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矿井地质概况

文档格式:DOC| 21 页|大小 133KB|积分 10|2022-10-11 发布|文档ID:16066412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矿井地质概况一、井田位置及交通打通一矿井田位于松藻矿区东南部,位于渝黔省市交界附近,行政区划属重庆市綦江县打通镇井田中心打通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0′21.7″,北纬:28°36′39″井田走向8.0km,倾斜宽5.2km,井田面积为40.6km2井田内有可采煤层M6、M7和M8三层煤层M6煤层厚度0.15~1.25m,平均0.74mM7煤层总厚0.5~1.73m,平均1.1mM8煤层总厚0.57~4.43m,平均2.85m渝黔铁路穿过矿区北部矿区准轨铁路专用线在渝黔线赶水北站接轨,赶水站北至重庆152km,至成都590km,南至贵阳311km赶水北站至金鸡岩站20.2km,金鸡岩站至白岩站5.3km渝黔公路穿过矿区北部,渝黔公路赶(水)温(水)支线通过矿区打通镇和石壕镇从打通镇北至赶水23km,至綦江83km,至重庆174km,南至石壕9km,至梨园坝19km,至温水33km,至习水75km矿区内各矿井井口均有公路可通;渝黔高速公路从矿区北部的赶水、安稳附近通过,交通十分便利二、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就大区域来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区内受羊叉河的切割、风化、溶蚀和剥蚀作用,形成局部由西向东的倾斜坡地。

    井田西部、北部广泛出露嘉陵江组石灰岩,地貌属剥蚀破坏强烈浑圆低山地形,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强烈的冲刷和溶蚀作用,致使岩溶地形较为发育地面海拔标高一般在750~800m左右      井田东部、南部主要为飞仙关组地层形成的低丘,标高一般在700~750m之间,但沟谷地带切割较剧,相对高差最大达150~200m,沟谷相间,多作北东方向排列,与本区构造线方向接近三、水系及河流井田东缘的羊叉河,河床狭窄,下切较剧,两岸形成悬崖绝壁,河谷谷坡较大,其形态呈“V”字型,唯在鱼跳附近的龙潭组出露地段,因煤系地层岩性松软,易受剥蚀而形成较为宽敞的河岸但覆盖其上的长兴组,玉龙山组灰岩裂隙发育,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发生剥落,崩垮及滑坡甚为严重,促使河谷拓宽,因而此段内又呈一“U”字型河谷地貌形态本区水系发育,河流纵横,属綦江水系上源井田内主要有羊叉河、麻柳河;次为羊石坎和白香沟等溪流一般特点是水源短,河谷狭窄,基岩裸露四、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处山区,多云雾和雨,气候变化较大每年1~2月份为霜冻期,降霜期一般20天左右3~4月份局部地方有降冰雹现象在高山地区冬季有短暂积雪,低洼地带夏季比较炎热,而高山则比较凉爽。

    本区雨量充沛,每年6~9月为雨季,最大降雨量1374mm(1983年),最小755mm(1978年),年平均降雨量1240.9mm月最大降雨量为274.2mm(1986年7月),月最小降雨量10.8mm(1987年12月),冬季有短暂积雪地震:根据松藻矿务局1990年11月委托四川省地震局对松藻矿区地震烈度评定,1991年6月经国家地震局批准(批号:震发烈[1991]007号),松藻矿区基本烈度为VI度区,另据重庆市地震办公室鉴定:历史上无强震活动,地震烈度划为6度区五、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构造本井田处于箭头垭背斜西翼,在翼部产生一组向北略有收敛,向南散开的次级褶皱,依次为两河口向斜、羊叉滩背斜、大木树向斜、鱼跳背斜,这些褶皱具有娄山褶皱的特征,即背斜宽缓、向斜紧凑,褶曲的波幅由南向北西逐渐减弱,至鱼跳背斜为余波所及,故形态异常宽缓控制本区的主要构造为鱼跳背斜和大木树向斜二)井田地质构造(1)褶曲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为鱼跳背斜和大木树向斜鱼跳背斜为本井田主要构造,斜贯井田中部,长约8.3km,走向为北东50°~60°,向西南倾伏,倾伏角为0°~10°两翼地层略不对称,北西翼倾角4°~13°,南东翼倾角3°~7°。

