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大赛微课作品设计分析与技巧

信息化大赛微课作品设计分析与技巧【摘要】教育部自 2010 年起,连续七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 赛,微课创作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微课创作能力自然成为教师信息化 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备赛、参赛,在参赛作品打磨过程中,转变 教学观念,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信息化运用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基于作者近年来观摩、参加多次信息化微课大赛及自身微课设计与创作 实践,对当前信息化大赛微课设计与创作进行了具体剖析,并且提出了相应对策 为教师在信息化大赛道路上提供建议和帮助,以期为大赛参赛教师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微课;信息化大赛;设计分析;专家关注点;设计技巧一、概述当前的微课设计与创作已成为我国信息化教育的热点,掀起了微课设计与创 作的热潮,各类信息化大赛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微课作品对于普通教师而言,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是对教师极大的考验和提升,教 师时常感到自己身担多角,既是课堂的引导师,又是设备的研发调试师,也是片 场的导演、编剧、摄影师,更是后期处理的剪辑师、配音师等如果没有掌握参 赛技巧,却让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微课,“学生不喜欢、同行不认可、专家不 认同、自己很失望”。
怎样提升微课质量并在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创作出学生 喜欢、同行认可、专家认同、自己中意的优秀的微课作品?本人以近年来参加国内各类微课大赛(如图 1),在参赛、观摩、制作各类 微课作品过程中,以国内多个全国性微课大赛网站和微课资源网站的大量微课作 品分析为基础,结合参赛经验、专家点评和微课制作技巧,对优秀大赛微课作品 设计深度剖析,总结优秀微题之共性、大赛专家评审关注点、大赛微课作品设计 技巧等对于避免陷于微课设计误区、提高微课创作质量,具有参考借鉴作用一)区别三类教育微课性质图1参赛成绩一、优秀大赛微课作品设计分析三类教育有不同教育本质,在不同的教育层,教师制作出来的微课性质有本质不同,优秀微课制作必须先区别学生形态,结合实际情况,定位微课性质三类教育视频微课核心区别:1、高等教育微课强调内容性、新颖性、学术性、理论性、原创性、研究性、引领性、国 际性;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教学视频微课时长较长;无需考虑学习者的自学 能力,无需特别考虑视频微课教学性;无需考虑学习者理解能力;应用评价方向 的驱动,无需特别考虑后期制作、媒体的可视性新学派、新知识需求以课视频再加工为视频课主导策略,形成数字视频微课, 强调内容性,关注理论点、知识点等。
2、 普通教育学习者升学考试需求是观看微课学习者普遍需求以课件录屏教师配音为主 导策略,形成数字视频微课,强调教学性、可视性、内容性,关注知识点、能力 点、情感点3、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学习者学习动力低、学习能力差,就业驱动学习者观看微课微课 以关注教学点、内容点、素材点等,以视频课独立设计,教师间歇出镜为主导策 略,形成数字视频微课,强调教学性、可视性、内容性二)定位微课时长不同的教育性质,微课时长各异(如图2),合理选择微课制作时长理性參夸殒课e学时任图 2 三类教育微课制作时长(三)优秀职业教育微课设计特点近年来,大赛优秀作品制作技术、画面精美设计达到了专业、准专业水平, 影视级、准影视级、共享级优秀视频微课比例普遍增多优秀职业教育微课媒体设计特点突出可行性、方便性、互动性、创新性、推 广性、有效性,避免内容原则性错误在普通文档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 频类媒体设计中,更注重动画类、虚拟仿真媒体设计强调富媒体、多媒体,强调可视性、教学模式策略、效率性多视角、富媒 体微课更抢手,互动式、虚拟仿真微课更抢眼,合理运用虚拟仿真媒体是职业教 育微课设计的加分点,可更直观更简易突出教学重难点,避免时域资源限制和设 备耗损。
校企合作厂校融合微课、大师示范承担职业资格鉴定微课更受到关注和 欢迎二、大赛评审专家主观评审关注分析结合赛后评委点评,并详细解读微课评分细则,根据评委关注点、侧重点, 抓住评分重点、加分点,优化参赛微课质量,获得优异成绩1.作品规范(20 分,赛前得分项)评分细则:“材料完整微课视频、教学设计、 PPT 课件、学生习题、动画、 视频等技术规范包括:微课时长,视频清晰、构图合理、声音清楚,字幕提示专家关注点:参赛上交材料有没有(该项占分 60%);是否完全(该项占分 20%);制作是否精良(该项占分 20%)1.教学安排(45 分,赛中得分项)(1)选题价值:选取教学环节某一知识点、技能点、实训活动作为内容,解 决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专家关注点:选题效果性(该项占分 10%)选题“小而精”,短小精悍、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教学设计与组织:方案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内容严谨充实;符合 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专家关注点:教学设计创新性、教学组织有效性无科学性、政治性错误及 不良信息内容(该项占分 10%);注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 体有机结合(该项占分 5%)。
