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机械/制造 > 机械/仪表工业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代换

文档格式:DOC| 13 页|大小 288.02KB|积分 15|2022-10-08 发布|文档ID:15932065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 ------杭州学习内容介绍一、 机械制图的概述及有关标准概况1, 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沿革1950-1951年,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13项中华人民标准《工程制图》(草案)1956年,一机部发布了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1959年,国家技术科学委员会发布了我国第一套《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共19项1970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了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试行),是第二套《机械制图》国家标准1974年,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布了8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转正)1984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了17项《机械制图》国标,是我国第三套《机械制图》国家标准1985年至今,已陆续对84年发布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分类、修订,原共17项中的14项已被取代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2 表1-1)2, 学习贯彻制图标准要注意的问题2.1,应注意标准所给出的示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有关的条文图例中的形状或标注尺寸等往往是不完整的,一般不能作为其它场合的范例使用2.2,制图标准中的某些条文往往需要通过图例给出规定因此,图例本身就是规定。

    在标准中,图文具有同等效力2.3,查用标准时,应以标准文本为准,一般不以教科书或手册为依据查用现行有效的、最新的标准2.4,技术制图是比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等各专业制图高一层次的制图标准《机械制图》等标准可选用《技术制图》标准中的若干规定,或在不违背《技术制图》标准中基本规定的前提下,作出必要的、技术性的具体补充,此时,相应的两类标准应同时执行当新的《技术制图》标准发布后,并未写明代替相应的《机械制图》标准,相应的《机械制图》标准也未及时的根据《技术制图》标准进行修订,此时,应同时贯彻这两种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制图》中的规定可作为《技术制图》规定的补充,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应服从于《技术制图》标准中的新规定3,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4,标准的编号及名称 标准顺序号无规律可寻;标准批准年号为四位数,但此标准未被新的标准代替且是复印件,则可按原来的两位数5,标准级别:1990年起至今改为四级管理,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注:今后可能有联盟标准,就是若干个单位组合成的标准6,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应在封面上注写出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其标识代号和含义分三种情况:IDT 等同采用 MOD 修改采用 NEQ 非等效采用二、 制图的基本规定1, 标题栏的方位和看图方向1.1 ,标题栏在右下方,装订边在左方(如图2-1);或者,标题栏在右上方,装订边在下方(如图2-2)。

    注:优先采用前者1.2,图2-1看图方向按标题中的文字方向;图2-2看图方向按符号指示的方向2, 比例标注方法在机械制图中有3种: 注:机械制图中的比例是指图与物之比3, 图线3.1,机械制图中采用的图线的形式、画法及其应用贯彻GB/T4457.4-1984的规定现该项标准已从2003年4月1日起被现行标准替代绘制图样时,有关图线的规定应贯彻以下两项新标准: GB/T17450-1998 《技术制图 图线》 GB/T4457.4-2002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图线》 注:该两项标准本公司技术科已有 在绘制机械图样时,此两标准必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地同时贯彻3.2,技术制图的基本线型(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 P102)规定了15种基本线型,其中4种分别是:实线(No.01);虚线(No.02);点画线(04);双点画线(05)。

    3.3,机械制图的线型及其应用(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27)规定了9种基本线型,其中波浪线可看作由细实线变形而派生的;双折线可看作由细实线与几何图形组合而派生出来的因此其代码相同(No.01.1),代码后数字1表示细线,2表示粗线 注:波浪线和双折线在同一张图样中一般采用一种4,图线的应用 过渡线和弯折线,锥形结构的基面位置线,分界线,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连线(No.01.1)(细实线);剖切符号用线,表格图流程图表示线,轮廓线(01.2)(粗实线);不可见轮廓线(02.1)(细虚线);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02.2)(粗虚线);中心线,分度圆,剖切线(04.1)(细点画线);限定范围表示线(04.2)(粗点画线);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重心线,成形前轮廓线(05.1)(细双点画线)具体线型应用及示例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27;P305,新旧《图线》标准的几点对比及说明 有关图线的旧标准:GB/T4457.4-1984 新标准:GB/T17450-1998;GB/T4457.4-2002。

    5.1,旧标准GB/T4457.4-1984中规定粗线线宽代号为b,细线的宽度约为b/3,即粗细线的宽度比为3:1 98年发布的GB/T17450将图线分为粗线、中粗线和细线三种,其比例为4:2:1,这是对各种专业制图中图线宽度比率的总规定GB/T4457.4-2002明确规定,在机械制图中采用两种线宽,之间的比例为2:1,即,只取相邻两个档次的线宽比率,图线宽度代号改为d,即,当粗线线宽为d时,细线宽度为d/2在图线宽度的数系中由原来的8种增加为了9种,即:0.13mm(新增),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注:优先采用0.5mm,0.7mm这两种,即,当粗线线宽为0.5mm时,细线线宽为0.25mm;当粗线线宽为0.7mm时,细线线宽为0.35mm过渡线由原来的粗实线改为用细实线表示明确规定了模样分型线为粗实线表示,模样分型线是指借助模型、模具制作的铸造及锻造件上的分型线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35,图01.2.9轨迹线由细点画线改为细双点画线5.2,粗虚线和粗点画线的选用,这两种线型都是用来指示零件上的某一部分有特殊要求,但应用场合却不同。