    大木树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长约5.0km,走向北东45°~46°,轴部平缓,两翼倾角7°~9°,基本为一对称向斜大木树向斜向南西方向逐渐倾伏,倾伏角为1°~8°大木树向斜与鱼跳背斜在渝阳煤矿收敛,入本井田后向南西方向撒开,呈“八”字形2)断层本区地层裸露清晰,各层易于识别地表共发现断层46条,绝大部分出露在飞仙关组地层中,落差一般在5~12m之间,地面出露长度一般在300m左右消失,其中f35逆断层地面最大落差为48m,走向长2900m,倾向NW,倾角10°~30°左右错断了大木树向斜轴线,轴线位移平距约100m左右1987年地勘136队对本井田进行生产补勘时,动用了4个钻孔,加之原有I-1孔,共有5个钻孔对f35逆断层进行控制钻探结果证实,该断层由浅部向深部落差明显减小,再向深部未破坏煤层井下实际揭露断层有300余条,且多成组出现,其走向与鱼跳背斜轴近于直交,倾向多为北东向断层带组合形态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间距大约为300~450m,剖面上则成阶梯状,断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对煤层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剧,煤层中落差最大为11.0m,走向长度大于3.0km,横贯+350m水平断层带东西方向影响宽度一般为50~300m,往往造成十余个工作面残缺不全,特别是f4 、f6断层组,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六、地层本井田基本为一隐伏井田,仅在东部沿羊叉河两岸金鸡岩附近长兴组和龙潭组中上部地层呈天窗出露,煤系地层出露长约2km,其余均为三叠系地层覆盖最新地层为下三叠系系嘉陵江组、第四系残坡沉积物、冲积物仅零星分布于地形凹陷及河谷两岸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厚度揭露不全灰、棕灰、浅灰色厚层、巨厚层粉晶至细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顶部5~8m含较多方解石脉及少量燧石结核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厚80.78~66.23m,平均73.20m为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及有机岩组成具水平、波状、砂纹及潮汐层理等沉积构造,富含黄铁矿、菱铁矿晶粒和结核及动、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组成特点和含煤情况的差异,整个煤系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由铝质泥岩至M9煤层底,厚约26m,为灰色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深灰、灰黑色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及浅灰、棕灰色铝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局部可采的M11煤层和不可采的M10、M12煤层此段有透镜状、席状砂体发育,砂体占整个层段厚度的40%中部:由M9煤层底至标志层Ⅳ(B4)底,厚约25m,为深灰、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夹有一层灰岩或泥质灰岩(B3),平均厚1.21m。

    含可采的M6(M6-3)、M7(M7-3)、M8煤层,属主要含煤层段煤层厚度占整个层段厚度的25~30%上部:由标志层Ⅳ(B4)至煤系顶界,厚约22m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夹粉砂岩或细砂岩,仅含不可采的M5煤层,此段碳酸盐岩占整个层段厚度约45~50%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总厚48.47m,共分两段长兴组一段(P2c1),厚24.85~18.33m,平均21.51m深灰、灰黑色中厚至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泥质灰岩,具浓沥青味,上部含少量燧石结核;下部夹1~2层深灰、黑灰色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厚0.30~0.50m长兴组二段(P2c2),厚29.93~24.65m,平均26.96m,浅灰、灰色厚层、巨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顶部有2~3层0.05~0.10m绿灰色粘土岩,具缝合线构造,具沥青味4、三叠系下统玉龙山组(T1y),总厚128.89m共分三段玉龙山组一段(T1y1),厚44.21~34.62m,平均38.77m灰绿、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及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顶部为0.50~1.50m具有方解石脉充填呈“龙须状”的钙质泥岩,稳定发育于全矿区;底部由数层厚度0.05~0.15m绿灰色水云母粘土岩夹薄层灰岩组成,厚0.50~1.00m,是具有二叠系与三叠系化石混生的过渡带。

