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价值在于有效
作业的价值在于有效 ——初中学生科学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有效的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生的作业虽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重复机械、量大类多等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新课标下初中科学的现行作业状况和作业心态,发现影响作业有效性有诸多因素,如:作业本身的性质,教师、学生、家长等因素因此教师要从作业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评价与反馈的策略等等,优化每一个环节,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 作业 评价 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学习是高效地获得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的过程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探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生却只能用十几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基本掌握它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必然要化繁为简、精讲精练、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时,必然要精学精练、举一反三、优化学习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学竞争日趋激烈,不可否认地教师存在着忙于应付、疲于教学的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常常发生教师专业发展空间与教学日常工作的矛盾,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重视了课堂教学,花了很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却没有很好地重视作业的布置及学生做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和调度员,如果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布置的有效性,那么结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已经刻不容缓 二、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样了瓯海区某所初中240名学生, 18位科学教师和这些学生中的120名家长 2、调查内容 本调查内容分为三大块:①学生科学作业现状:布置方式、作业量、评价方式、作业难度等情况;②学生对科学作业的心态;③影响学生科学作业有效的因素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 4、调查过程 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机抽取这所学校七、八、九年级共24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 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占98%)并随机选择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对这所学校教师调查,共发放问卷18份,回收18份(占100%)同时也随机抽取120名家长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0份(占9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回收问卷的逐项统计,发现当前影响初中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存在着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因素: (一)、科学作业本身的因素(客观方面) 作业的性质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这是因为,作业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制约着作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与作业有关的性质一般有:内容、难度、趣味性、意义、多样化等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访谈,或是调查都明显表明(表一):科学的作业的内容多杂、作业量大,但有一定趣味性,有意义;这几年难度降低;作业还是比较单一调查的学生中没有学生认为内容不多,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内容多而杂从访谈中又发现七、八年级的学生认为作业量一般,难度也不大,九年级学生截然不同,特别是综合知识应用的出现,连简单的知识也变得复杂在对于作业的趣味、意义、多样化,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觉得特别突出从中可以看到学生都科学知识的渴望,家长对科学的重视 表一 作业性质的调查统计 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率% 科学作业的内容 A学生(多) 166 70.6 (一般) 69 29.4 (少) 0 0 B老师(多) 18 100 (一般) 0 0 (少) 0 0 科学作业的难度 A学生(难) 25 10.6 (一般) 176 74.9 (容易) 34 14. B老师(难) 5 27.8 (一般) 10 55.6 (容易) 3 16.6 科学作业的趣味性(是) A学生 100 44.7 B老师 16 88.9 科学作业的意义 (是) A学生 229 97.4 B老师 18 100 C家长 103 93.6 (二)、教师、学生、家长的因素(主观方面) 1、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制约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重视了课堂教学质量,忽略了作业的有效,常见的观摩课、示范课时,教师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环节非常紧凑,可称得上天衣无缝,时间分配精确到秒,而对作业布置却匆匆带过 在调查的数据中明显的表现出(图一)(图二)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往往重视了作业数量,忽略了作业质量,将作业本、同步练习、或精选等所谓的配套练习一概布置给学生,个别教师甚至不知道里面的题目是否与本节课的内容同步,是否精选,是否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评估作用,更谈不上分层次布置作业学生机械地完成这些作业,导致作业效度下降,加重课业负担 图一科学作业量的调查统计 图二 科学作业的来源调查统计 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了作业批改,但忽略了作业反馈与整理表二)不少学生对同一类型的题目一错再错,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浪费了教师批改的精力、分析的口舌,师生都疲惫 从人的普遍心理特征来看,往往更加喜欢得到表扬在“作业评价情况”一栏中,教师在教学中也注意到多给学生以鼓励 表二 教师对作业的态度调查统计 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率% 作业批改情况 A全部 15 83.3 B部分 3 16.7 C偶尔有 0 0 作业评价情况 A全部 0 0 B部分 6 33.3 C偶尔有 12 66.7 学生订正后再次批改或检查 A有 5 27.8 B没有 13 72.2 整理成错题集 A有 3 16.7 B没有 15 83.3 2、学生的基础水平、生活体验、学习习惯、参与度、作业的成功率同样是影响科学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学生觉得科学作业的难度普遍很难或较难的不多(表一),较多的认为有时难一些,有时易一些,这与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基础有关,新课标下现行作业本A、B(浙教版)对多数学生是适合的,但仍有10%的学生认为作业很难和较难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若遇到做较难知识点的题目时,适当化解难度,让10%的学生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业因此根据难度系数分层次作业也是很有必要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余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0.5-1.5小时科学学科的课余作业合理量应在0.5小时内表三)统计可知,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多在1小时-30分钟内完成,只有3%的在30分钟内完成,因此,从完成作业的时间上看,学生的作业负担还是比较重 表三 学生对科学作用的态度调查统计 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率% 完成情况 A全部完成 205 87.2 B有时侯完成 30 12.8 C经常没完成 0 0 完成需要时间 A 1小时以上 65 27.7 B 1小时~0.5小时 162 68.9 C 0.5小时以内 8 3.4 遇到不懂会怎么做 A问老师或同学 142 60.4 B查阅有关资料 35 14.9 C不理它 58 24.7 作业订正 A马上订正 65 27.7 B等老师校对 165 70.2 C其他 5 2.1 学生对科学作业的期望心理总体上还是积极的。