    粗虚线(No.02.2)专门指示该表面有表面处理(包括镀,涂覆、化学处理、冷作硬化)要求,见图2-3粗点画线(No.04.2)是限定范围的表示线,常用于下列场合:a,限定局部热处理; b,限定不渡范围;c,限定形位公差的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范围,见图2-35.3,双折线的画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 P118,图125.4,相邻辅助零件是指不属于某一零、部件,但装配后与该零、部件相邻的另一零件绘图时,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用细双点画线(No.05.1)表示,见图2-4这种画法应注意三点:a,表示相邻辅助零件采用断裂画法时,断裂边界的波浪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得画成“细双点画波浪线”,因为没有这种线型b,相邻辅助零件的剖面区域不画剖面线c,零部件的视图与相邻的辅助零件重叠时,零部件重叠部分的视图画法应不受影响5.5,断裂画法通常可分为单边断裂(如图2-5)和中间断裂(如图2-6)绘图时有三种线型,即:波浪线、双折线和细双点画线a,中断处的边界线:这是指为缩短图形而断去中间部分后的断裂边界这种画法适用于沿长度方向的形状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较长机件上述三种线型均可作边界线画法(如图2-6)。

    但是,当遇到有图形的周边采用细实线相连的简化画法时,波浪线不宜作中断处的边界线(如图2-7) 注:三种线型的两两之间的宽度;双折线和双点画线与机件轮廓线的长出部分的长度在标准在暂无规定b,单边断裂是指只画出断裂后剩下的部分,未画出断去的另一部分的情况此时的断裂边界只能采用波浪线或双折线(如图2-4,2-5,2-8),这种情况不得以细双点画细线作为断裂处边界线c,无论是在视图中画出的局部剖视(图2-9),还是单独画出的局部剖视(图2-10),其边界线既可画成波浪线,也可画成双折线,但不得画成细双点画线6,标题栏 6.1,标题栏里的“日期”的填写有三种形式,其中“年”用四位数表示,“月”、“日”用两位数表示: 1999-05-30(连字符分隔) 1999 05 30(间隔字符分隔) 19990530(不用分隔符)6.2,在标题栏中,有些厂家还增加了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而本公司只有一种画法(第一角画法),也没有较多的涉及到其它国家采用第三角画法的图样,所以,这个(第一角画法)识别符号可以省略不注。

    三、投影法1,投影法: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2, 第一角投影(第一角画法):将物体置于第一分角内,并使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而得到的多面正投影第一角画法,简称E法我国(解放后)一直沿用第一角画法,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等较多的国家也都采用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投影(第三角画法):将物体置于第三分角内,并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物体之间而得到的多面正投影第三角画法简称A法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第三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并不是新的投影法,和第一角画法相比较:是两种画图的方法;这两种画法的表达功能相同;两种画法所得到的六个基本视图名称一样 第一角画法的六个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得到的六个视图;第一角画法的识别符号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5,图4;图5;图6 第三角画法的六个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得到的六个视图;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11,图A1;图A2;图A33, 投影法分类: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4,图24, 目前,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不仅被同时列入国际制图标准中,而且许多采用第一角画法的国家也同时允许采用第三角画法;采用第三角画法的国家也同时允许采用第一角画法。

    因此,在GB/T14692-2008中有了这样的规定条文: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也就是认证了GB/T17451-1998中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的条文四、图样画法1,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概述1.1,在GB/T16948-1997《投影法术语》中,“表示法”是指技术图样的表达方法,通常涉及三个方面,即:特定的投影法、画法、注法1.2,在机械图样的表示法中,有基本表示法和特殊表示法之分2,视图2.1,视图表示法现行两项标准: GB/T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GB/T4458.1-2002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原标准GB/T4458.1-1984中,有关视图的画法与标注规定与剖视图、剖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等表示法放在一起) 有关图样画法的现行标准中,除此两项外,还有三项分别是:GB/T17452-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剖视图和断面图》GB/T4458.6-2002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剖视图和断面图》GB/T16675.1-1996 《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 第1部分:图样画法》 注:此五项图样画法新标准在本厂技术科均有2.2,GB/T4458.1-1984中,将主要用于表达机件外形的视图分为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四种;GB/T17451-1998中,则将视图分为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四种。

