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竹螟的危害及防治

竹子竹螟的危害及防治(1) 分布与危害:竹螟类有 10 余种,属鳞翅目,螟蛾科常见的有竹 织叶野螟、竹绒野螟、竹云纹野螟、赭翅双叉端环野螟和竹金黄镰翅 野螟等多种,常几种混同发生,以竹织叶野螟分布最广、危害最重 该虫分布于河南、山东以南各省竹区,主要危害毛竹、淡竹、刚竹、 青皮竹、撑篙竹,也可危害竹笋、哺鸡竹、石竹、绿竹、水竹、苦竹、 花竹、麻竹、孝顺竹等该虫大发生时,吃光竹叶,导致竹株枯死, 翌年出笋减少 30%-50%,新竹眉围下降 20%-30%2) 形态特征:竹织叶野螟成虫为中小蛾类,体长 9-15 毫米,黄色至 黄褐色,腹面银白色翅外缘且褐色宽边,前翅3 条褐色横线幼虫 橙黄色,体上各节毛片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6-25 毫米3) 发生规律:竹织叶野螟1 年发生 1-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 土茧中越冬翌年4 月下旬化蛹,5 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具强趋光 性成虫需补充营养后方能交尾产卵,于夜晚飞于林中或附近的栎、 栗树上取食花蜜雌成虫选择当年新竹,产卵于梢部竹叶背面每只 雌虫产卵92-149 粒,分 4-8 块产下刚竹出笋较迟,雌虫产卵于新竹 秆的中上部6 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寻找新萌发竹叶吐丝卷叶成 苞,在苞内自叶尖向叶基取食,约食至虫苞的一半时弃旧苞卷新苞。
初龄幼虫卷I片叶成苞,每苞有幼虫2-25头;2龄幼虫卷2片叶,每 苞有虫 1-3 头; 2 龄幼虫卷 2-4 片叶,每苞 1 虫; 5 龄幼虫卷 8 片竹 叶,需要每天更换新苞初龄幼虫多从梢部开始卷叶取食,换苞时向 下转移,3 龄后还可以扩散到邻近的新、老竹上结苞取食7 月上中 旬,幼虫老熟,吐丝触地,人土3-5 厘米深结土茧,但仅有部分幼虫 化蛹,并于 7月中下旬羽化成虫产生第二代各代若熟幼虫均大部分 滞育越冬,而少数化蛹产生下一代,直至第四代而毛竹主要于春季 萌发新叶,仅第一代危害重,此后由于食料不足,第二代危害较轻, 第三、四代少见,竹织叶野螟初孵幼虫需取食新竹竹叶,而毛竹林出 笋有大小年之分,大年被害的竹林翌年笋少羽化的成虫需迁飞到处 于出笋大年的竹林内产卵,第三年再迁回,以此往复但在花年竹区, 这种迁飞现象不明显竹绒野螟1 年发生1 代,以2-3 龄幼虫在竹上 虫苞内越冬,竹云纹野螟和金黄镰翅野螟1 年 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 面枯叶层中越冬赭翅双叉端环野螟1年 2-3代,或2 年5 代老熟 幼虫在钩梢竹腔或虫苞中越冬以上 4 种竹螟的成虫都需取食花蜜后 才可交尾产卵,具趋光性竹螟天敌很多。
众多寄生蜂中以松毛虫赤 眼蜂寄生率最高,捕食性天敌有各种鸟类、青蛙、蟾蜍、蜘蛛、蚂蚁、 草蛉等4)防治方法:1)出笋大年秋、冬季挖山垦复,可使竹织叶野螟越冬茧数下降50%左 右2)成虫期在竹林附近高而开阔地点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对竹绒野螟, 还可用卤水或稀粪水按50 千克加入 80%敌敌畏乳油 0.25千克的比例 诱杀成虫3)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卵期,每公顷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 120万头4)低龄幼虫期在林间喷白僵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