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考试/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文档格式:DOC| 30 页|大小 207.50KB|积分 15|2022-09-21 发布|文档ID:154616079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青海省西宁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西宁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 一 历 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新航路开辟后,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败众多对手,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的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答案】D【解析】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说明它的殖民范围之广,只有英国才能有此称呼,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B选项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但是他们最终被荷兰和英国打败,被称为“黄金漏斗”C选项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但英国与荷兰的海战之后,荷兰逐渐被英国超越2. 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 B. 耜耕(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耕耙耱技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故A正确耜耕(石器锄耕),属于夏商周时期,故B排除铁犁牛耕,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耕耙耱技术,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农具3. 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 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 B. 封建社会以农为本C. 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D. 封建社会商业兴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这首民谚中可以看你出,古代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思想,故选B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产值不会太高,排除A;C项说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名师点睛】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时期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目的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 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B. 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C. 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 D.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井田制5. 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国有 B. 土地集团所有C. 土地私有 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由于在古代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的土地较少,这就容易形成了土地兼并现象,所以答案选CBA选项说法错误,当时是土地私有制;C选项说法错误,商品经济发展在明朝时期才出现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兼并6. 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中,最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B.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C.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D.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属于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个体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方式,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C项的唱词中说明了夫妻之间的分工协作,男耕女织,答案为C其它三项不是小农经济最基本的特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特点【名师点睛】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7. 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A. 关中地区 B. 中原地区 C. 江南地区 D. 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故应选CABD当时不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8. 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A. 采矿业 B. 冶金业 C. 机器制造业 D. 棉纺织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信息说明对民族工业的投资,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故D项正确;A、B和C均是重工业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部位特点【名师点睛】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 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持此观点的应是( )A. 洋务人士 B. 顽固势力 C. 维新人士 D. 革命党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点,旨在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派别反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恪守儒家伦理道德,应当属于顽固派,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排除;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排除。

    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顽固派的主张;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概况10. 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B. 张謇 C. 李大钊 D. 鲁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从“晚清状元”、“实业救国”等可判断此人是张謇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实业家张謇弃官回到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的曲折道路,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不发展·张謇11. 右边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女青年群体流行的服装图片导致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变化的相同的原因是A. 政治观念的影响 B. 审美情趣的变化C. 生活水平的提高 D. 国际潮流的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图片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50年代流行的苏式服装是因为受“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60年代流行的绿军装是受文革影响,故A正确,D错误。

    BC应该是改革开放后,排除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变化12. 衣食住行可以折射出时代特有的风貌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 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B. 汽车在马路上穿梭C. 手持报纸的报童在大街上叫卖 D. 人们用移动电话问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物质生活概况,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动电话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不可能是在1925年的上海出现,D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是近代服饰的变化,B项是交通工具的变革,C项体现的是报刊业的发展,三项均在1925年的上海存在,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概况13.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亚洲的繁华,描述的东方遍地是黄金刺激了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到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故选择答案D;黄金和基督教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是输入黄金,故B项错误;C中唯一手段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原因【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原始积累的需求14. 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启蒙运动 C .文艺复兴 D . 新航路开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地理大发现是指在十五~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故选D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文明的链接15. “三角贸易”是16-19世纪西方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读《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A. 棉纺织品 B. 香料和布匹C. 黑人奴隶 D. 黄金和白银【答案】C【解析】“三角贸易”航程的出发地是欧洲,殖民者由欧洲带着廉价的商品出发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然后再由非洲把黑人奴隶运到美洲去开矿,再把美洲的矿产资源运回欧洲,所以从非洲运动美洲的是黑人奴隶,故答案选择C项。

    16. 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地争夺的主要原因是A. 殖民扩张的方向相同 B. 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C. 资本积累的需要 D. 扩大市场的需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地争夺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处于西欧列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故西欧国家殖民地争夺剧烈,故C正确当时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向不同,故A错误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应该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故B排除扩大市场的需要,也应该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原因17. 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发出了“羊吃人”的控诉,作者的这一控诉是针对(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掠夺 C. 圈地运动 D. 奴隶贸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英国毛纺织品市场扩大,养羊利润十分可观,于是一些贵族将农民的土地圈占起来养羊,即为圈地运动,所以选C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圈地运动18. 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