    玉龙山组二段(T1y2),厚63.88~45.27m,平均54.28m为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显水平层理,夹泥质条带,具少量方解石脉玉龙山组三段(T1y3),厚44.28~30.57m,平均35.84m顶部为灰色中厚层状鲕状灰岩,厚4~5m,中、下部为绿灰色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色灰岩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总厚183.51m,共分两段飞仙关组一段(T1f1),厚128.60~109.44m,平均120.42m紫红色钙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灰岩,具泥质条带,水平层理发育底部为紫红、灰绿、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及泥质灰岩互层,厚8~9m飞仙关组二段(T1f2),厚76.92~50.02m,平均63.09m灰绿、紫红色泥岩及钙质泥岩,夹浅灰色灰岩条带;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厚1.0~2.0m6、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总厚728.17m,共分六段嘉陵江组一段(T1j1),厚74.46~52.23m,平均66.32m深灰、灰、浅灰色厚层至中厚层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绿灰色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4~5m嘉陵江组二段(T1j2),厚46.85~33.19m,平均39.24m。

    灰、浅灰色厚层至中厚层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灰色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嘉陵江组三段(T1j3),厚38.41~29.47m,平均35.03m暗紫色钙质泥岩及泥岩,夹灰色薄层至厚层灰岩,泥质灰岩数层啊,水平层理发育,底部为绿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嘉陵江组四段(T1j4),厚34.46~27.18m,平均29.97m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质灰岩及泥质条带,顶部为薄层灰岩及钙质泥岩嘉陵江组五段(T1j5),厚168.61m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及薄层状灰岩,夹泥质条带及鲕状灰岩嘉陵江组六段(T1j6),厚389.00m灰、浅棕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夹巨厚层状岩溶角砾状灰岩,下部为浅棕灰色白云质角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7、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分布于井田外围,地质图内出露厚度不全岩性为浅灰、深灰色薄层至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钙质白云岩,夹黄绿色钙质泥岩,底部为深灰、黄绿色水云母粘土岩(俗称绿豆岩)七、煤层(一)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海陆过渡带沉积,厚66~80m,平均73m与上覆长兴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茅口组假整合接触由灰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泥灰 岩、石灰岩和铝质泥岩组成,含煤10~12层。

    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各两层,M6、M11煤层为局部可采,M7、M8煤层全区可采煤系含煤总厚4.01~9.88m,平均7.58m,可采总厚5.45m,含煤系数为5.5~13%,平均10.2%;煤层为无烟煤,牌号为WY3M6、M7、M8煤层位于煤系中部,其层间距分别为5.8m、6.7m,为近距离煤层群M11煤层位于下部,至M8煤层层间距为21m龙潭组的岩性、岩相及厚度均较稳定二)可采煤层M6煤层:局部可采,位于煤系中上部,煤层总厚0.15~1.25m,平均0.74m,属薄煤层,含夹矸0~1层,局部两层,夹矸总厚0.03~0.24m,平均0.11m井田内大面积不可采,煤层平均灰分27.35%,属中~高灰煤煤层稳定性为不稳定型主要开采区域为+350m水平以上南盘区煤层容重1.65M7煤层:位于煤系中上部,在羊叉河金鸡岩附近有煤层露头出露,分布范围甚小煤层总厚0.5~1.73m,平均1.1m;属薄煤层,结构一般单一,但在+350m以上南区西部,煤层中部夹一层厚0.1~0.6m的泥岩夹矸该层厚度较稳定,除个别钻孔不可采外,其余基本全区可采煤层灰分为22.64%,属中~高灰煤煤层稳定性属较稳定型。

    目前是全区可采,煤层容重1.55M8煤层:为本井田最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煤系中部煤层总厚0.57~4.43m,平均2.85m,属中厚煤层结构为简单~较简单,夹矸一般位于上部,厚0.03~0.9m,平均0.29m煤层下分层厚度一般为上分层的6~9倍,形成两层煤夹一层夹矸的三层夹矸结构煤层灰分平均为20.66%,属低~中灰煤煤层稳定性属稳定型煤层煤层容重1.55M11煤层:位于煤系下部,煤层总厚0.1~1.19m,平均0.76m,属薄煤层煤层一般厚度介于可采和临界可采之间煤层灰分平均33.32%,属富~高灰煤煤层稳定性属不稳定型由于煤层灰分较高,目前矿井尚未开采煤层容重1.62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3-3表2-3-1 可采煤层特征表层 号煤 层煤 层 夹 矸层间距(m)真 厚(m)结 构稳定性可采程度层数真 厚(m)岩 性6#煤层较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0~1泥岩及碳质泥岩7#煤层简单较稳定大部可采0~1灰质泥岩8#煤层较简单稳定全区可采1泥岩(三)煤层倾角鱼跳背斜轴部小部分0~8°,其于部分煤层倾角一般8~20°,赋存条件比较均匀八、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本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自上而下共有嘉陵江灰岩、玉龙山灰岩、长兴灰岩和茅口灰岩四层。

