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后汉书作者]《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X| 7 页|大小 15.45KB|积分 15|2023-04-23 发布|文档ID:20274223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后汉书作者]《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擅长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悄悄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行不备又君侯以后父敬重而多通来宾,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 合 世 务 辅 佐 不 明 则 论 失 时 宜 而 举 多 过 事 夫 有 国 之 君 俱 欲 兴 化 建 善 然 而 政 道 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打算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恳、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竟:最终 B.夫士以才智要君 要:要挟 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擅长谭 善:交好 D.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 谢:谢绝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 女以媚道求主 乡里以为荣 B.诏狱,无所得,乃解 良久乃得解 C.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说以辅国保身之术 D.闻谭名,欲与之交 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 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 一家在哀帝时期最终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方法, 但董贤并未接受他的看法,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判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请求才幸 免于难,最终被贬出京城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 闻 国 之 废 兴 在 于 政 事 政 事 得 失 由 乎 辅 佐 辅 佐 贤 明 则 俊 士 充 朝 而 理 合 世 务 辅 佐 不 明 则 论 失 时 宜 而 举 多 过 事 夫 有 国 之 君 俱 欲 兴 化 建 善 然 而 政 道 未 理 者 其 所 谓 贤 者 异 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3分) (2)君侯以后父敬重而多通来宾,必贻致讥议4分) 答案: 16.B(要:求取重用或信任 17.A(A.介词,凭借/介词,把B.副词,才C.助词,的;D.介词,跟) 18.A(桓谭被排挤的缘由错。

    19.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实行倒扣分形式,错一 “/”或少一 “/”均扣0.5分) 20.(1) 译文: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2)译文:君侯您凭借身为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来宾,肯定会招致非议 译文: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县人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当郞官,喜好音律,擅长弹琴他不拘小节,不注意仪表,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爱批判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 哀帝、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郞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候,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是昭仪,皇后一每天被疏远,傅晏悄悄无语,很不得志桓谭劝告道:“从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爱,而他的妹妹又特殊受到宠幸,唯恐要有卫子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很受触动,说:“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方法求取皇上恩宠皇后年轻,求取恩宠更加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行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来宾,肯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方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知皇后,犹如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真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于是朝庭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方法来劝告他,董贤不能接受,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世祖即皇位,征召桓谭为待诏后来大司空宋弘推举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留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打算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布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谈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看法不一奏章呈上后,皇上不看 这时,皇上正迷信图谶,常用来打算怀疑难明之事。

    皇上下诏令聚会协商,确定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我想用图谶来打算此事,怎么样?”桓谭缄默好久,说:“我不读图谶皇上问他缘由,桓谭又极力辩说图谶不合乎义理皇上大怒道:“桓谭批判我无治国之正法,拉出去斩了他!”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请求很久才得以赦免后来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郡丞,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在上任途中病死,死时七十多岁 起初,桓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取名为《新论》,上书献之朝廷,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连续完成 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桓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一一二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