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生殖毒性研究

生殖毒性研究生殖毒性研究(Reproductive toxicity study)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及上市的重要环节拟用于人体的药物,应根据受试物拟用适应症和作用特点等因素考虑进行生殖毒性试验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生殖毒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试验反映受试物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和发育过程的影响,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对生殖细胞、受孕、妊娠、分娩、哺乳等亲代生殖机能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子代胚胎-胎儿发育、出生后发育的不良影响生殖毒性研究在限定临床研究受试者范围、降低临床研究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一)实验管理 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随机、对照、重复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1、受试物 1.1 中药及天然药物 应能充分代表临床研究受试物或上市药品,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研究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1.2 化学药物 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并附有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
所用辅料、溶媒等应标明批号、规格和生产厂家,并符合试验要求2、受试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开始生殖毒性试验前,掌握一些受试物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对于是否应进行动物种属选择、试验设计与给药方案的调整等有重要提示作用这些药代动力学信息可能来源于非妊娠或非哺乳期动物在进行结果评价时,可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妊娠或哺乳期动物的药代动力学情况3、试验系统 3.1 实验动物 应采用哺乳动物进行生殖毒性试验在选择动物种属和品系时,应考虑动物的背景资料、实用性、与人的相关性等通常选用年轻、性成熟的成年动物,雌性动物未经产个体动物初始体重不应超出平均体重20%动物特点 大鼠 对性激素敏感;不适合用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研究,因其早期妊娠的发生和维持所依赖的激素主要是催乳素;妊娠后期对非甾体抗炎药高度敏感进行生殖毒性研究通用的较佳 动物种属,首选 小鼠:代谢率高,易惊、群体畸形现象(所有种属动物均会出现)特别明显,胎仔小进行生殖毒性研究通用的较佳 动物种属,次选 家兔:常缺乏药代动力学和毒理资料,对一些抗生素和消化道功能紊乱敏感,临床表现的解释较困难在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中,优先选用的非啮齿类动物 家兔的精液样品可不借助于痛苦性的技术(如电刺激采精)而获得,可用于精液分析研究。
豚鼠:常缺乏药代动力学和毒理资料,对一些抗生素和消化道功能紊乱敏感,胎仔发育期长,历史背景资料不足家猪和/或小型猪:群体畸形的背景情况多变,所需的受试物量大,需要较大饲养空间,历史背景资料不足白鼬:如果不采用特殊的管理系统,只能季节性繁殖(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和动物的相互影响),历史背景资料不足仓鼠:静脉给药虽非不可能,但相当困难,会将受试物存于颊部小囊中而影响实际给药量 攻击性非常强 对肠道功能紊乱敏感,对许多受试物有过度敏感的致畸反应,胎仔小犬:季节性繁殖,多近亲繁殖,历史背景资料不足犬的精液样品可不借助于痛苦性的技术(如电刺激采精)而获得,可用于精液分析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与其他种属动物一样,其药代动力学情况与人不同,历史背景资料不足,常常因为其只数太少而难以进行危险性评估更适合用于进行明确生殖毒性物质(该毒性已比较肯定)特性的试验研究,而不是评估其危险性3.2 