    嘉陵江石灰岩:总厚720m,出露面积广,地表岩溶极其发育,泉水丰富,是本区强含水层,但本层直接覆于厚达180m的飞仙关钙质泥岩层隔水层之上,对矿坑充水无影响玉龙山石灰岩:总厚130m,出露面积狭窄,地下水补给条件不良,地面虽有泉水出露,但流量甚小,主要含裂隙水,含水性弱,加之本层下部又有厚约30m的钙质泥岩为良好隔水层,对矿坑充水无影响长兴石灰岩:总厚56m,为龙潭煤组顶板的溶洞裂隙含水层,出露于两河口向斜东翼及羊叉河两岸,岩性坚硬构成悬岩陡坡,有利于地表水排泄补给不良长兴灰岩地下水赋存于溶洞裂隙中,其循环受当地浸蚀基准面的支配,浅部浸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循环急剧,含水丰富,浸蚀基准面以下,含水微弱在石壕矿主、副斜井施工中,曾遇见长兴灰岩暗河,经测定暗河全长约5.1km,流量为1050m3/h,河水来源于羊叉河上游,又在羊叉河下游以泉水出露因此,在近河地带下伏长兴灰岩含水性强,故开采羊叉河岸煤层,应充分注意长兴灰岩富水区对矿井安全的威胁茅口石灰岩:位于煤系地层底部,为岩溶裂隙含水层,总厚150m,地下水呈深藏承压状态,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矿区东部露头部分,浅部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较大的暗河均在此岩层中,深部(浸蚀基准面以下)地下水流不畅,含水微弱,但古岩溶有封闭性积水。

    河流及断层:本区河流为綦江河支流,地面河流呈树枝状分布,且多横切岩层走向而过,在近河地带开采浅部煤层时,河水有可能通过岩溶裂隙充入矿井区内断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都较弱,但是,由于煤层的开采和大巷的掘进,受采动的影响,会使煤层导水性增强,所以在穿越断层时,应引起重视综上所述,嘉陵江灰岩、玉龙山灰岩含水层远离煤系地层,且有飞仙关泥岩、玉龙山钙质泥岩隔水层所隔,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在煤层开采时,长兴灰岩裂隙水通过煤层顶板塌陷裂隙进入井下,同时,茅口灰岩地下水必然从底板进入矿坑,因此,对矿井开采充水有影响的主要是长兴灰岩水和茅口灰岩水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井田水文地质概况松藻矿区北起藻渡河,南至贵州省习水县温水区平源乡,走向长8.5公里,东西宽平均4公里,面积约154km2,主要属重庆市綦江县所辖矿区处于箭头垭和桑木场背斜的西翼,地势北东高,南西低,东面山势巍峨,层峦迭嶂,悬崖断壁,深沟峡谷,比比即是,成为矿区东侧的天然屏障山脉标高一般在1000m左右,最高点为张狮坝井田尖山子,标高1419.2m,最低点为松坎河小峰峰段,标高305m,最大切割深度达1100余米,属于中山~低山地形,中度切割区,西南地形稍低,多呈浑园~梁状低山。

    在东西面之间呈宽缓鞍形槽谷矿区每隔5~6Km便有河流切割,蜿蜒于丛山之中较大的河流有藻渡河,松坎河、后溪河、两河口河、羊叉河等五条河小的横溪更多,它们将全区要割成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河间地块形”,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这些河流和溪沟自东向西,流入槽沟谷地带后转向北西,在綦江县赶水镇汇合后流至三江镇注入綦江这些河流和溪沟均属山区型河流,每当夏季秋雨,流量增大,河水猛涨,奔腾咆哮,久晴或枯季水势大减,河床中露出累累乱石可溶性石炭岩出露全区,加之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良好,再赋之充足的雨量,给岩溶地貌的形成创造了良好 的条件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落水洞、溶洞、漏斗及岩溶洼地展布全区,地下暗河亦为数不少形状不同,特别是茅口组石灰岩,栖霞组石灰岩中发育最甚2、含(隔)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自下而上共有四层,即茅口组石灰岩、长兴组石灰岩、玉龙山组石灰岩、嘉陵江组石灰岩茅口组石灰岩:为龙潭煤组的底板含水层,上距M11煤层5.5m,M8煤层29m茅口石灰岩在井田内未出露,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块状石灰岩,性脆质纯,含沥青质,与下伏栖霞石灰岩为连续沉积,全厚380m本层在东面各井田露头部分,岩溶异常发育,落水洞、溶洞极多,暗河屡见不鲜,但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则很少见。

