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材料 第一讲、说明文知识及常见题型 一、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二、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找说明对象的方法: 【归纳方法】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又如《“长信宫”灯》,题目即说明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三、概括类题型 【归纳方法】 1.当序数词与中心句很明显: ①找出标志顺序词语(如序数词;首先、然后等) ②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当序数词、中心句不明显则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归纳: ①找出关键词、概括事物本质 ②划分层次,整合要点,综合归纳 ③注意分值,一般1点对应1分 题型示例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 阅读全文,从中筛选信息,说说新的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一、二两段的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 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极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三个步骤 四、 说明顺序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①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先后顺序理解时间顺序注意找到表明时间的词语就可以了 ②空间顺序:就是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进行介绍理解空间顺序要注意分辨表明方位的词语 ③逻辑顺序:包括由特点到用途, 由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 理解逻辑顺序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逻辑顺序比较复杂,(1)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也就是判断该文段是不是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如果这两者都不是,那就是逻辑顺序了,(2)但也要注意是否使用了多种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答题方法: 题型一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说明内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判断说明顺序 (2.)准确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见下文结构形式划分),给不同的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 (3)找出中心句或者关键词概括,且按顺序作答(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写……) 例子: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见《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备注:(1)就一个语段而言,先将段落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 (2)就全文而言,先逐段概括要点再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3)答题时要格外注意题干问题指向的是全文顺序还是部分段落的顺序 题型二2.×段和×段是否能调换位置,为什么? 思路(1)表达态度,能或不能,一般为不能 (2)解释每段所写的内容 (3)找出两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段之间是否有说明顺序存在 B段之间是否和上文有照应关系 C者之间是否以一方为基础 D后关系是否是一种社会习惯说法 如《宣纸“前世今生”》中第3段第4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参考答案(1)不能(2)第三段讲的是宋元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为原料;第四段讲到了明朝中叶,已经出现了混合沙田稻草做宣纸的做法(3)这两段之间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所以不可调换。
题型三3、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或有什么好处) 步骤一:【说明顺序作用】 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发展历程的时间先后次序,作用是可以清晰把握事物发展前后的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形状、结构或各部分空间的关系安排说明的条理,作用是有助于读者全方位把握事物的特征 3.逻辑顺序,依据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说明可以把复杂的事物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内在联系有助于读者从××到××的【答题方法】认识说明对象的特征 1、确定说明顺序,引用说明顺序固定作用 2、在表述中加入说明内容 3、在回答“有什么作用”时需要加入文章是如何使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回答好处两点即可) 五、说明方法(详见第二讲)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六.说明的语言----准确性(详见第三讲) 其他题型 1.开头作用题(注意和议论文开头作用题比较) 解题思路 ⑴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 (结构) ⑵写出了……内容(即段意)。
(内容) ⑶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表达效果) 2.语序题(即段落或句子能否颠倒) 解题思路:不能调换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3)调换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3.开放题(拓展题)【解题思路】 (1)认识阐释类以文章内容为出题依据,答案可在文章中直接找到 (2)见解感悟类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文章所提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提炼,表达自己的看法 (3)语境应用类 选择与语境相符的语言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表达 总之: ⑴看清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⑵看分答题,一般1分一个要点 ⑶一般来说,这种题型注意“双联”——联系文本,联系实际 题型示例 1.根据文意,谈谈我们怎么科学的认识沙尘暴? 2.生活中,你喜欢打字还是手写,请谈谈你的看法 3.“珍妮”飓风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要有所作为,该防御就防御,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请你结合本文内容,拟出几条防御和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答出两条即可) 4.你的同学王冰喜欢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滚音乐,请你结合本文只是劝劝他改掉这个习惯,你会怎么说? 第二讲、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常见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但中考常考的说明方法一般是“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四种,要重点掌握 【总套路】 找准句段,审清题目 2.标志字词,用笔圈出 3.