图三)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生活体验、学习习惯的不同,70%还是比较积极的,有8%比较消极,这与科学知识本身的意义与趣味有关;也可能与科学中考成绩200分有一定关系学生学习自觉性很差,遇到不懂问题时竟然25%学生采取不管;自学能力有限,只有14%左右会查阅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与加强表三) 图三 学生对科学作业的积极性调查统计 3、家长的期望,并过多干涉也是学生作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二)家长往往给学生准备了一大堆复习资料,报了一大堆的补习班,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家庭作业,家长只是一味追求量多,而不要求质精,这个问题存在严重表四)大多数家长因为自己的知识有限也无法判断重点、非重点,因此,他们只要看到孩子在学习就行,根本不过问这学习的内容是否重要 表四 家长对作业的情况调查统计 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率% 了解作业的哪些方面 A作业量 78 70.9 B作业内容 17 15.5 C作业难度 2 1.8 D都不管是老师的事 13 11.8 是否进行家教 A有 84 76.4 B没有 26 23.6 图四家长是否检查作业完成调查统计 大部分家长都检查学生的作业,从问卷中了解到都是表面上的检查,(图四)如:作业是不是完成,但忽略完成质量;看看是不是在看书写字,就代表是否在认真学习等等。
没有从实质上真正的检查,流于形式学生频于应付,负面效果明显 四、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教师要关注学生应用策略,提高学生科学作业的有效度 (一)、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理念出发,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 “减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枯燥变成快乐,让乏味变成兴趣因此作为学生作业负担的直接责任人,教师就需要适当控制作业量,及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科学安排作业量,保护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对初中学生来说,课程是多元化的,作为其中一门综合学科——科学其作业不能超过一小时,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二)、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课堂,深入到科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科学作业的设计也要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接近生活,学生乐于接受的科学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来决定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多少,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有书面的、口头的,还要有动手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基础题中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有对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作业老师先做一遍,这样的作业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无功的作业,作业中还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以便供有能力的学生在提高训练也就是要保证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吃饱”,又可以保证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吃得了”这样,既能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在布置科学作业的同时,又要注意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这方面,要尽量使作业题能够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得到启发;另外在布置作业中要善于借题发挥,让学生们探索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价值,以培养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的认真批改与评价,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 有些教师认为,作业批改与评价就是批改作业,给出对与错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认为初中生对教师的评价已经无所谓,实际上从问卷中发现其实不然,很多学生还是很期待老师的具体评价。
因此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不仅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还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在解题中所运用的科学思想方法,能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也许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对于优秀的学生,用些:“你解题的方法很独特,思维很灵活” 、“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等语言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不便直接更正或改进,给学生以提示,引导学生去更正可以加以评语:“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你这样做是不是更好?”等等在作业批改中可以适当写一些期待性评语,比如:“继续努力,老师关注着你的进步”、“继续努力,等着你的好消息”等等通过简短的文字,提示学生,点拨到位,让学生有所悟因此,教师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批改出学生作业中的对错以及给出作业等级,还要表扬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更应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订正后教师要进行复查针对某些错题,教师与学生一样要做好错题集这对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家长的期望与作业监督,提高科学作业的效率 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对作业的有效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增强孩子的竞争力,很多家长积极地给孩子创造教育条件,家庭教育已远远不仅是传统的人格教育,家长对孩子智育特别是知识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家长热衷于给子女选购教辅读物,辅导功课,检查和布置作业,把一些本应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也揽了过来给孩子请家庭教师非常普遍这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或特长训练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是,过多的家庭教育形式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家长要顾及子女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不能盲目给他们加压,要进行有效的作业监督让子女感觉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减弱逆反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五、进一步讨论 1、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如何很好的把繁多的内容与作业有效性结合的问题 2、作业有效性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常规的考核相矛盾的问题 3、如何使作业更加有效涉及面比较广泛,并不是一个教师个人力量所能达到的,因此需要各学科之间的教师、领导、家长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如何及时调整作业的有效性在新课程下出现的问题 由此,科学作业设计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作业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让家长、教师、社会关注初中学生作业的现况,提高作业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为负担培养各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真正让学生走出繁重学业负担,轻松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余自强.《科学课程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 [2] 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 肖成全.《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4] 张明坤.《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