    本层地下水呈承压状态,水位南高北低由于本井田地下水排泄条件差,含水层深埋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地下水循环不畅,因而含水微弱长兴组石灰岩:包括龙潭组顶部10m石灰岩夹泥岩在内此层为龙潭组顶板含水层,在井田东侧之羊叉河谷两岸出露,出露面积0.16km2一般呈悬崖陡壁,不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长兴组分为两段一段为灰黑色生物碎屑石灰岩,含泥质,厚21.51m,地层岩溶化程度差,含水性弱;二段为深灰色块状石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厚26.96m露头部分裂隙、溶洞及沿层面的小孔洞十分发育本层地下水位南高北低,鱼跳背斜轴部为地下水分水岭,由于羊叉河切割本层露头而过,因而羊叉河成为本层地下水主要排泄区含水性不强玉龙山组石灰岩:本层直接覆盖于长兴组石灰岩之上,出露在羊叉河两岸及白香沟、羊石坎溪之下游,出露面积3.2km2,多成陡峭的悬崖地形根据岩性及含水性特征,将本层分为两段一段为灰绿色泥灰岩、钙质泥岩,厚38.77m,为隔水层;二段为灰色石灰岩夹泥质石灰岩,中上部夹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顶部有两层鲕状石灰岩,厚90.12m地表岩溶较发育,主要发育在顶部,以溶洞为主含水性中等嘉陵江组石灰岩:本层直接覆盖于飞仙关组石灰岩之上,总厚为728.17m。

    出露面积16.96km2根据岩性分为六段,三段以暗紫红色钙质泥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及石灰岩,厚35.03m,为隔水层;其下之一、二段及其上之四、五、六段均以石灰岩、泥质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为主溶洞、落水洞相当发育,呈岩溶洼地及溶蚀残丘地形,在麻柳河两岸则往往形成绝壁属强含水层3、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开采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经过30余年的开采,矿井充水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矿茅口巷掘进时,基本无大型水患发生,由于茅口灰岩富水不均,有时揭穿封闭型岩溶时,茅口灰岩水直接溃入矿井,成为矿井充水源之一由于该层深埋地下,补给条件差,地下水运动缓慢,其含水性弱工作面回采初期,当导水裂隙带到达长兴组地层时,其含水水源必然往下渗透补给采空区,形成采空区来水由于岩层含水性弱,矿井涌水量小随着采空面积增大,地表裂隙加剧发育,大气降水被其吸收,补给含水层,再越流补给采空区大气降水间接地成为矿井充水水源,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大M8煤层的开采,降落漏斗进一步扩大,加剧了地表裂隙的发育规模,开采区域上方地表水漏失补给含水层再越流补给采空区,造成矿井涌水量的进一步增大2)、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羊叉河在井田东缘流过,并切割长兴组石灰岩及龙潭组上部岩层。

    由于已在沿河地带留下宽200~400m的河床及危岩煤柱,因此羊叉河对矿井充水无甚影响麻柳河斜贯井田西缘本井田范围内流经长度为4.5km地表流经嘉陵江组石灰岩地段,有数处形成时隐时现的暗河一般六月份流量较大,约23.825m3/s;三月流量较小,为0.066m3/s河床底部至6#煤层的垂高为474m~662m其相对位置主要分布在煤底板标高+120~-200m区间根据《矿井(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计算数据,将6#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时,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7.64m,开采8#煤层时导水裂隙带(包括冒落带)高度为74.53m照此计算,主采层8#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对地表不会造成影响根据唐山煤科院编制的《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麻柳河安全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嘉陵江组一、二段和以上层段岩溶水对矿井充水基本无影响,而嘉陵江组上面的麻柳河地表水体的水对矿井充水亦无影响,所以麻柳河下不留煤柱开采是可行的,但河床下遇到导水断层或采动后有可能导水的断层必须留设断层防水煤柱由于本井田地层较平缓,岩层倾角为0°~13°,现开采区域煤层平均埋深约300m6#、7#煤层开采后,地表已出现大量裂隙,特别是主采层8#煤层开采后,更加剧了地表裂隙的发育规模。

