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高考文言知识整理文言句式

文档格式:DOC| 12 页|大小 31.50KB|积分 10|2023-04-02 发布|文档ID:19695645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①按句子的结构分: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②按主语施事或受事分:主动句--被动句②其他角度:省略句--完全句变式句--常式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判断人或事物的名称、类别或属性的句子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上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例: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3)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4)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5) 亚父者,范增也6)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7) 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8)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9) 子瑜者,亮兄瑾也10)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11)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注: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例: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同上》3)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上》4)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6)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7) 胜之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2.……,……也例:1 / 121)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2) 妾,洞庭龙君之女也《柳毅传》3) 吾君,龙也《柳毅传》4) 毅,大王之乡人也《柳毅传》5) 此钱塘也《柳毅传》6) 此天子气也7)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8)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9)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10) 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11)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12)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13) 此帝王之资也14) 我,子瑜友也15)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16) 夫吴之越也,仇雠之国也17)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18) 千金,重币也《战国策》注:有些句子表面上是“……者,……也”形式,实际上也是“……,……也”的判断形式例:1) 此三者,吾遗恨也。

    2)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这几条都是用兵的大忌啊!)1)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是使敌人的军队降服,而不是用战争2) 这两句“者”都和前面的词或词组组成了名词性词组,成为“者”字结构,所以也是“……,……也”形式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1)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 登虎丘者六《虎丘记》3) 环村居者,皆猎户4) 粟者,民之所种 《论贵粟疏》4.……,……即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例:1)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2)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3)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4) 此人力士《信陵君》5) 晋鄙,嚄唶宿将《同上》6) 此子贤者《同上》7) 相如素贱人8) 荀卿,赵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5.……,……耳例:1) 此亡秦之续耳2) 田横,齐之壮士耳上两例可以算判断句,但不能说用“耳”做标志的,(个人不同意课本上的说法)注意:A:“……(者),……者也”形式,前一个“者”是判断句中表提顿 的“者”,后一个“者”是个指示代词,是句子的中心语,表明以上是名词性结构,义为“……的人(事、物)”。

    例:1) 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3)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过,“莲, 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者”可做语气词B:有“者”“也”不一定是判断句例:1)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主谓短语作谓语)2) 古者丈夫不耕 (“者”表时间)3)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也”表感叹)4) 叱者何也? (“也”表疑问)5) 莫用众人之议也 (也表祈使)C:古汉语中,判断句有时有用“是”作判断动词(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今天的“是”,但很少见例:1)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3) 臣是凡人,偏在远都 《赤壁之战》4)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滕王阁序》5)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6)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古汉语中的“是”大都用作代词,例:1)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指代“铿然有声之石”,可译为“这样的石头”)2) 是说也,人常疑之。

    指代前所述的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一种说法,可译为“这种说法”)3)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4)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过失6.利用副词“乃”“为”“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非”表否定判断例: 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 嬴乃夷门抱关者3)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愚溪诗序》还有“为愚丘”、“为愚池”、“为愚堂”、“为愚亭”等5)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7)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 8)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9)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 10)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11) 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12)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1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14) 所见皆死牛也 《庖丁解牛》15)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16)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17) 予本非文人画士。

    《病梅馆记》18)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一主两谓、两主两谓、两主一谓形式的判断句A 一主两谓(甚至三谓)a两谓(或三谓)都是肯定判断谓语如;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两谓)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谓)b两谓中一是肯定判断谓语,一是否定判断谓语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两谓(或三谓)都是否定判断如:古之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B两主两谓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C两主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二、被动句 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的表示法有两种类型一)一种是用一定的虚词作为标志的被动句,这种类型主要是有以下几种形式:1.“于”表被动,介出动作的主动者例:1) 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不能被远近各处所容留)2) 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而你被赵王宠幸)3)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被王召见)4)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5)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接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不被时俗约束注意,“学于余”的“于”是“向”的意思6)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7) 使不辱于诸侯8)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有时候,这个“于”也能省略掉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 “逼兵势”是“逼于兵势”《同上》2.“见” “见……于……”“受……于……”形式表被动例:1)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2)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3) 信而见欺,忠而被谤《屈原列传》4)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5) 渐见愁煎迫《孔雀》6) 燕国见陵之耻除也《荆轲……》7)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8)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9)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10)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11) 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柳毅传》12)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以上两种格式中的“于”是介词,作用是介出动作的主动者,“见”“受”表被动需要注意的是:“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1)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3) 君既若见录《孔雀》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请见谅”等即为此种用法 “请见谅”表“请你原谅我”之意类似的还有:见笑、见教等 3.“为”“为……所”例: 1)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3)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4)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5)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6)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雁荡山》7) 为深谷林莽所蔽《雁荡山》8)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9)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黄花冈……》10) 为巡船所物色11) 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还有“为操所先”“为人所杀”等)12)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13) 为婢仆所感,日以厌薄。

    《柳毅传》14) 女侄不幸,为玩童所辱《同上》15)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16) 如姬父为人所杀注:另两种形式“……为所……”和“为……之所……”实际上就是“为……所……”格式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句实际上是说“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或“其”指刘邦)所虏”,(否则,你们这帮人都将被他俘虏!),“之”或“其”只是省略了,所以不需再分类记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为积威之所劫”意思就是“为积威所劫”(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为”仍是表被动介词之”,放在“为”后的动作出发者与动作之间,是结构助词,无义,用来调节音节4.“被”字表被动例:1)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3)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4)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5) 仍更被驱遣《孔雀》(二)被动句的另一种类型是不用任何虚词为标志的,即以主动句的形式表达被动的内容也叫意念被动句例:1)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关被攻占)2) 犹守义不辱3)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4)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

    5)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7)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8)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注:此种被动句多用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还比如“比干剖心”“邯郸围”“城必克”“城之破”等注意:有的整个句子的主语不是受事者,而是句子的某个成分含有被动,我们一般也把它叫做被动句如:1)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指使的)2) 王之蔽甚矣3) 虑壅蔽《谏太宗十思疏》(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文库优质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