    2.3,向视配置法:图样上视图和剖视图自由配置的表示法如图4-1,向视图及向视图配置法,如图4-2,基本视图配置(第一角画法) 注:图4-1图中字母后的“向”字在GB/T16948-1997中已去掉比较图4-1和图4-2,它们之间的方位是一一对应的,即:这两组视图中同字母的图形,其形状、方位完全相同,仅仅是改变了配置而已向视图的分析结论:a,向视图是基本视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移位(不旋转)配置的基本视图b,向视图的投射方向应与基本视图的投射方向一一对应(图4-1中,F向的箭头也可指向相当于右视图的图形D)2.4,局部视图表示法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而得到的视图在机械图样中,局部视图可按三种形式配置,并进行必要的标注:a,按基本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当与相应的另一视图之间没有其它图形隔开时,则不必标注(字母)如《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60,图1中俯视图位置上的局部视图b,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和标注如《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60,图2中A、Bc,按第三角画法配置在视图上所需表示的局部结构的附近,并用细点画线(04.1)或细实线(01.1)将两者相连。

    如《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60,图3;图4;图5;图62.5,斜视图表示法斜视图是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用于表达机件倾斜结构的外形原标准与新标准(GB/T17451-1998)有以下三点不同:a,斜视图的断裂边界可用波浪线绘制,也可用双折线绘制b,和向视图一样,取消了斜视图名称中的“向”字c,当斜视图旋转配置时,原标注“×向旋转”,汉字已取消,启用了旋转符号旋转符号画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2473,剖视图及剖面区域的表示法、断面图旧标准GB/T4457.5-84,有关的新标准:GB/T17452-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剖视图和断面图》GB/T17453-2005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4458.6-2002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剖视图和断面图》 具体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85;《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248;《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2554,简化画法GB/T16675.1-1996 《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 第1部分:图样画法》GB/T16675.2-1996 《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 第2部分:尺寸注法》 具体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212;《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技术制图卷》P274。

    五、常用的零部件和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4459.1-1995)1.1,螺纹画法及表示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3791.2,螺纹标记的规定 在GB/T4459.1-1995附录A的基础上,95年后,相关部门对此相继进行了修订 下表:常用标准螺纹的标记方法序号螺纹类别标准编号特征代号标记示例螺纹副标记示例备注1普通螺纹GB/T197-2003MM8×1-LHM20-6H/5g6gM6中等公差精度(如6H、6g)不注公差带代号;中等旋合长度不注N(下同);M10M16×Ph6P2-5g6g-L2小螺纹GB/T15054.4-1994SS0.8-4H5S0.9-4H5/5h3内螺纹中径公差带为4H,顶径公差等级为5级S1.2-LH5h3外螺纹中径公差带为5h,顶径公差等级为3级;(顶径公差带位置仅一种,故只注等级,不注位置)3梯形螺纹GB/T5796.4-2005TrTr40×7-7HTr36×6-7H/7cTr40×14(P7)LH-7e4锯齿形螺纹GB/T13576.4-2008BB40×7-7aB40×7-7A/7cB40×14(P7)LH-8c-L5米制锥螺纹GB/T1415-1992ZMZM10ZM10/ ZM10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配合M10×1 .GB/T1415M10×1 GB/T1415/ZM10-S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配合,S为短基距代号,标准短基距代号不注。

    ZM10-S660°密封管螺纹圆锥管螺纹(内、外)GB/T12716-2002NPTNPT6内、外螺纹均仅用一种顶径公差带,故不注公差带代号;左旋时尾加“-LH”圆柱内螺纹NPSCNPSC3/47统一螺纹GB/T20666-2006UN2-12UN-2A第一个“2”表示公称直径(英寸in),当小于1/4in时,用代码(共十种)12表示每英寸牙数UN表示恒定螺距公差带代号2外螺纹A(B表示内螺纹)855°非密封管螺纹GB/T7307-2001GG11/2AG11/2A外螺纹公差等级分A、B两种G1/2-LH内螺纹公差等级只有一种表示螺纹副时,仅需标注外螺纹的标记955°密封管螺纹圆锥外螺纹GB/T7306.1~7306.2-2000R1R13Rc/R23/4Rp/ R13表示与圆柱内螺纹相配合R2R2 3/4表示与圆锥内螺纹相配合圆锥内螺纹RcRc11/2-LH这三种螺纹:内、外螺纹均只有一种公差带,故省略不注表示螺纹副时,尺寸代号只注写一次圆柱内螺纹RpRp4上表中序号2小螺纹,一般指的是公称直径小于等于1.4mm;序号5,ZM螺纹为德国独用;序号7统一螺纹,来源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列入国际标准中,UN相当于螺纹特征代号,当螺纹牙底倒圆时,加注R(如UNR),此种螺纹按螺距分为四种类型:粗牙(UNC或UNRC);细牙(UNF或UNRF);超细牙(UNEF或UNREF);恒定螺距系列(UN或UNR)。