其他试验系统 其他试验系统指哺乳动物或非哺乳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体外或体内培养体这些系统的试验结果有助于作用机理的分析,但它们缺乏发育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母体与生长机体(胚胎)间动态的相互变化尚不能替代目前生殖毒性试验常用的整体动物给药给药 4.1 剂量选择 4.1.1 中药及天然药物 可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药理、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药代动力学研究)或预试验以及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途径来进行剂量设计。
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高剂量应出现一些轻微的母体毒性反应,或为最大给药量/最大耐受量低剂量应为生殖毒性方面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NOAEL)”4.1.2 化学药物 高剂量范围内应该出现一些轻微的母体毒性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1g/kg/天为最大给药限量低剂量应为生殖毒性方面的NOAEL高剂量与低剂量间根据具体情况可设计12个剂量,以观察可能的剂量反应关系4.2 给药途径 一般情况下,给药途径应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如果拟用途径有多种,若研究提示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分布)类似,建议采用暴露量较高的给药途径经口给药,通常使用灌胃给药法掺食法(饲料/饮水)一般不采用腹腔注射时可能会对子宫或胎仔产生直接作用,故采用妊娠动物进行试验时,一般不用该途径4.3 给药频率 通常每天给药1次应参考药代动力学参数、预期临床给药情况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评价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评价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胚胎形成、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的损害胚胎形成、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的损害外源化学物对胚胎发育和出生幼仔发育外源化学物对胚胎发育和出生幼仔发育的影响。
的影响可将一个完整生命周期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可将一个完整生命周期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A.从交配前到受孕(成年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配子的发育和成熟、交配行为、受精)B.从受孕到着床(成年雌性生殖功能、着床前发育、着床)C.从着床到硬腭闭合(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发育、主要器官形成)D.从硬腭闭合到妊娠终止(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仔发育和生长、器官发育和生长)E.从出生到离乳(成年雌性生殖功能、幼仔对宫外生活的适应性、离乳前发育和生长)F.从离乳到性成熟(离乳后发育和生长、独立生活的适应能力、达到性成熟的情况)二)试验方案(二)试验方案 对大多数药物而言,三段试验方案(常用的试验方案)通常比较合适,能够识别有可能发生损害的生殖发育阶段对于化学药物来说,如果给药剂量达2g/kg而不致死,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剂量达1g/kg时未出现毒性,可仅进行单项包括两代的生殖毒性试验,包括两受试物组(0.5 g/kg和1.0 g/kg)与一个对照组1)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对雌雄动物由交配前到交配期直至胚胎着床给药对雌雄动物由交配前到交配期直至胚胎着床给药 评价内容包括配子成熟度、交配行为、生育力、胚胎着床前阶段和着评价内容包括配子成熟度、交配行为、生育力、胚胎着床前阶段和着床等。
