 于20世纪初致力于该学科的专门研究,代表人物有宗白华、滕固、马采等艺术学一经诞生,就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发展,既 表现出时代性,又表现出民族性我国于1997年设立艺术学学科,1998年设 置艺术学博士点,这些进展标志着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新起点。
经历10余年 发展,艺术学学科逐渐契合了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不仅给新兴学科提供了凝 练和聚合的平台,自身也取得了长足、持续的进步,为本学科宏阔的视野和触 类旁通的认识论、知识论、方法论、实践论、问题论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探讨 和发现艺术本质、特征及发生与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铺平了道路 2011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学科目录,将原艺术学一级学科升为学科门类,艺术学 理论成为一级学科,标志着本学科已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当前我国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应在继承、借鉴中西方艺术学优秀成果的基 础上构建起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并使扎根于 民族传统的中国艺术精神得以高扬,推进中国艺术文化实践的多元探索,繁荣 中国和人类的艺术生态文明,引领提升国民的艺术文化素质二、学科内涵1.研究对象 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和艺术门类进行综合研 究,探讨其规律的综合性、理论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各艺术门类的艺术 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等具体而言,包括艺术的本体及特质、艺术的形 态与符号、艺术的创造与生产、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交流与传播、艺术 的批评与接受、艺术的消费与管理等诸多领域。
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既涉及艺术 内在系统的分析,也包含对艺术与外在系统关系的研究,特别关注艺术的人文 价值取向与精神特质,体现了突出的实践性品格、理论性思维和精神性价值等 多重特征,旨在以备门类艺术的实践总结为基础,以各种艺术现象的宏观梳理 与综合分析为铺垫,最终形成用以表征人类艺术文化发展之普遍规律的概念、 范畴、原理、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学理系统2.理论 艺术学理论是对各类艺术共性规律的研究,同时又不断地从其他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该理 论体系包括: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 术人类学、艺术传播学、艺术文化学、艺术批评学、艺术教育学、比较艺术学 等3.知识基础 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任务是研究艺术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 般原理一方面,它作为涉及各门类艺术的基础学科,与音乐、舞蹈、戏剧戏 曲、电影、广播电视艺术、美术、艺术设计等具体门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各门类艺术所提供的广泛实证性艺术经验分不开;另一方面,它根植于哲学 美学,需从哲学美学的高度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学的概念范畴进行系统研究 和学术反思因此,艺术学理论的知识基础一方面为各门类艺术(包括音乐 学、舞蹈学、影视学、戏剧戏曲学、美术学、设计学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 面为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成果。
此外,丰富的文学、历史、哲学知识,乃至必 要的科技、经济知识,也构成本学科的知识基础4.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学科从具体的艺术现象出发,主要采取自 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提炼相结合等方法,探究艺术的本 质属性,总结艺术的共通规律同时,还借助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 学、人类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宗教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 究成果,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三、学科范围艺术学理论的主要学科方向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管 理、艺术跨学科研究等1.艺术史 研究艺术演变过程和历史的学科即艺术史运用历史文献与实 证材料,以特定的立场与角度下,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发展和不同历史时 期的艺术思潮、艺术创作、艺术接受等进行记录和分析考察,研究艺术的总体 发展脉络和历史演变规律艺术史研究范围包括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形成、艺 术的发展过程、艺术的发展规律、艺术的前景与基本走向、艺术史学史等艺 术史是艺术学理论及其他各个学科研究的历史基础和参照依据2.艺术理论 研究艺术产生、发展及存在的各个环节普遍原理及其规律 它针对艺术的各种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和各门艺术的共通规律等进行深入研 究,具体可涉及艺术的本质与特性、艺术与美学、艺术与历史、艺术创作规 律、艺术作品构成、艺术接受原理、艺术传播规律、艺术遗产等领域。
3.艺术批评 研究判断揭示艺术价值和鉴别艺术创造意义的学科,既包括 对艺术批评自身的学理性研究,如艺术批评立场、艺术批评原则、艺术批评方 法、艺术批评流派、艺术批评史学等,也包括对具体艺术门类的研究艺术批 评是沟通基础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艺术实践的重要渠道, 对艺术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缺失的保障价值4.艺术管理 主要从艺术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角度,对各门类艺术的管理实 践进行理论总结,研究艺术行业运行秩序的规划和调控其中不仅包括对于艺 术创制及其艺术产业的研究,也包括对于事业性质的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公共文 化艺术、公益性,文化艺术的研究5.艺术跨学科研究 在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思考,体现艺术与其 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并借助其他学科思考艺术自身的规律性问题, 或者体现艺术的应用属性艺术跨学科研究可根据各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结 合本学科的基本特点进行设置四、培养目标1.硕士学位 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知识,宽阔的视野,扎实的艺术学 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 文和一门外语进行文献阅读、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 动态,具有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或具有较强的艺术创 作与策划、管理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艺术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主动选择艺术研究专题进行持续研究,可自觉针对某 种艺术现象进行专业批评;可以从艺术跨学科研究中获得较为实用的知识,以 服务于艺术和其他社会实践;能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 研究工作,或在较高层次的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 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
2.博士学位 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宽 阔的学术视野,坚实的艺术学理论知识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高度的创 新意识和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能熟练自如地运用中文和一门外语从事文献阅 读、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全面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在艺术学内的 某一学术领域有研究专长,并能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具有突出的理论思 维和艺术学术研究能力,或具有较强的创作与策划、管理实践能力;能够熟练 运用艺术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选择艺术研究领域专题进 行持续研究,创生新的艺术思想或学理,可自觉针对某种艺术现象进行专业的 深入批评,可富有成效地从艺术跨学科研究中获得较为实用的知识,以服务于 艺术和其他社会实践;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作, 或在高层次的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从事策划、管 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五、相关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六、编写成员仲呈祥、曹意强、王廷信、张金尧、李荣有、李晓华、周星、胡新群、凌 继尧鵆、燕靖、郭必恒、黄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