    1.3,新的《普通螺纹》标准于2003年5月22日发布,于2004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普通螺纹标记示例:2,齿轮表示法(GB/T4459.2-2003)2.1,齿轮表示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3952.2,其它新标准:GB/T10095.1~2-2008 《机械制图 圆柱齿轮 精度制》GB/T18620.1~4-2008 《机械制图 圆柱齿轮 检验实施规范》GB/T13924-2008 《机械制图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检验细则》3,花健表示法(GB/T4459.3-2000)3.1,花健表示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4104,弹簧表示法(GB/T4459.4-2003)4.1,弹簧表示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4155,中心孔表示法(GB/T4459.5-1999)5.1,中心孔表示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4366,动密封圈表示法(GB/T4459.6-1996)6.1,动密封圈表示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4107,滚动轴承表示法(GB/T4459.7-1998)7.1,滚动轴承表示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443。

    六、尺寸及技术要求表示法1,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及给出方式(JB/T5054.2-2000)1.1,“技术要求”的书写“技术要求”的位置应尽量置于标题栏上方或左方;当标题栏的上方和左方有空白处时,不要将技术要求书写在远离标题栏处;不要将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书写在右上角,如全部 ,其余 ,其余倒角C1;不要以“注”代替“技术要求”;简化表面结构注法(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220);仅一条要求时,可省略编号,但不省略标题2,尺寸注法(GB/T4458.4-2003、 GB/T19096-2003)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135、P188P148的附录A中,用这些符号或缩写词替代,便于向国际标准接近3,尺寸的简化注法(GB/T16675.2-1996)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169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方法(GB/T4458.5-2003)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1514.1,新旧标准的不同点:新标准提出了39个术语,新增了5个,可查阅GB/T1800.1-1997;见《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1卷 P2-74改变了12个标准公差的数值;(见《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1卷 P2-76 表2-2-2手工打波浪线数值)。

    新标准(GB/T1800. 3)正文中删除了标准公差IT01和IT0级的数值,仅在附录中列入了常用尺寸段的IT01和IT0级的标准公差数值;将原来的js和Js改写为js和JS5, 线性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及其图样表示法(GB/T1804-2000) 见《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1卷 P2-135(是1992年标准)6,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GB/T15754-1995)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1587,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表示法(GB/T1182-2008)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275 7.1,1996年后,现行最重要的有关形状和位置的4项标准: GB/T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4249-1996 《公差原则》GB/T16671-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1184-1996 见《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1卷 P2-193 GB/T4249-1996见《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1卷 P2-148。

    GB/T16671-1996见《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1卷 P2-1487.2,被测要素、基准要素的标注要求及其它附加符号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280 在P285图29,图30下方,基准符号下方以“注”的形式给出了ISO标准规定的基准符号 基准符号不采用字母:E、I、J、M、O、P、L、R、F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不允许采用的标注方法:见《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1卷 P2-170 表2-3-97.3,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GB/T1184-1996) 未注公差等级:旧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新标准分为H、K、L三个等级,其中H级最高,L级最低数值可查该项新标准 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注标在标题栏附近的“技术要求”中,如:“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按GB/T1184-1996-K”8,表面结构表示法(含粗糙度注法)(GB/T131-2006)见《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2058.1,新标准特点:全新的注法体系、对代号含义有了全新的解释; 变动1:大幅度增加了参数项目,改变了参数的名称和代号表面结构参数轮廓参数R(粗糙度轮廓)参数(含高度、间距等)W(波纹度轮廓)参数(含高度、间距等)P(原始轮廓)参数(含高度、间距等)图形参数R(粗糙度图形)参数W(波纹度图形)参数支承率曲线参数R(粗糙度轮廓)参数P(原始轮廓)参数 变动2:要同时给出检验规范要求,以便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检验规范的给定方式有两种:一是注出检验规范;二是未注时按相应标准规范规定的默认值8.2,注法1,可按原标准注,也可注在形位公差的框格上; 注法2,简化注法,注在标题栏上方或标题栏附近,或“技术要求”中,如《技术产品文件标准汇编 机械制图卷》P220,图25、图26、图27、图288.3,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旧标准(GB/T3505-1983)新标准(GB/T3505-2000)名称代号名称代号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ɑ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轮廓的最大高度Rz七、标准目录技术制图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76);机械制图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78);CAD制图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79);CAD文件管理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80);常用螺纹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82);常用紧固件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83);表面结构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86);极限与配合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88);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目录(见:《机械制图 新旧标准代换教程》P189)。

    2009040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xuexiniu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