床等2)胚胎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妊娠动物自胚胎着床至硬腭闭合给药,评价药物对妊娠动物、胚胎及妊娠动物自胚胎着床至硬腭闭合给药,评价药物对妊娠动物、胚胎及胎仔发育的影响胎仔发育的影响 评价内容包括妊娠动物较非妊娠雌性动物增强的毒性、胚胎胎仔死亡、评价内容包括妊娠动物较非妊娠雌性动物增强的毒性、胚胎胎仔死亡、生长改变和结构变化等生长改变和结构变化等3)围生期围生期毒性试验:毒性试验:检测从胚胎着床到幼仔离乳给药对妊娠检测从胚胎着床到幼仔离乳给药对妊娠/哺乳的雌性动物以及胚胎和子哺乳的雌性动物以及胚胎和子代发育的不良影响代发育的不良影响 评价内容包括妊娠动物较非妊娠雌性动物增强的毒性、出生前和出生评价内容包括妊娠动物较非妊娠雌性动物增强的毒性、出生前和出生后子代死亡情况、生长发育的改变以及子代的功能缺陷,包括后子代死亡情况、生长发育的改变以及子代的功能缺陷,包括F1代的行为、代的行为、性成熟和生殖功能性成熟和生殖功能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1 动物选择 至少采用一种动物,推荐用大鼠不少于20只/性别/组2 给药期 交配前给药期可定为雄性动物410周,雌性动物2周;雄性动物给药期应持续整个交配期直至被处死 雌性动物至少应持续至胚胎着床(妊娠第67天)。
3 动物处理 建议雌雄动物按1:1交配雌性动物在妊娠第1315天处死,雄性动物在交配成功后处死观察指标观察指标试验期间:-体征和死亡情况,至少1次/天-体重和体重变化,至少2次/周-摄食量,至少1次/周(交配期除外)-交配期间至少每日进行阴道涂片检查,以检查是否对交配或交配前时间有影响-其他毒性研究中已证明有意义的指标 计数黄体数,活胎、死胎、吸收胎并计算着床数终末检查:-剖检所有亲代动物-保存肉眼观察出现异常的器官,必要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同时保留足够的对照组动物的相应器官以便比较-保存所有动物的睾丸、附睾或卵巢、子宫,必要时进行组织学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建议计数附睾中的精子数并进行精子活力检查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动物选择 通常采用两种动物:啮齿类动物推荐用大鼠;非啮齿类动物推荐用家兔通常大鼠不少于20只/组,家兔不少于12只/组给药期 由胚胎着床到硬腭闭合(即到C阶段末)给药通常,大鼠为妊娠第615天给药,家兔为妊娠第618天给药动物处理 在大约分娩前处死并检查雌性动物,正常情况下,大鼠约为妊娠第20/21天,家兔约为妊娠第28/29天检查所有胎仔的存活和畸形情况。
当所用技术方法要求分别检查软组织和骨骼改变时,最好是每窝分配50%的胎仔进行骨骼检查至少应对50%的大鼠胎仔进行内脏检查对于家兔,检测软组织改变,采用新鲜显微解剖技术较适合,100%的家兔胎仔需进行软组织和骨骼检查评价胎仔的内脏和骨骼异常情况时,若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一般不需要对中、低剂量组动物进行检查观察指标观察指标 试验期间:-体征和死亡情况,至少1次/天-体重和体重变化,至少2次/周-摄食量,至少1次/周-其他毒性研究中已证明有意义的指标 终末检查:-剖检所有成年动物-保存肉眼观察出现异常的器官,必要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同时保留足够的对照组动物相应器官以便比较-计数黄体数,活胎、死胎、吸收胎并计算着床数-胎仔体重,胎仔顶臀长-胎仔异常(包括外观、内脏、骨骼)-胎盘肉眼观察 胎仔骨骼检查胎仔骨骼检查围产期毒性试验(III段)动物选择 至少采用一种动物,推荐用大鼠,通常不少于20只/组给药期 雌性动物给药期应从胚胎硬腭闭合至哺乳结束,大鼠为妊娠第15天至离乳(出生后第21天)为检测可能用于婴幼儿和儿童期药物的不良影响,应选择特定年龄段子代直接给药,进行相关试验研究动物处理 雌性动物分娩并饲养其子代至离乳,每窝选择雌、雄子代各1只,饲养至成年,然后进行交配检测其生殖能力。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 试验期间(母体动物)-体征和死亡情况,至少1次/天-体重及体重变化,分娩前至少2次/周-摄食量,分娩前至少1次/周-其他毒理研究中已证明有意义的指标-妊娠期-分娩 终末检查(用于母体,可行时也用于子代):-剖检所有成年动物-保存肉眼观察出现异常的器官,必要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同时保留足够的对照组动物相应器官以便比较-着床-畸形-出生时存活的子代-出生时死亡的子代-子代出生时体重-离乳前后的存活率和生长/体重,性成熟程度和生育力,应说明是否进行了窝仔动物剔除-体格发育-感觉功能和反射-行为 3.1 