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X| 2 页|大小 37.49KB|积分 10|2023-03-18 发布|文档ID:19558635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阅读练习及答案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①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①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20、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21、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 答案: 20 、① 托物言志②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1 分) 21 、① 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② 表达了作者摆脱腐败黑暗官场的羁绊,悠然自得地去过秋江垂钓的隐逸生活的人生追求 郑板桥是著名诗人和画家,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进士,曾在山东潍县当了十二年知县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有一个故事郑板桥在任知县期间,有一年灾荒极重,到了“人相食”的程度,他不顾上司反对,打开粮仓,救济灾民,但也因此触怒了上司,只好愤然辞官而去 鉴赏: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同一般的赠别诗有什么不同? 没写赠别之情,却写了自己对封建官场的愤怒。

    哪个词体现了他对封建官场的愤慨?为什么? 掷去,乌纱帽在过去是权利的象征,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来说,有了它,就有了一切荣华富贵,就象命根子一样,可是郑板桥却说掷去,把它扔掉,就象丢掉一块破布似的,不屑不顾,丝毫不可惜,就说明他看透了当时的那个黑暗的官场,丢掉乌纱帽也不值得可惜 象郑板桥这样的清官,好官,这样一个才学渊博的大学问家却何以连一个小小的七品官都做不稳,以至于被逼辞官呢? 是当时贪污成风,官官相护的黑暗社会造成的人家做官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他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他不仅不去巴结贿赂上司,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百姓,甚至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把已经搜刮进官仓的粮食再倒腾出来赈济百姓,怎会不让那些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又怎么会不受到打击排挤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痛苦女王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