    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 地理形势相同 B. 文化传统相同 C. 关系世代友好 D. 殖民活动的结果【答案】D【解析】荷兰航海家在一次远洋冒险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ew Zealand),新奥尔良原为印第安人居留地,法国探险家溯密西西比河航行至此,后为法属大路易斯安那首府,因此两地的地名与殖民活动有关,都是殖民活动的结果,故选D19. 17世纪(严格说是1580—1670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期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A. 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 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C. 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D. 凭借发达的金融贸易和造船业称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题干中“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7世纪的荷兰凭借雄厚的商业资本和发达的造船业成为“海上马车夫”,D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并非仅限荷兰一国,排除A;B、C应为英国崛起的原因,与题意不符。

    故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20.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是从什么部门开始的( )A. 棉纺织业 B. 制呢业 C. 动力 D. 交通运输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首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其开始的标志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所以本题应该选A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21. 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机械特色不同 B. 建筑材料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能过说明划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依据是蒸汽机和电力的不同,即主要动力不同,答案选C,ABD三项不符合史实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22.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火车的出现,贵族男女同下层百姓同挤一列车。

    这种情景,使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B.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答案】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意义与影响23.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英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依据“19世纪中叶”“满载着原料归来”“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DA、B、C三个国家此时已经衰落下去,因此选D选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24. 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来说,这已是最好的差事了。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 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 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 产业更新,技术升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1932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美国人找不到工作,与1929年——933经济危机有直接关联性,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找不到工作”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刚刚开始,应该有利于就业,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名师点睛】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①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②法西斯活动猖獗,德国法西斯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各国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②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25. 受基督教道德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当时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因此“失业的人自觉羞愧”。

    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调整劳资关系 B. 以工代赈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 直接救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揭示的是罗斯福新政关于解决就业方面的措施,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属于解决工人工时等方面的措施,从属于保障工人权益范畴,与题干“解决就业”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社会保障,排除;D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史实,不是直接救济,而是“以工代赈”,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26. 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 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 B. 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C. 使美国社会趋于稳定 D. 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经济回升,社会趋于稳定;到二战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ACD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表述错误,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故选B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影响27. 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为此,罗斯福推行( )A. 计划经济 B. 统制经济C. 国家干预经济 D. 混合所有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推行“新政”,即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故选C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特点28. 为了复兴工业,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著名的“蓝鹰行动”,凡遵守法律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这一运动A. 增强了民众对银行和金融业的信心B. 有效地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规范经营C. 用公有制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D. 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是,罗斯福新政,“蓝鹰行动”,遵守法律的企业,可以判断和《工业复兴法》的出台有关,因此选择B。

    A项关于金融改革,D项关于社会保障的,都不符合题意,C项史实错误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法》29. 导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有①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②欧洲社会出现“寻金热”③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的商路使欧洲出现了“商业危机”④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②欧洲社会出现“寻金热”,③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的商路使欧洲出现了“商业危机” ,④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30. 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GDP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为3%—9%,平均为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A. 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 B. 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C. 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 D. 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农业占明朝GDP比重平均为88%”,可以得出田赋收入是明朝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宗,故选A。

    题干并没有史实说明B、C、D三项,因此皆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流向欧洲其他地区由于白银供给数量的增加,西欧货币充足,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投机活跃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刘英涛《对中国融入世界几次机遇的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1)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2)A.导致“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特权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扩张的进程,导致市场的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引起了“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的涌入,有利于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崛起;C.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D.冲击了欧洲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打击了神学理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解析】(1)根据所学回答开辟新航路的四个航海家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可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1)(2)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回答即可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材料二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进行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

    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年),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及条件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试着评价清政府在这一时期所采取的政策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江南水陆交通便利; 条件:城镇发展繁荣,国家统一,手工业的利润,商品贸易发达,政府政策的引导,商帮行业兴盛2)正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早期殖民活动,保卫了国家完整;负面:妨碍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印象,使中国未能正视西方的科学技术解析】(1)原因,根据“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条件,可从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2)由“‘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可知政策为闭关锁国政策,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じ浅笑心柔づ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