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思维;选用灵活适当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运 用合理鼓励使用但不限于: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信息技术,巧 妙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较好教学效果专家关注点:教学策略选择正确,富媒体呈现(该项占分 10%);制作技术 水平(该项占分 10%)3、教学效果(25 分,赛中得分项目)目标达成: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学生知识运用及专业能力提 高教学特色:形式新颖,过程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氛围营造有利于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专家关注点:教学设计创新性、教学组织有效性4、网络评价(10 分,赛后得分项目)依据参赛微课作品网路发布,受欢迎程度、点击率、投票率、用户评价、作 者与用户互动、收藏次数、分享次数、讨论热度等综合评价专家关注点:关注讨论热度中是否发现内容错误、版权纠纷;客观统计排序 赋分三、大赛微课作品设计技巧(一)内容选择技巧选择普适性强、相对独立、相对完整、新颖示范、易于出彩的内容优先选 择适合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职业活动教学的内容优先选择易于采 用富媒体呈现、教师示范、加入新技术的内容二)形式选择技巧依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微课形式;优先选择以视频拍摄为主要制作技术、教 师间歇出镜形式;注重微课形式创新。
三)突出可视性设计高度关注文档的可视性设计呈现,运用富媒体、动画媒体强化可视性,加入 情景性、情节性、故事性提升可视性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特写强化可视性, 采用同步媒体设计策略,强化教师、学生出镜设计导演增强可视性四)注重教学导演现场教学形式微课,确定专人导演实践性教学形式微课,确定兼职导演普通课堂教学,主讲教师要有导演意识五)注重视频拍摄场记现场教学形式微课,确定专人场记;实践性教学形式微课,确定兼职场记; 普通课堂教学,主讲教师要有场记意识六)注重微课呈现节奏一次微课呈现至少要出现一次教学高潮, 视频微课要有起伏、要有旋律、 要有节奏, 背景音乐、动画特写会创造起伏旋律节奏七) 教师出入镜头技巧将教师出入镜头纳入教学设计内容,对以录屏播放为主体微课,应设计教师 出镜展示片段教师间歇出境,可以利用后期制作巧妙切入媒体实现八)预留制作空间技巧背景 PPT 预留教师讲解空间;教学活动视频拍摄预留字帖、媒体加入空间;录 屏软件预留教师加入空间九)同步媒体设计技巧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展,同步配置媒体媒体引导式,媒体在先,讲解在 后讲解引导式,讲解在先,媒体出现在后十)学生出入镜头技巧画面切换,推出镜头,学生出镜;画面切换,摇动镜头,学生出镜;教师引 导,学生出镜。
1.媒体设计技巧运用动态媒体呈现设计;视频画面动静有序设计;增加核心媒体呈现权重设 计1.媒体切入技巧媒体切入形式与媒体表现内容关联; 媒体切入速度与稿本内容关联;媒体 停留时间与观看者视读时间关联十三)教学环境、背景、设施设备呈现设计技巧环境呈现、背景呈现、设施设备呈现突出视频微课的教学性,突出对教学内 容的支撑性,减少对观看者的视觉干扰性,密切配合教学活动流程性,增加视频 画面艺术性、可视性十四)片头片尾设计技巧与微课内容密切关联,强化冲击性、可视性、主体性,具有个性化色彩,提 供信息正确、完整、齐全十五)字幕、字帖设计技巧字幕与语音同步,字号、字体、字色、字姿选择科学;字帖动而不乱、显而 不扰、提示科学、提示有效十六)背景音乐设计技巧依据教学内容,选择背景音乐; 一部微课应该选择一个主题音乐;避免背 景音乐产生干扰十七)特写设计技巧动画特写画面切换、内容变换、提示重点可设;视频特写教师示范、师生交 流、学生答题、操作关键、设备重点部位、典型活动视频扑捉等可设文字特写 用于强化提示之处,适当采用十八)载媒课件设计技巧1、合理选择 PPT 载媒课件形式(如图 3)1.引导式{内容式、提示式)PPT2一提舸武(标题芯 扳书式)PPT Jl^> 出盍持貳(支摩式、BB台式PPT ]匚> 4拥转式(交叉式 立超}PPT =>0同涉PPT ©J特征:PPT放卄么,就讲件么*特征:提示标题.强调車点特征:PPT内容对教I厢倂谡内客形成媒体支佩特征;PPT內客与教0储课内容形成不同角度支啟特征:PPT内容与教师讲澳内客理成同歩皇輒图3 PPT载媒课件形式特征2、合理设计适媒体、富媒体PPT大赛青睐适媒体、富媒体PPT,适媒体PPT有2种以上媒体,且数量适度, 满足重点、难点、教学关键点内容呈现需求;富媒体PPT媒体与内容全部联姻, 且与内容同步呈现;而贫媒体PPT只有2种以下媒体,且数量为适媒体的50%以 下。
3、选用适用大赛PPT载媒软件版本制作大赛PPT载媒软件版本2010年以前版本不可用,2010年版本可用,推荐2013年版本合理选择功能齐全PPT载媒软件,避免软件不兼容等技术问题1.结语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携手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搬开微课路上的“绊脚 石”,共同走出“微课迷宫”,能够帮助教师创作出学生喜欢、同行认可、专家 认同、自己中意的优秀的微课作品参考文献:[1] 朱军辉•微课程促进毕业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探索研究[D] •上海师范 大学, 2016[2] 苏萍.基于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的微课设计与评估[D].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2016.[3] 张倩•初中语文微视频的内容分析[D] •上海师范大学,2016[4] 赵金芳.基于浙江高校微课比赛的课程设计与构建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 与实践,2015,7(08):48-51.[5] 郑小军•微课设计与创作常见误区与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 (2):88-90.[6] 魏民.优秀大赛“微课”作品技巧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基金项目:2017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互联网+”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微课的设计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17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