单一(全程)试验设计(啮齿类动物)如果将生育力和围产期试验连贯在一起全程给药,则可对生殖过程从A到F各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价假如该试验中包括了对胎仔的检查,且在足够高的给药剂量下得出了明确的阴性结果,可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啮齿类动物生殖毒性试验胎仔结构异常检查也可在附加的一项(或多项)胚胎-胎仔发育试验中进行,而成为两段试验此外,还应进行第二种动物胚胎-胎仔发育影响试验推荐采用家兔两段试验设计(啮齿类动物)最简单的两段试验设计为生育力试验和围产期试验目前研究认为,如果受试物在动物中的暴露量达到人体暴露量以上的足够范围时,围产期试验中并未发现其对产前发育有影响,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再进行胎仔检查也不能显著改变其危险性评价的结果。
生育力试验中雌性动物给药期可持续至胚胎硬腭闭合,并参照胚胎-胎仔发育试验中的方法对胎仔进行检查这种与围产期试验联合考虑的两段试验设计,可进行“常用的试验方案”中要求的所有检查此外,还应进行第二种动物胚胎-胎仔发育影响试验推荐采用家兔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应对受试物在动物中表现出来的生殖和发育两方面的毒性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出现阳性的生殖毒性或发育毒性结果,应评估人体中出现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风险的可能性,这些阳性的毒性结果可能是在生殖毒性或一般毒性试验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人体研究中出现的1、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为可能影响F0代生殖能力的结构和功能性改变,包括对生育力、分娩和哺乳的毒性影响等生育力 与给药相关的雄性生殖毒性可表现为生殖器官的退变或坏死、精子计数减少、精子活力或形态学改变、交配行为异常、不能交配、内分泌功能改变或总体生育力降低与给药相关的雌性生殖毒性可表现为生殖器官损伤、配子成熟和释放相关的内分泌调节改变、交配行为异常、不能交配或总体生育力降低分娩 对动物产程和分娩的影响可表现为分娩起始和持续时间的改变分娩持续时间通常报告为平均每胎耗时,或总分娩时间哺乳 哺乳期给药后,可能对幼仔产生暴露,也可能改变母鼠的哺乳过程(乳汁质量和数量)或改变母鼠的哺乳行为。
发育毒性 发育毒性为对F1代的毒性影响,包括死亡、畸形(结构异常)、生长异常和功能性毒性等死亡 由于发育毒性导致的死亡可能发生于自妊娠早期到离乳后的任何时间(“胚胎-胎仔死亡”仅是发育毒性所致死亡的一种)中阳性结果可能表现为着床前或着床后丢失、早期或晚期吸收、流产、死产、新生仔死亡或离乳后死亡畸形 即通常所指的结构异常,表现为子代骨骼或软组织畸形或变异生长异常 通常表现为生长迟滞,有时生长过快或早熟也被认为是生长异常评估生长速率的最常用指标为体重,同时也可测定顶臀长、肛门与生殖器间距离等功能性毒性 包括任何正常生理或生化功能的持续改变,但通常仅测定神经行为和生殖功能常规测定指标包括自主活动、学习记忆、反射、性成熟时间、交配行为和生育力综合评价 在对生殖毒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应结合以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1)受试物的药学特点;(2)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其他毒理学研究的结果,特别是长期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结果;(3)临床研究受试者人群特征以及已取得的临床研究的结果中药、天然药物还应结合处方组成特点、方中药味毒性情况、临床应用背景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评价最终应落实到临床研究受试者范围限定、风险效益评估以及必要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应用上。