    据观测,地表最大下沉值达3~5m,裂隙宽度为0.2~4.5m不等导致地表水通过采动裂隙直接补给采空区,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大4、矿井涌水量矿井已开采35年之久,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较完备根据已有资料,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计算+170m水平,±0~-200m水平矿井涌水量以及各采区涌水量,见表1-4-2表1-2-2  矿井涌水量预计一览表水平及采区涌 水 量(m3/h)备 注正 常最 大+170水平390.9635.8勘探地质报告提供±0~-200m水平480.6784.2南二区190.32364.57西一区144.6229.8西二区167.3245.7西三区310.2505.8麻柳河煤柱至-200m东二区190.05357.14+170~-200m九、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一)可采煤层顶、底板M7-3煤层:直接顶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偶见炭质泥岩,上部夹M7-1、M7-2不可采层,厚度变化较大,岩性松软易碎,可随回柱垮落,属Ⅰ类易冒落易管理顶板粉砂岩及砂质泥岩抗压强度14.9~86.4mPa,抗拉强度3.5~4.0mPa,摩氏硬度系数为4M8煤层顶板至M7-3煤层底板起,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细砂岩,中砂岩为主,夹透镜状煤层1-2层,含大量黄铁矿,菱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岩性比较松软,厚度变化较大,属Ⅰ类易冒落易管理顶板。

    抗压强度37.5~177.9mPa,抗拉强度1.0~5.8mPa,摩氏硬度系数为4~7底板多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次为泥须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富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二)煤层瓦斯6#煤层瓦斯含量为20.56~7.72毫升/克.煤,平均11.85毫升/克.煤;7#煤层瓦斯含量为19.22~6.65毫升/克.煤,平均13.96毫升/克.煤;8#煤层瓦斯含量为24.03~9.69毫升/克.煤,平均17.09毫升/克.煤但生产实践中测定的煤层瓦斯含量与上述有一定差别,其测定值为6#煤层14.58m3/t、7#煤层18.59m3/t、8#煤层17.85m3/t、9#煤层17.76m3/t、10#煤层16.65m3/t、11#煤层17.39m3/t、12#煤层17.90m3/t轴部鱼跳背斜瓦斯易于逸散,岩层完整,产状平缓, 裂隙不发育,造成瓦斯聚集,瓦斯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由“补充地质报告”可知,井田内8#煤层属严重突出煤层,7#煤层属弱突出煤层,开采煤层瓦斯含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瓦斯梯度7#煤层3.3 m3/t/100m,瓦斯梯度8#煤层3.1 m3/t/100三)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发火趋势根据“补勘地质报告”中提供的各煤层样所作的煤尘爆炸试验资料表明,井田内各可采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

    6#、7#、8#煤层均有自然发火倾向,属于不易自燃类四)地温根据“补勘地质报告”,本矿井变温带井深在40m,恒温带在井深40~120m,增温带在井深120m以下恒温带19.7~20.5℃间,平均20℃地面年平均气温18.9℃地温梯度平均为2.15℃/100m本区平均地温梯度小于3℃/100m,属地温正常地区第二章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一、矿井储量(一)、储量计算范围资源储量计算范围分为两部分:一是采矿许可证25个拐点坐标划定的范围,即标高+170m水平以上的6号、7号和8号煤层的资源储量二是拟扩矿界深度从+170m扩至-200m范围内的6号、7号和8号煤层的资源储量,其中±0m至-200m水平内各煤层资源储量为估算结果二)、工业指标井田内各煤层均属无烟煤,煤层倾角小于20°,一般为12°,属缓倾斜煤层根据《煤、泥岩、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规定,确定资源量最低可采厚度为0.60m,最高可采灰分(Ad)为40%,最高硫分(St,d)为<3%(勘探中M8、M6煤层均为富硫煤,硫分大于3%,考虑在加工利用中脱硫处理,计算中未扣除)三)、煤层容重M6煤层容重1.65 t/m3,M7、M8煤层容重1.55 t/m3,M11煤层容重均为1.62t/m3。

