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第04课《论语》十二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之:结构助词,的 B.在止于至善在:介词,在于 C.定而后能静而:连词,表顺承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连词,来,表目的 2.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不得已而去(如果) 吾与点也(赞同)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 B.使民敬、忠以劝(努力) 末由也已(途径) 斯己而已矣(守己) C.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友便辟(假装善柔) 居则曰(平常) D.天下归仁焉(回归) 异乎三子者之撰(述)游于艺(广泛涉猎)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克己复礼为仁 B.子路宿于石门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文之以礼乐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道:宗旨、原则 B.知止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定不移 C.安而后能虑虑:思虑精详 D.虑而后能得得:心得、收获 6.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 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 7.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8.下列与《礼记》《大学》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汉代。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与《春秋》《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 D.《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八条目 9.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 B.《烛之武退秦师》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 C.《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 D.《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1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括号中应该填:() A.山 B.土 C.静 D.海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 B.若火之始然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致知在格物(谋划事情) B.人而不仁(如果)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才) C.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萌芽,发端)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伤害)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 B.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非生而知之者 C.人而不仁,如礼何登高而招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足以事父母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文章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根本 D.譬如为山为:堆积 1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曰:“知者不惑……” B.若火之始然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 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 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 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9.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20.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 2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轲,字子奥,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22.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 则小子何述焉 无乃尔是过与 B.绘事后素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丘不与易也 C.八佾舞于庭 志于道 其何伤于日月乎 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贤哉,回也 2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子出,曾皙后 君子之德风 觚不觚,觚哉!觚哉 B.友直,友谅 举善而教不能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由也兼人,故退之 杀鸡为黍而食之 D.尧舜其犹病诸 敝之而无憾 而耻恶衣恶食者 2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25.下列各项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 B.物有本末 C.欲治其国者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26.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在明明德 B.先齐其家 C.事有始终 D.则近道矣 27.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 B.可谓好学也已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士不可以不弘毅 28.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29.下列各句中“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项是()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B.任重而道远 道:道路 C.就有道而正焉 正:匡正、纠正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反省,检查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富而好礼者也人而无信 B.君子喻于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其皆出于此乎其“恕”乎 D.不以其道得之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 B.就有道而正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3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二、情景默写 3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36.(1)《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泰伯》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论语.里仁》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泰伯》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里仁》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里仁》中强调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卫灵公》孔子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指出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38.补写下列《论语》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__________,泛爱众,____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则不复也 39.名篇名句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4)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5)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6)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8)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
《出师表》) (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10)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40.名句默写 (1)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胜文则野,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5)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礼勿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可以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1.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行走 B.师:老师 C.择:选择 D.善:善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3.根据文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孟子政治思想的共同点:_________和_______。
4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贫富”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隔阂,嫌怨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翼:翅膀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谢罪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46.下列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不然,藉何以至此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亚父者,范增也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7.以下文句分编为四组,全部体现项羽胸怀大志的一组() (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2)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3)彼可取而代也(4)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A.(3)(2)B.(2)(4)C.(1)(2)D.(1)(3) 48.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4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匏尊以相属属:劝酒 B.知不可乎骤得骤:多次 C.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流逝 5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而莫取虽有稿暴 B.知不可乎骤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而卒莫消长也戍卒叫 D.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慨。
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另一方面,他又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C.“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句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D.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5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钱大昕《弈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宝绘堂记(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①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②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③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⑥,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结髦:织毛物②锻炼: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画藏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
⑤书:书画⑥百鸟的鸣叫声从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遵循礼仪 54.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B.也C.乎D.耳 55.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 B.宝绘堂收藏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书画 C.苏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看重书画 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爱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56.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A.第1段末尾B.第2段末尾C.第3段末尾D.第4段末尾 57.分析第1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8.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嘉祐癸巳之岁,吕巧臣兄自江入秦冬十二月,宿于北华之野狐泉店到时日晚,势尚早,逆旅喧哄吕巧臣乃与予同登南坡兰若,访僧曰义海,气貌甚清,谈吐亦雅,中夜围炉,设茶果待客颇勤,因话三峰事海曰:“去年初秋一日,日迨暮,有士人风格峻整,麻衣芒履,荷笠而来投宿者问其所至?姓氏谁何?答曰:“元冲,姓王来自天雄,性甘隐遁,好奇为心,所游陟诸山名迹,尽东南之美矣。
惟有华山莲花峰之秀异未觌,今则力役一登尔海师谓之曰:“兹山峭拔若削,自非驭风凭云,亦无有去理元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升,但虑无其志耳仆亦之华阳川,中有路,志其幽寻焉海观其辞气壮厉,亦然之元冲曰:“某明日且去其日当留山址计其五千仞为一旬之程,亦足矣既上,当煠火为信至时,可乘桃林南野望翌日,元冲发笈取一药缶,并火金怀之而去,义海书于屋壁期一日,至桃林宿明日平晓,岳色晴明,无纤翳伫立数息间,有白烟一道,歘起莲花峰顶海秘之不言,复归二旬而元冲至,歇定乃言曰:“前者既入华阳川中,寻微迳,萦纡至莲花峰下,憩止一宿,方登初登也,虽险峻,犹可垂足以迹,困则伏于石庵中,暮亦如之既及华三分之一,则壁立群嶂,莓苔冷滑,石罅纵横,仅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时遇石发垂下,接之以升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池侧有破铁舟,触之则碎周览已,乃取火金敲之,揉枯荄以承之,大木亦有朽仆于地者,拉其枝干煠火焉既而循池玩花,将取数叶,又思灵境不可渎,只采取落叶数片,及铁舟寸许怀之一宿乃下,下之危峻复倍于登陟时海不觉前席,执元冲手曰:“君固三清之奇士也!不然,何以臻兹!”于是,元冲以莲叶、铁赠义海。
明日,复负笈而去,莫知所终则尚子寻五岳,亦斯人之徒欤 (节选自宋朝王得臣《登莲花峰记》,有删改) 5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其幽寻焉志:做标记 B.元冲发笈取一药缶发:打开 C.既上,当煠火为信信:信号 D.亦斯人之徒欤徒:徒弟 6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B.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C.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D.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6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天雄而来的王元冲要登莲花峰,既有乐? 。