药物依赖性试验按毒品来源分类:(1)天然毒品,如鸦片、吗啡,可卡因、古柯叶,大麻,麦司卡林,致幻蘑菇菌等2)化学合成毒品,如海洛因,苯丙胺类毒品,致幻剂LSD等按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分类:(1)中枢神经镇静型,如鸦片、吗啡、海洛因、安定类、巴比妥类2)中枢神经兴奋型,如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3)致幻型,如LSD、麦司卡林4)综合作用型,如大麻1)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这类药物在上世纪初即用于临床,使用不久,人们就发现其有较强的成瘾性由于容易产生耐受性,不少病人逐渐增大剂量,日久便对其产生了依赖,有时在一次大剂量服用后即可以成瘾这类药物的代表品种有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阿米妥等,目前临床上已基本不再使用2)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药有较强的成瘾性,面对众多的失眠症患者,医药学家只得另辟蹊径,开发替代产品,上世纪中叶,导眠能、眠尔通、安眠酮等相继问世,但问世不久即有报道,这些药仍无法解决成瘾问题,于时它们也渐渐被逐出了市场3)苯二氮蕞类抗焦虑药:)苯二氮蕞类抗焦虑药:这是一类具有良好抗焦虑作用及催眠作用的药物,且副作用不小,故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苯二氮蕞类药成瘾性较小,但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该类药也会产生依赖现象。
4)非麻醉性镇痛药:)非麻醉性镇痛药:这类药的主要品种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这些临床上使用极广的药物,具有退热和减轻躯体某些疼痛的作用,但有不少人将此药用以提神或解脱心理压力,一些有慢性疼痛的人更是长年累月地使用这类药物,结果形成了药物依赖除了上述的一些药容易成瘾之外,中枢兴奋剂中的苯丙胺(摇头丸)及吗啡类中的咖啡因、可待因等都有极强的成瘾性,这些药品都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之列药物依赖性研究一般包括 神经药理学试验 躯体依赖性试验 精神依赖性试验1、神经药理学试验 可利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对行为学效应和神经递质进行测定,初步判断受试物有无依赖性倾向,这些内容可通过药效学试验、一般药理学试验或毒理学试验进行观察,具体方法不再列出2 2、躯体依赖性试验、躯体依赖性试验3、精神依赖性试验 猴自身给药试验 大鼠自身给药试验 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大鼠药物辨别试验 小鼠行为敏化试验 大鼠行为敏化试验 也可采用其他的方法,但需加以说明2、大鼠体重减轻试验(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1)原理: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出现后,大鼠体重减轻,但非阿片类镇痛药和镇静催眠药则无明显作用。
阿片类戒断后大鼠体重急剧下降,以戒断后24-48h最明显,是考察阿片类身体依赖性的较好指标2)动物:健康大鼠3)实验步骤:每天早、晚相同时间测定大鼠体重,每次测重后按体重给药,每天2-3次,连续给药数周(不少于4周)剂量根据LD50和ED50及给药途径制定原则上低剂量应高于药效学有效剂量,高剂量应尽可能高,但不能出现毒性反应末次给药后每天测量体重2-3次(与给药次数相同),计算平均值,比较停药前后不同时间的体重变化催促戒断试验以剂量递增法给药,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后2h注射拮抗剂,在2h内每隔30min测量体重1次,比较体重下降百分率也可同时观察大鼠给药后行为变化和体温及自发活动的变化情况,并以第1次给药至反复给药1周内为重要4)结果评价:如戒断后大鼠体重急剧下降,则反应受试物具有身体依赖性3、大鼠替代试验(替代试验、交叉躯体依赖性试验)(1)原理:给动物阿片类药物并使之产生身体依赖性后停药,代之以受试物,观察动物是否发生戒断症状2)动物:健康大鼠3)实验步骤:掺食法连续给以吗啡使动物产生身体依赖性,5天后以生理盐水、吗啡或不同剂量受试物代替,每8h给药1次,连续6次替代前(基础值)及替代后每隔4h测定体重1次,计算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比较替代药物组和吗啡依赖组之间的差异。