答案全面,分点罗列 二、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 【答题思路】: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直接说明前面这一句话) 【例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 答:《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这个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一特点 2、列数字 【答题思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例2】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死海海水的特征是咸度高、浮力大)《死海不死》 答: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高、浮力大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 【答题思路】: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地位/影响等)例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 答:把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4、打比方 【答题思路】: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例4】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 答:把石拱桥比喻成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5、分类别 【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 【例5】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向沙漠进军》 答: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风沙的进攻方式进行分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风沙进攻人类的两种主要方式。
PS1:当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说明方法时,要注意杂糅如: 一、(1)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列举了….事例,并将……与…..进行比较,具体形象说明了….的….特征,并突出强调说明了这一特征 二、(2)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通过准确具体的数字,并将……与…..作比较(3)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并突出说明了这一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三、(1)举例子、列数字(2)列举….的事例,并用具体的数字,具体形象、科学准确说明了……的……特征 Ps2:如何判断用几种说明说法: 一种说明方法 1.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2.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3.划线句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明 二、两种及以上 1.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2.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 第三讲、说明语言题 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①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很、稍微、十分…… ②表估计:大约、大概、可能、左右、也许、差不多…… ③表范围:大部分、极少、全部、全都…… 同时,说明文的语言有时也在准确、严密前提下具有生动性。
二、常见说明文语言题型 (一)题型一 :“××”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此类考题的答题格式是: 表态不能去掉/删去) ②定性—如:“比较”“相当”“几乎”“完全”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表估计;“多”“有余”表数量;“据统计”“据XX观点”表依据;然后解释原词语的意思及其语境义(文章义) ③如果删去“XX”词的后果—原来的XX意思变成了XX意思,与文意(事实)不符,太绝对 ④加点词“XX”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示例: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 3.句中加点的“有一部分”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答:(1)不能删除,(2)“有一部分”,是限制语,表范围(2)文中表示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的数量范围,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全部了,与实际情况不符,太绝对(4)“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二)题型二 “××”一词好在哪里?(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文中加点词“XX”的作用 答题方法: 此类考题的答题格式是: ①“XX”词的意思是XX。
解释词语的原义) ②在原文中准确地说明了......(将该词放在原文中解释句义) ③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天鲲号”装备强大,效率惊人天鲲号”配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和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挖掘深度在6米至35米之间,最远运送距离达到了1.5万米这意味着它能在一小时内将大约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换算过来,“天鲲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能用挖掘机填满整座“水立方”体育馆 问题:加点词“大约”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大约”是“左右”的意思,表示估计②在原文中准确地说明了“天鲲号”能在一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左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③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题型三 “××”词能否被“××”词替换? 此类考题的答题格式是: ①表态不能替换) ②定性—如:“比较”“相当”“几乎”“完全”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表估计;“多”“有余”表数量;“据统计”“据XX观点”表依据;然后解释原词语的意思及其语境义。
③说明替换成“XX”词的后果—原来的XX意思变成了XX意思,与文意(事实)不符,太绝对 ④加点词“XX”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略”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①不能替换 ②“略”表程度,是稍微的意思,在文中表明桥的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 ③如果换成“很”,则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事实不符 ④加点词“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总结规律】 说明语言常考的限制性词语的意思: 1、可能:表推测,很不确定 2、大约:表估计,左右 3、大概:表推测,有很大可能性 4、估计:表推测,有很大可能性 5、左右:大概,表概数 6、也许:表推测,可能 7、完全:表程度,指百分之百,毫无例外 8、都:表范围,指全部 9、大部分:表范围,大多数 10、基本上:表范围,大体上。
11、任何:所有一切 12、最:表程度,首位,没有比得上 13、几乎:表程度,接近于 14、仅:表程度,只,才 15、完全:百分之百,毫无例外 16、目前:现在这一阶段 17、迄今为止: 到目前为止 18、据统计:指根据xx材料,表依据 19、最主要:表限制,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