    四)、资源量1、截止2005年底,打通一煤矿原矿山范围,即+170m水平以上6号、7号和8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为9491.0万t,其中(111b)5880.0万t,(2M11)369.1万t,(2S11)3241.9万t拟扩矿界±0m至+170m范围内6号、7号和8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为5987.1万t,其中(122b)为4993.7万t,(2M22)439.8万t,(2S22)553.6万t拟扩矿界-200m至±0m范围内6号、7号和8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估算量为10221.0万t,其中(111b)为1865.1万t,(122b)8355.9万t全井田范围资源储量总计25699.1万t,6号煤层总计3471.2万t,7号煤层总计6082.2万t,8号煤层总计16145.7万t2、可采储量打通一煤矿可采储量为17242.3万t,其中6号煤层1685.6万t,7号煤层4543.7万t,8号煤层11013.0万t祥见2-3-6表3、煤柱及开采损失打通一煤矿“三下”压煤共计2597.0万t,其中6号煤层333.2万t,7号煤层572.4万t,8号煤层1691.4万t(见表2-4-1)布置在煤层内的大巷及轨道巷留设煤柱宽度30m(6号、7号煤层)、40m(8号煤层);工作面之间留设隔离煤柱10m。

    采区回采率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薄煤层按0.85、中厚煤层按0.80计取,开采损失为3852.4万t表2-4-1 打通一煤矿“三下”压煤统计表(单位:万t) 煤层编号打通镇建筑压煤矿区机修总厂压煤自备电厂压煤合 计6 号171.792.968.6333.27 号390.3104.477.7572.48 号1121.8357.0212.61691.4合 计1683.8554.3358.92597.0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330d,每天四班作业,其中三班采煤,一班准备、检修,三班掘进,每班工作8h,每天净提升(运输)时间16h二)、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1、缓倾斜煤层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生产能力根据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煤层储量、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条件,同时考虑目前采面开采技术水平,设计认为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对保证矿井生产稳定性及可靠性,节省基建投资,尽快投产和达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众多,制约本矿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煤层瓦斯含量大,根据现有生产水平推算,+140~-200m水平,煤层原始瓦斯含量预计最小32.18m3/t,最大37.30 m3/t。

    达2400Kt/a时,矿井绝对瓦斯涌出总量641.91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27 m3/t可采煤层M6煤层无突出危险,全井井内赋存不稳定,M7煤层属于弱突出煤层,M8煤层属强突出煤层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开采过程中最大的安全威胁;其次是煤层在-150m水平位置其倾角较大,从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可知,局部地段倾角达20°,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不适就矿井开采,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必须解决由于倾角大带来的不利因素第三,保护煤层M6、M7煤层不稳定,煤层厚度小于0.7m时,薄化带给采煤带来了一定困难2、矿井生产能力方案的确定根据矿井开拓方案,矿井现+350水平下山阶段有西区、东两个采区,扩建采区最佳选择为南二采区,东区、西区按现有生产方式回采,南二采区按二翼布置,由于采区中部M6煤层不可采,选择M7煤层作保护层开采,按东西两翼布置,采区煤层平均倾角12°,平均煤度1.2m,适合采用矿井现已成熟的倾斜长壁仰斜采煤法结合目前国内开采水平,在矿井南二采区增加一个采面,按现有生产能力布置,矿井共布置五个工作面,其中四个薄煤层工作面,一个中厚煤层工作面矿井生产能力2400KT/a (三)、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式中:T—矿井或水平服务年限(a);Z可—矿井或水平可采储量(kt);1.3—储量备用系数,取1.3;A—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kt/a)。

    全矿井服务年限为68年,±0水平~+350水平服务年限为40.8年,根据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对改扩建后设计能力在120~240万吨/年,服务年限(稳产时间)不少于40年,本矿井设计服务年限符合条件要求根据2006年1月1日颁发实施的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2.5条对矿井设计服务年限的规定,设计生产能力450~900kt/a的新建矿井服务年限不宜小于40年,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不宜小于15年,满足要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