4)结果评价:按等效镇痛ED50的倍数计,比较达到同样替代程度的受试药的剂量和吗啡的剂量,可以确定受试药物的身体依赖性潜力的强弱程度大鼠攻击试验(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1)原理:形成依赖性后停药或用拮抗剂催促,可发生戒断症状,易与同笼大鼠发生相互攻击(一般停药后72h最明显,24h时极不明显;具有间断性的特点,可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天)2)动物:健康大鼠3)实验步骤:按递增剂量给药,连续数天,如有依赖性,则停药后大鼠出现体重减轻、摇体、眼睑下垂及扭体等戒断症状;此时如将大鼠同居一笼,则出现嘶叫、对阵和相互攻击现象,甚至受伤致死一般于停药后第3天进行试验(将动物同居一笼),观察1h,记录对阵时程和嘶叫,以及攻击和互咬次数4)结果评价:本试验可反应吗啡成瘾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戒断症状的记分评定(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戒断症状的记分评定(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1)原理:动物长期获得阿片类药物后,其中枢神经系统能产生一种适应状态,停药或注射拮抗剂后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干扰现象即戒断症状对这些戒断症状的轻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即可判断药物的身体依赖性潜力2)动物:常用大鼠和猴其中阿片类药物在猴上的依赖性表现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比较明显且易于观察。
3)实验步骤:按剂量递增法并配合恒量法给药,也可用拮抗剂纳络酮催促戒断自然戒断或催促戒断后观察一系列戒断症状,根据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综合评分4)结果评价:戒断症状的综合评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可对戒断症状进行全面综合评分,也可对其中主要戒断症状进行综合评分猴戒断症状可分为轻、中、重、极重4个等级,每一等级的评分可根据症状种类的多少和出现的频率定分,但不能大于级差分值依赖性潜力的大小可依据等效依赖性剂量来判断,即产生近似依赖状态的剂量来判定,也可按相同的等效镇痛ED50的倍数剂量来比较本方法同时也可进行替代试验可在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中观察二)精神依赖性试验(二)精神依赖性试验大鼠药物辨别试验大鼠药物辨别试验(1)原理:依赖性药物使人产生的情绪效应如欣快、满足感等,属于主观性效应具有主观性效应的药物可以控制动物的行为反应,使之产生辨别行为效应本试验可准确判断受试物是否属于阿片类药物,以及产生精神依赖性潜力大小2)动物:常用大鼠3)实验步骤:利用辨别试验箱和训练程序训练动物正确压杆,然后通过辨别训练训练动物产生稳定准确地辨别吗啡和生理盐水的能力最后进行替代试验,以不同剂量吗啡和受试物进行替代,观察压杆正确率与剂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剂量-效应曲线,求得药物辨别刺激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越小精神依赖性潜力越大)。
4)结果评价:药物辨别刺激ED50值越小反映精神依赖性潜力越大;如替代药物不产生训练药物反应,则说明该药不属于吗啡类药物本试验不适用于阿片类拮抗剂由于药物辨别刺激并非完全基于药物滥用产生,因此在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潜力方面不如自身给药试验可信,但在药物主观效应强度的定量比较方面有其优越性由于动物训练周期较长(一般3-4个月),试验中要注意耐受性的产生条件位置偏爱试验条件位置偏爱试验(1)原理: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如果把奖赏刺激与某个特定的非奖赏性条件刺激如某特定环境反复练习之后,后者便可获得奖赏特性反复几次将动物给药后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如药物具有奖赏效应,则特定环境就会具有了奖赏效应的特性,动物在不给药的情况下依然有对此特定环境的偏爱2)动物:常用雄性大鼠或小鼠3)实验步骤:试验装置为黑、白两个互通的盒子,中间有可活动的隔板隔开动物每天上午、下午(或隔天)分别给受试物和生理盐水各一次,给生理盐水后将动物放入一侧盒子,给药后动物放入另一侧盒子,每次在盒中停留30-40min,连续训练5天第6天在固定时间不给药的情况下将动物放在黑、白盒之间的活动台上,同时用隔板将黑、白盒半隔开以动物爬到盒底的瞬间开始计时,记录15min内动物分别在两盒内停留的时间。
4)结果评价:如果动物在一侧盒子内停留时间显著延长,则表明其对伴药盒产生位置偏爱,该受试物具有偏爱效应以吗啡为阳性对照药,比较它们在等效ED50倍数剂量条件下的偏爱效应,或比较产生相似位置偏爱效应的药物剂量,即可反映该受试物的精神依赖性潜力的强度本试验的准确性取决于训练次数和每天训练的时间训练次数越多,条件联系越牢固;时间过短则条件联系不牢固,时间过长则离散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